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時 個人離不開社會 社會需要我關愛一、個人離不開社會1.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怎樣的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個成員。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就如同細胞和 。細胞離開 不能存活,反之,沒有一個個功能各異的細胞, 也就不存在了。 2.為什么人對社會有依賴性 (1)人既是動物界中最有智慧的,也是對社會生活 最強的物種。每一個人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都依賴于社會的供給,個人的 都必須在社會的范圍和條件下才能實現(xiàn)。 (2)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chǎn)分工日益復雜,生產(chǎn)規(guī)模日益龐大,人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現(xiàn)代化,人們對社會生活的依賴性 。 (3)在全球化時代,整個地球人類的生活和命運都越來越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人們對社會的依賴已經(jīng)向著 相互依賴發(fā)展。 3.為創(chuàng)建和諧友愛社會,社會成員應該怎么做 要創(chuàng)建一個充滿活力、和諧友愛的社會,需要社會成員滿懷 ,以自己 的工作為社會增添物質和精神財富,同時實現(xiàn)自身的 。 現(xiàn)代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個人對社會的依賴性不強了。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因為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chǎn)分工日益復雜,生產(chǎn)規(guī)模日益龐大,人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人們對社會生活的依賴性越來越強,而且趨勢已經(jīng)向著全球相互依賴發(fā)展。二、社會需要我關愛1.為什么社會需要關愛 (1)在現(xiàn)代社會,每一個人在分工精細的社會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時和其他人存在著密切的 和程度不同的 的關系。 (2)在社會中,每一個人的 影響著、構建著社會整體,就像每一個細胞的生命力給予整個生命體活力一樣。如果沒有我們每一個人的關愛、努力和推動,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就不會實現(xiàn)。 (3)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社區(qū),無論在城市還是鄉(xiāng)村,我們都是社區(qū)的一個居民。我們都希望自己生活的城市、村莊、街道、住宅小區(qū)是個經(jīng)濟繁榮、環(huán)境優(yōu)美、人們友愛和諧的地方,這樣的社區(qū)是依靠每一位居民的努力工作、友好合作、 共同創(chuàng)造出來的。 2.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哪些社會問題 解決這些社會問題我們應持怎樣的態(tài)度 (1)一些人面臨就業(yè)壓力,有的家庭收入低,住房、就醫(yī)有困難,社會貧富差距、自然環(huán)境污染、權力腐敗和社會犯罪,等等。(2)我們應關注社會問題,樹立 和使命感,激勵自己做好準備,積累知識,鍛煉能力,在未來成為一個 的人。 我們是未成年人,還處在需要特殊保護的時期,關愛社會沒有我們的事。這種認識是錯誤的,關愛社會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的責任。因為在社會生活中每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影響著、構建著社會整體,如果沒有我們每一個人的關愛、努力和推動,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就不會實現(xiàn)。探究點1 個人離不開社會【問題探究】上述圖片對我們認識個人和社會的關系有何啟發(fā) 探究點2 社會需要我關愛自2009年建立“愛心互助”QQ群以來,榮登重慶好人榜的呂引立先后組織并發(fā)起群友翻山越嶺,走村串戶,對酉陽縣涂市鄉(xiāng)、酉水河鎮(zhèn)等12個偏遠鄉(xiāng)鎮(zhèn)200余名貧困學生的資料進行實地核實,并對核實后需要幫助的貧困學生發(fā)起資助(每個學生一學年生活補助1000元,資助期限是高中畢業(yè));5年來累計資助學校18所,受資助學生達150余人,捐款近40萬元;積極組織群友捐衣捐書活動,先后為宜居鄉(xiāng)九房小學、涂市小學等9所學校募集衣物2000余件,并及時送到貧困孩子手中。