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年級:八年級科目:政治課題:1.2我愛我家課型:新授知識技能目標1、知識目標:學會感受家庭中親情的溫暖。知道撫養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義務。2、技能目標:感受家庭親情的能力。方法情感目標培養熱愛自己的家,熱愛父母的情感。重點為什么我愛我家難點怎樣理解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教育義務教法學生自主探討活動法輔之以教師必要的點撥、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討論法學法預習討論,小組合作探究學生自學提綱;(1)家庭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我們的港灣和第一所學校;父母是我們最親近的人,也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2)學會感受愛、奉獻愛,是一切美德的生長點。(3)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教育,是親情的自然流露,是傳統美德的彰顯和發展,又是當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批注:提示學生在知識點重點勾畫,有疑問處做好標記。討論為什么我愛我家?探究1、2011年5月7日新民晚報報道,人們都說父愛就是嚴厲。可是,王鐵成對智障兒子的愛,卻是那么深沉、那么細膩、那么溫柔。為了給兒子一個舒心的家,他選擇了在北京遠郊順義馬坡自己設計建造了一個院落,或許從一開始,“家”就被賦予了“避風港”的含義,作為“安全”的代名詞,王鐵成夫婦為兒子營造了一個放心的避風港。上世紀80年代,王鐵成夫婦還住在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分配的大宿舍里,一套兩居室,他和夫人住7平米的小間。夏天很熱,家里沒有空調,半夜起床,王鐵成看見兒子坐在床上呼哧呼哧地搖扇子,頭上后背淌著汗。。。。。。兒子熱的一定十分難受,但嘴里卻說不出來,王鐵成就拿了一把扇子使勁給扇,兒子才慢慢地躺下睡著了。問題:文中父母的行為讓你對家、對父母有什么感受?家是溫馨的3,十月懷胎娘遭難,坐不穩來睡不安,兒在娘腹未分娩,肚內疼痛實可憐。一時臨盆將兒產,娘命如到鬼門關,兒落地時娘落膽,好似鋼刀刺心肝。赤身無有一條線,問爹問娘要吃穿,娘坐一月受滿罪,如同罪人受牢監。把屎把尿勤洗換,腳不停來手不閑,白晝為兒受苦難,夜晚怕兒受風寒。。。。。。。這告訴我們(D)A父母撫養子女天經地義B父母對子女的愛會得到回報C子女不可能向父母那樣付出愛心D父母賦予我們生命,含辛茹苦的撫育我們成長。4,陶行知為了讓兒子棄虛務實,特寫了一副對聯:‘寧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他履行了()A,撫養子女的義務B,教育子女的義務C,保護子女的義務D,扶助子女的義務批注:收集整理課堂反饋情況,一邊復習時能有的放矢五教學反思預習很好,討論時間稍短,小組探究環節由于引導到位,效果比預期好。2,秀怡的父母嫌棄她是個女孩子,出生后就將她寄養在外婆家,很少過問,也不負擔撫養費。隨著秀怡一天天長大,外婆家的生活越來越困難。秀怡長大懂事了,自己向父母要撫養費,可他們總是搪塞推諉。秀怡只好到法院起訴,法院判決父母補償外婆多年的撫養費,并定期支付秀怡的撫養費(含教育費),直至她有獨立生活的能力為止。問題:請你談談材料中秀怡起訴父母的做法有道理嗎?請說明理由。有道理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教育,是親情的自然流露,是傳統美德的彰顯和發展,又是當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批注: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愛。四當堂檢測1、恐懼時一雙溫暖的手握著你,悲傷時一個眼神關切著你,開心時一個由衷的笑臉,母親總會在你恰當的時候奉上你的所需。這樣我們感悟到(C)A,母親對子女總是比較溺愛B,母愛比父愛更偉大、更永久C母愛是無微不至、永恒的愛D,與父愛相比母愛不求回報2,家庭式綠洲,我們受了委屈,常常回家訴說;我們獲得快樂,常常與家人分享,我們碰到困難,往往向家人求援。這說明家是(B)A娛樂的天地B情感的棲息地C發展的大本營D物質生活的后盾附:本框題知識體系父母最親大人講我小時候享受家庭親情和溫暖父母之愛我無悔的奉獻愛我家父母的道德和法律責任感受家庭的溫暖教師寄語: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熱愛自己的父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