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經濟重心的南移【課程標準】列舉宋代南方生產發展和商業繁榮的史實,了解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能概括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能列舉出宋代農業、手工業發展和商業繁榮的具體表現。2、能力目標:通過對宋代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發展表現的提取,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通過對文字和圖片材料的分析和解讀,培養學生利用材料分析歷史問題和識圖能力。3、情感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通過對經濟重心南移原因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社會穩定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從而樹立為保障國家經濟發展,而努力維護社會安定團結的觀念。二、重難點分析1、重點: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宋代經濟繁榮的表現。2、難點: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農業、手工業與商業發展之間的關系。三、教學方法講授法和討論法結合。四、教學工具多媒體教學平臺,PPT課件。五、課時安排一個課時。六、教學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板書(課件展示)預期效果導入:展示圖片,引導學生分析圖片反映的我國古代不同時期經濟分布的變化情況。(提示:南北的地理分界限。)觀察圖片,獨立思考。圖片(四幅):戰國、西漢、唐代和宋代經濟分布圖。通過圖片直觀展示經濟重心南移的情況,導入新課。培養學生識圖能力。簡述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提問:經濟的分布為什么會出現圖中所示的變化?(即:引導學生分析“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聯系以前所學的知識(《江南地區的開發》)回答。一、經濟重心的南移1、過程2、原因“經濟南移過程示意圖”本環節以教師講述為主,學生在聽講的過程中,一方面了解抽象知識,另一方面學習分析和歸納歷史問題的方法:制作“知識示意圖”。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板書(課件展示)預期效果點評,小結(展示表格)。注意對照自己的回答,查漏補缺。表格一:自然條件社會環境人口南遷政府政策其它用表格歸納,為學生提供一些思考問題的角度。學會整理知識點的方法之一:表格歸納法。提問:1、分析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情況,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入手?2、布置學生分組討論“宋代經濟繁榮的表現”,從課文中提取的有效信息。分組討論:A組:農業的發展情況。B組:手工業的發展情況。C組:商業的發展情況。D組:編歷史劇本,反映宋代經濟繁榮的場面(或表演短劇)。二、宋代經濟繁榮的表現類別表現農業手工業商業abc(配樂展示“宋代經濟分布圖”。)能從課文中提取有效信息,培養概括能力。小組討論,培養合作精神。讓學生分組匯報討論結果。及時給予點評,并做必要補充。展示相關材料說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1、農業發展的原因。2、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發展之間的關系。3、紙幣發明的原因和作用。4、海外貿易的繁榮和市舶司的設置。各組派代表匯報討論結果,同組同學可做補充。1、農業《耕獲圖》,數據資料等。2、手工業“五大瓷都和景德鎮的瓷器”。3、商業“北宋、南宋的紙幣圖”,“海外貿易路線示意圖”。小組匯報,培養表達能力。編寫歷史短劇,培養知識整合及運用能力。總結(知識梳理、指出重難點)。思考、記錄。(若時間允許,可提問。)“知識結構圖”。理清思路,對本課知識點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認識。練習思考回答。“練習題及答案”。鞏固提高。七、教學后記(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