【問題探究】你是如何看待呂引立的行為的 一、選擇題(下列1~3小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4小題的備選答案中,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意的,請選出。)1.馬克思說:人是最名副其實的社會動物,不僅是一種合群的動物,而且是只有在社會中才能獨立的動物。這說明( ) A.個人不能離開社會而生存和發(fā)展B.社會的存在和發(fā)展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C.人和其他動物一樣,沒有任何區(qū)別D.每個人都對社會有著嚴重的依賴性2.以下關于個人與社會關系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個人不能離開社會而存活?、诂F(xiàn)代社會,人們對社會生活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垭S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社會的依賴性不強了 ④全球化時代已經(jīng)到來,人們對社會的依賴已經(jīng)向著全球相互依賴發(fā)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013寧波)2012年8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shù)貐⒓由龑W考試工作的意見》,各地參照執(zhí)行。這一政策的出臺( )①徹底改變了農(nóng)村教育落后的面貌?、诖龠M了社會的公平正義 ③進一步保障了公民的受教育權?、鼙砻髟谌珖秶鷥?nèi)實行了統(tǒng)一的義務教育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在憂患意識的激勵下,我們青少年要( )A.做好準備B.積累知識 C.鍛煉能力D.準備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二、實踐探究題5.春節(jié)即將來臨,年的味道越來越濃烈。爺爺和孫子小李關于過春節(jié)展開了一段對話:爺爺:我小時候過年特別忙活。年糕和饅頭需要蒸,豆腐需要做,雞需要宰,然后燉肉……一進臘月就閑不住了,年貨基本上自給自足。小李:現(xiàn)在過春節(jié)簡單多了。年糕、饅頭、雞肉、牛肉、煎餅等超市里都有,年貨基本上樣樣需要購買,挺省勁的。針對上述對話,某校八年級(1)班的同學決定進行一次主題為“社會連著你我他”的實踐探究活動,請你也參與進來:(1)以上對話反映了什么問題 如果請你尋找“社會連著你我他”的有關資料,你會采取哪些方式 (2)活動過程中,有個環(huán)節(jié)需要為“社會連著你我他”設計簡練、引人注目的解說詞,請你設計出來。(3)請你對“怎樣才能建設美好和諧的社會”“為實現(xiàn)中國夢奠定基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第二課時 社會公益我有責一、親社會行為1.什么是親社會行為 親社會行為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表現(xiàn)出來的那些有利于 和 的行為。 2.親社會行為有哪些表現(xiàn) 對遭遇挫折和不幸的人能夠給予 ,對處于困境和危難的人能夠 ,在共同的事業(yè)中能 ,在利益面前 …… 親社會行為又叫積極的社會行為,它是指人們表現(xiàn)出來的一些有益的行為。人們在共同的社會生活中經(jīng)常會表現(xiàn)出類似這樣的行為,比如幫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贈、同情、關心、謙讓、互助等,心理學家把這一類行為稱為親社會行為。親社會行為是人與人之間在交往過程中維護良好關系的重要基礎,對個體一生的發(fā)展意義重大。二、參與社會公益活動1.為什么要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1)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是一個人 的途徑,社區(qū)可以成為我們服務社會的起點。 (2)在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中,我們將增長 ,鍛煉實踐能力,培養(yǎng) ,養(yǎng)成 行為習慣。 2.什么是志愿者精神 無私奉獻,不求回報。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會浪費我們的時間,分散學習精力,沒什么意義。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能增進對社會的了解,能為社會做實實在在有益的事,同時培養(yǎng)了自己的社會責任感,還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對青少年健康成長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探究點1 親社會行為2014年1月7日下午5時,李儒奎的妻子楊春梅不小心滑到了水塘里。