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第三框: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自學指導】1、課前預習:認真熟讀教材,獨立完成導學案中的問題,并勾畫在教材的相應位置。2、合作討論:各小組對疑難問題進行討論,對解決不了的問題,提交給老師。3、小組要求:學習組長、政治學習組長認真負責,做好督促檢查,確保共同提高。【學習目標】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具有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珍惜資源的情感2、能力目標:正確認清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等基本國情的基礎上,堅持實行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和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能力。3、知識目標: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學習重點】:我國資源國情【學習難點】:可持續發展戰略根據學習目標和預習導航閱讀教材內容【預習導航】1.我國的資源現狀有什么特點?(我國資源國情是什么?)①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總體上資源緊缺。②長期以來,我國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由此造成的浪費,損失十分嚴重2、大自然與人類的關系(1)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2)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我們既不能做它的奴隸,無所作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對大自然隨心所欲地向它發號施令;如果我們對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會受到它的懲罰。3、為什么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為什么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1)同人口、環境問題一樣,資源問題說到底也是發展問題(2)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口劇增、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生態危機等一系列的世界性問題,已經直接威脅到我們和子孫后代的生存。4、可持續發展的含義與要求含義:可持續發展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要求: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應負的責任。5、如何正確處理人口、資源、環境三者的關系?(面對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國情怎么辦?)面對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國情,在社會主人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中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推動整個社會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讓我們自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為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6、資源短缺的原因是什么?(整理到教材59頁)①人口過多過快增長②科技水平低,資源消耗率高③資源浪費現象嚴重④公民缺乏節約資源的意識⑤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導致資源消耗多。7、怎樣節約資源?(整理到教材59頁)國家(社會):①堅持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②大力發展循環經濟③發展科技,提高資源的利用率④開發新能源青少年:①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②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③同浪費資源的行為做斗爭【合作探究】一、【單項選擇題】水是生態環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直接關系人們生活、百姓健康。回答1~2題。1.我國紀念2015年“世界水日”和開展“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為“節約水資源,保障水安全”。下列選項所述內容能夠為這一主題的確定提供支持的是()①我國水資源浪費嚴重②我國水資源豐富③我國水環境污染問題突④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階梯水價”的基本特點是用水越多,水價越高。2015年底前,河北省將全面實行城鎮居民階梯水價。其目的是()A.增加水的供應量B.促使居民節約用水C.大幅提高水的價格D.讓水成為一種重要資源3、下表是我國主要自然資源人均占有量相當于世界人均值的比例。它告訴我們()資源名稱相當于世界人均值的比例土地1/3淡水1/4森林1/5草地1/2礦產1/2①我國是一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的資源大國②我國自然資源人均占有量相對較少③我國自然資源利用率較低,因為中國人素質較低④當前我們應大力倡導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4、(2016 西寧)《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是基于國情提出的。( )A.社會主義初級階段B.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C.我國資源形勢嚴峻D.我國環境污染形勢嚴峻5、(2016 廣安)從“獨生子女”到“雙獨兩孩”,從“單獨兩孩”到“全面兩孩”.制定這一系列計劃生育政策的依據( )A.“三個代表”重要思想B.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一基本國情C.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D.“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6.2013年元旦過后,我國三分之一的國土遭遇嚴重的霧霾天氣,從北京、天津到石家莊,從鄭州、南通到貴陽,出現了大范圍嚴重的空氣污染。材料說明()A.我國資源的開發難度過大B.資源短缺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C.環境問題已經威脅到我們的生存D.環境保護是我國當前工作的中心7、據報道,一些節能環保的新設施和舉措被悄然應用到“兩會”上。“衛生間中不再提供一次一次性洗漱用品、復印紙一律兩面使用、馬桶水箱中加裝自制礦泉水瓶用于節水、代表一律使用環保鉛筆”┅┅節儉的“兩會”為打造節約型政府開了個好頭。這()①說明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②說明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節約型社會的建設③是為了引起國內外媒體的關注④是落實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的重要行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現階段,面對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嚴峻形勢,我們必須()①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②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③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④堅持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據國家電力部門消息,今后普通用戶不但能用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發電裝置給自己供電,還可以將用不完的電賣給國家電網。這種新舉措()①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②有利于緩解資源壓力③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④會控制人口增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綠色環保,低碳生活”已經從一句話口號逐步演變為人們身體力行的日常行動。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時也是一種低沉本、低代價的生活方式。倡導低碳生活()①就是要求我們過艱苦樸素的生活②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③有利于推動生態文明建設④有利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A.①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二、非選擇題11、關注生態,分析說明。(9分) 材料一: 材料二:自1989年以來,我國先后制定實施了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等多部環保法律。2013年,國家啟動大氣污染防治科技攻關,重點研究符合我國國情的大氣污染治理策略和技術體系。 材料三:清新的空氣、潔凈的水源、舒適的人居環境……人們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1)材料一反映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哪方面的不協調?(2分) (2)材料二體現了國家為解決上述不協調采取了哪些策略?(4分) (3)材料三中的“需求”反映出人與自然應是什么樣的關系?(1分)結合材料一、 二,談談在處理與自然的關系上,人類對自己的行為應有怎樣的反思。(2分) 12、【建設生態文明 共享美麗中國】(7分)材料一: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材料二:2013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做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據央視報道,我國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人一年的口糧。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珍惜糧食,杜絕“舌尖上的浪費”。結合上述材料,思考回答下列問題:(1)【思考】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什么 國家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體現了怎樣的國策、戰略和發展理念 (3分)(2)【辨析】有的同學認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浪費一點沒關系。”請談談你的看法。(2分)(3)【建議】杜絕“舌尖上的浪費”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請你為此出謀劃策。(至少答四點。2分)13、探究綠色發展。(9分)材料一:黃河源頭有一個縣,過去發現金礦后,各路人馬在草原上瘋狂采金。這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西部貧困縣,人均收入曾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一。挖金者所到之處,遍地瘡痍,再加上氣候變化等因素,當地草場退化,河湖萎縮,鼠害猖獗,風沙四起,許多牧民被迫背井離鄉。材料二:我國東部有一個縣,森林覆蓋率高,山青水秀。在這里,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紅紅火火,一年四季游客不斷,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百姓收入高了,生活富了,當地人精心呵護著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們明白:當代人享受自然美景,也要給子孫后代留下綠水青山。(1)從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關系的角度看,我們從材料一中應吸取的教訓是什么?(2分)(2)找出材料二中最能體現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句子并寫在下面。(2分)(3)以“人類與自然”為話題,先提出一個觀點,然后運用以上材料中的信息簡要論述這一觀點。(5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