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課在承擔責任中成長第二課時承擔對社會的責任一、時政播報:新聞一:新聞二:二、學習目標:1、懂得維護國家尊嚴,主動為國分憂,與國家共度難關;2、懂得熱心公益,服務社會,是承擔責任的必然要求;3、了解那些不計個人得失、無私奉獻社會的人的事跡;三、學習重難點1、懂得熱心公益,服務社會,是承擔責任的必然要求;2、了解那些不計個人得失、無私奉獻社會的人的事跡;四、自主學習:1、怎樣承擔起對社會的責任?2、維護 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3、 時刻,最能考驗公民的責任意識。4、當代青年的崇高使命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5、當今社會是一個、的社會。在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過程中,我們既承擔著,又在幫助他人,并使在奉獻中得以提升。五、合作探究:活動1、結合P22上的材料,思考:(1)這些是他們必須做的事情嗎?(2)他們的做法會產生什么社會影響?給我們什么啟示?(3)怎樣承擔起對社會的責任?2、結合P23上的材料。思考:(1)作為外企員工,他們遇到了什么考驗?(2)他們選擇了什么?他們為什么會作出這樣的選擇?(3)作為一名外企員工,怎樣做才是對民族和國家負責?(4)他們的做法給我們什么啟示?3、2008年5月12日發生在四川汶川的8級特大地震,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和直接指揮下,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擔責任。災區干部群眾、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迅速出動,合力抗震救災。醫護人員大力搶救傷病人員,防疫人員消毒防疫,社會各界組織募捐活動,至5月24日,共接收國內外捐贈款物261、01億元。汕頭市民余漢藩,自掏腰包買了30多萬元物資,不顧自身安危于5月19日親自運送到重災區四川綿,他表示能為災區人民做點事,盡一份責任,很值得!九年級(1)班的學生看到新聞后,舉行了“抗震救災,你我有責”主題班會。思考:(1)材料中的各種人員共同承擔了什么樣的責任?(2)他們的做法給了我們什么啟示?(3)在這次抗震救災中,你有什么實際行動?在行動中你感悟到了什么?4、“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青少年的崇高使命是什么?5、閱讀教材P24—25的內容,思考:(1)什么是公益活動 (2)我們為什么要參加社會公益活動?(3)你參加過哪些公益活動,你的體會是什么?六、知識框架:七、當堂檢測:1、2006年4月12日人民網載文指出,近年來,各種形式的志愿活動在我國蓬勃開展,熱心公益事業,參與志愿活動的人越來越多,公益事業和志愿性活動越來越得到社會的認可,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熟悉和接受。參與志愿者活動()A是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基本要求B是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C有助于營造“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D有利于保護個人利益2、下面內容中,體現公民承擔社會責任的是()①為印度洋海嘯地區捐款②向公安機關舉報某人犯罪行為③為迎接北京奧運會,許多人報名參加志愿者服務④某企業為貧困學生設立助學金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3、五年前,一個普通的傳染病醫生,揭開了中原地區艾滋病爆發流行的實情,五年時間,他克服重重阻力,尋找和救治著無助的病毒感染者。為扭轉人們的偏見,他也曾和自己的病人同吃同住。這就是桂希恩──一個用行動重新詮釋職責的醫生。桂希恩的行為說明()A責任只是對成年人的道德要求B面對嚴重的傳染病,每位公民都應為他人、為社會、也為自己負責,更多的承擔起應有的職責D責任感和負責態度只是對醫務人員的要求4、下列屬于熱心公益事業,體現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是()①“小巷總理”譚竹清立足本職、情系百姓②大學生洪戰輝自強自立帶著妹妹求學③名演員濮存昕勇做預防艾滋病形象大使④大學生徐本禹到貧困山區支教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八、我的收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