李儒奎趕緊下去救,不僅妻子沒救上來,自己也游不動了。就在這危急關頭,村民何從蘭喊來黃大春,黃大春見情況危急,一邊奔跑一邊脫外套,跳進水塘,先撈出楊春梅,把她拖移到了岸上。而另一邊,村民何剛也加入到救人中來,他找來一根竹竿,遞給李儒奎,將其拉到岸上。黃大春奮不顧身跳進水塘救起落水者后,全身也冷得發(fā)抖,讓他很久才緩過勁來。黃大春榮登重慶好人榜。【問題探究】(1)你認為黃大春的行為屬于什么行為 請你再舉幾個類似的例子。(2)結合材料談一下,我們在生活中應怎樣養(yǎng)成這種行為 探究點2 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三月是學雷鋒月,伊春區(qū)各中小學紛紛開展志愿活動,傳遞志愿服務正能量。黎明小學黨員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帶領學生們來到向陽小區(qū),撿拾小區(qū)垃圾,清掃樓道,擦拭樓體扶手,用行動實踐雷鋒精神。一系列的學雷鋒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了雷鋒精神,同時提高了學生們的環(huán)保意識,為創(chuàng)建國家級文明城市貢獻力量。【問題探究】結合材料說明,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有何意義。一、選擇題(下列1~3小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4小題的備選答案中,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意的,請選出。)1.某校學生在學雷鋒活動中,得知學校有個癱瘓學生王春明,家庭也很困難,就把自己平時省下來的零花錢捐給她,幫助這位確實有困難的同學。在這項活動過程中,學生體驗到了助人為樂的樂趣?;顒雍?他們紛紛表示說:“幫助他人,自己也很快樂?!毕铝凶龇ㄖ?幫助他人的正確方法有( )A.小強發(fā)現(xiàn)有人落水,不顧自己是否會游泳,跳入水中搶救落水者B.考試時,鄰桌的同學請求幫助,小娟便將自己的答案偷偷傳給他看C.得知小玲家庭困難,班長不征得她本人同意,就要求全班同學必須為她捐款D.每逢禮拜天,小芳總是幫孤寡老人王大娘買米買面2.請你仔細觀看如圖漫畫,漫畫中這兩位同學的做法說明的道理是( )①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保護環(huán)境要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趶男∥覀兙鸵囵B(yǎng)自己的保護環(huán)境意識,養(yǎng)成親社會的行為?、矍鍜攮h(huán)境衛(wèi)生,是生活中的小事。要回報社會,我們就應該做大事?、苤灰蟹丈鐣木?我們青少年就能為社會奉獻一份力量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2013鄂州)2013年4月20日,四川蘆山發(fā)生7.0級地震,無數(shù)志愿者冒著生命危險奔赴災區(qū),參與抗震救災。這些志愿者的行為是( )A.不珍視生命的表現(xiàn)B.好出風頭,求得回報的表現(xiàn)C.關愛他人,富有愛心的表現(xiàn)D.盲目沖動,得不償失的表現(xiàn)4.青年志愿者活動是我國青少年關心社會、服務社會的社會公益活動。下面是青年志愿者誓詞:“我愿意成為一名光榮的志愿者。我承諾:盡己所能,不計報酬,幫助他人,服務社會。踐行志愿精神,傳播先進文化,為建設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美好社會貢獻力量?!边@對我們的啟示是( )A.建設美好社會需要奉獻精神B.講奉獻就不能有個人利益C.現(xiàn)在社會人人都要講實惠,有奉獻精神的人太少了D.人的價值在于奉獻,奉獻是快樂的二、簡答題5.我們青少年除了承擔好自己在家庭和學校的責任外,還應積極走向社會,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承擔社會責任要做到以下兩點:第一,要承擔起維護社會秩序的責任。要遵守社會公德,自覺遵紀守法,積極維護社會秩序。第二,要為自己居住的社區(qū)、為整個社會作出貢獻。(1)為什么要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2)你打算怎樣回報社會 第一課時 個人離不開社會 社會需要我關愛自主預習生命體 生命體 生命體 依賴性 生存與發(fā)展 越來越強 全球 責任感 創(chuàng)造性 價值和人生追求 合作關系 相互依存 思想和行為 相互關愛 憂患意識 對社會有貢獻課堂探究探究點1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個成員,個人的生存與發(fā)展離不開社會。每一個人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都依賴于社會的供給,個人的生存與發(fā)展都必須在社會的范圍和條件下才能實現(xiàn)。