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改革開放的推進【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和掌握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了解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了解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形成;知道國有企業的改革的主要內容;2.【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調查、收集這一時期的資料,培養學生分析、思考的能力,讀圖、識圖的能力;通過收集資料,著重培養學生從史料中整理,獲取信息的能力,辨證分析歷史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改革開放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繁榮昌盛的強國之路,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和好處,從而進一步確立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體會我國在全面地創造性地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進程中同樣經歷了艱辛探索;【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城鄉經濟體制改革和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教學難點: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基本原則;經濟特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影響【學習課時】:一課時【學習活動及過程】:教學流程學生活動備注導入新課組織學生復習有關內容:1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哪一年召開?2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哪些重要決定?承上啟下,教師講授: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建設成就日新月異、輝煌燦爛。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l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改革前夕的農村“人民公社”體制存在著什么樣的弊端?2黨和人民怎樣解決這個弊端?教師指出:農村的經濟改革,本著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及時總結農民的創造,因勢利導,加以推動,是黨指導社會改革的一個成功范例。當時隨著對內改革的成功,對外開放的格局也逐步形成了。l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A.沿海經濟開放區5個:先設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后增海南。B.沿海開放城市14個:北海、湛江、廣州、福州、溫州、寧波、上海、南通、連云港、青島、煙臺、大連、天津、秦皇島。C.經濟開放區4個:珠江三角洲、廈漳泉三角區、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D.內地“一批”:邊境省區也設立了一批開放城市。2組織學生“接龍”練習: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層次順序怎么樣?我國的對外開放擴大了對外貿易,吸收了許多外資,引進了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設備和經營管理方法,有力地加快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教師講解過渡:隨著農村改革的成功,對外開放格局的逐步形成,城市改革在1985年也全面展開了,其重點是國有企業的改革。。l國有企業的改革1從哪三個方面進行國有企業改革?21992年后,怎樣加快國有企業的改革步伐?教師小結:學了這一課,大家要明白,我國目前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體制,汲取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多樣性的成果,符合國內實際情況和世界發展趨勢。所以,大家要自覺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長大了才能肩負起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1978年A.思想上: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B.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C.組織上: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學生先閱讀全文,作讀書標記;然后探索、交流、討論、練習 政社合一,吃大鍋飯,農民缺少生產自主權,生產積極性不高。A.先是群眾自發行動起來: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首先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B.接著是黨中央積極指導:肯定了群眾建立生產責任制的做法,在全國逐步實行了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然后隨著農業生產的專業化、商品化和社會化,迅速發展農村鄉鎮企業,為農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A.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B.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政企分開和經營責任制;C.實現按勞分配為主的多種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大中型企業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對小型企業采取改組、聯合等多種形式。【板書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