資源簡介 唐的盛衰授課時間課時教學目標了解三省六部制、科舉制的內容,知道其發展演變過程。例舉史實,分析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感受盛世氣象。辯證評價唐太宗和唐玄宗,討論其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教學重點三省六部制、科舉制教學難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教學過程設計一、導入1、出示資料(1)資料1:貞觀初期,洛陽以東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2)資料2:經過唐太宗一段統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歸鄉里,斗米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三十九人。東至于海,南至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赍糧,取給于道路焉”2、問:唐太宗是怎樣開創盛世局面的?二、新課1、唐朝的建立——太原起兵2、貞觀之治要求學生看課文然后師生一起完成下表:關于“唐太宗的主要活動及影響項目措施影響政治虛心納柬保證決策正確善于用人保證政治清明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加強中央集權。科舉制選拔治國人才經濟減免租賦,減少力役促進經濟恢復,發展民族關系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得了各少數民族的愛戴,促進了民族關系的融洽3、三省六部制將秦朝行政系統簡表與唐的三省六部制結構圖進行比較,讓學生找異同點,從中建構中央集權的概念及唐在政治體制方面的創新之舉。4、科舉制(1)出示資料資料1:科技考試后,唐太宗得意地說:“天下英雄,都在我的掌握之中了。”資料2:當時有一位宰相認為:朝廷中的大官,都應該由公卿子弟擔任,出身貧寒的人,即使有出眾的才能,也難以稱職。(2)、讓學生結合資料,回答下面問題:A、你認為唐太宗與這位宰相的看法有什么不同?B、在讀書人看來,科舉制有什么作用?C、在統治者看來,科舉制有什么作用?5、武則天武則天臨死時給自己立了一座無字的墓碑,是非功過讓后人去評說。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客觀評價武則天,恰當分析其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6、開元盛世出示杜甫《憶昔》中的詩句,引導學生想象盛唐氣象,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同時,結合課文內容。7、長安(1)結合長安城平面圖及相關史料,描述長安城的宏大,讓學生對當時的長安城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知道長安城是唐朝的國力和影響力的具體表現。(2)唐朝的農業、手工藝的發展、促進了城市商業的繁榮,引來國內各地的商人。不少外國商人也紛紛來到長安和其他大都市經商,促進了經濟的發展。8、唐朝滅亡:907年(907年朱全忠滅唐建立后梁,都開封。唐王朝618年建國到907年滅亡,歷時289年,就這樣悲慘地結束了。)三、課堂小結:按照板書從左到右進行復述:恢復并走向強盛——漸趨衰落四、作業:完成作業本上相應的作業P421——8P439教學隨筆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