探究點2 剖析:重慶好人呂引立捐資助學,是關愛他人和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xiàn)。先分析呂引立的行為,再闡述他的行為的影響。答案:呂引立發(fā)揚了無私奉獻的精神,用愛心和行動對貧困學生進行資助,自覺承擔起了關愛他人和社會的責任,創(chuàng)造了和諧友愛的社會氛圍。他那樂于助人的品質散發(fā)出愛的溫暖,驅散了我們心靈上的陰霾。社會需要我們高標準地做好自己,做好自己就能照亮他人。如果人人都獻出一份愛心,我們的社會就一定是一片光明。當堂達標1.A 本題考查個人與社會的關系。A、B都是對個人與社會關系的正確理解,但B的說法不符合題意;C、D的說法本身有誤。2.B 本題考查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個人離不開社會,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現(xiàn)代化,人們對社會生活的依賴性越來越強,而且向著全球化方向發(fā)展,①②④的說法是正確的。3.B 國務院出臺的這一《意見》對于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來說有積極的意義,能夠保障他們的受教育權,是維護社會公平的表現(xiàn),②③的說法正確。①④的說法不合實際。4.ABCD 本題主要考查社會需要關愛的知識。我們應該關注社會問題,樹立憂患意識和使命感,激勵自己做好準備,積累知識,鍛煉能力,在未來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因此選項A、B、C、D的說法都正確。5.解析:本題考查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第(1)問通過閱讀材料,找出與所學知識的結合點回答即可;第(2)問應圍繞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設計;第(3)問可以從社會成員的做法角度組織答案。答案:(1)①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社會生活的依賴性越來越強。②網(wǎng)上搜索、查閱圖書、社會調查等。(2)實例: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社會把我們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誰脫離了社會,誰的下場就可悲。適應社會發(fā)展,關注社會發(fā)展,才能做到與時俱進。(3)要創(chuàng)建一個充滿活力、和諧友愛的社會,需要社會成員滿懷責任感,以自己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為社會增添物質和精神財富,同時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和人生追求。第二課時 社會公益我有責自主預習社會 他人 同情和關心 伸出援手 與他人合作 樂于與他人分享 回報社會 社會知識 優(yōu)秀品德 親社會課堂探究探究點1 剖析:本題考查對親社會行為的理解。解答第(1)問時首先要明白親社會行為的含義和表現(xiàn),然后根據(jù)理解進行舉例;第(2)問可以從具體做法方面組織答案。答案:(1)屬于親社會行為。如:無償獻血、愛心捐助、義務植樹、敬老助殘等。(2)①學會謙讓、分享、助人;②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③學習志愿者精神,成為一名樂于奉獻的社會志愿者。探究點2 (1)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關心、愛護社會環(huán)境衛(wèi)生的良好習慣,并進一步帶動更多的人投入到清理白色污染、保護環(huán)境的行列中,建立和諧優(yōu)美的生活環(huán)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2)在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中,學生將增長社會知識,鍛煉實踐能力,培養(yǎng)優(yōu)秀品德,養(yǎng)成親社會行為習慣。可以說,公益活動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會,有益于自身的鍛煉。當堂達標1.D 本題考查對親社會行為的理解能力。A的做法不懂得保護自己;B的做法本身就是錯誤的;C的做法有點強制的性質,不值得提倡;D中小芳的做法是關愛、幫助他人,屬于親社會行為。2.D 本題以漫畫的形式考查對親社會行為的認識和理解,①②④的說法正確?;貓笊鐣梢詮纳钪械狞c滴小事做起,忽略小事只想著做大事的思想是錯誤的,排除③。3.C 本題考查對志愿者行為的認識。四川蘆山發(fā)生地震后,志愿者積極參與抗震救災,是富有愛心的表現(xiàn),C的理解正確;其他選項的理解都是錯誤的。4.AD 本題主要考查奉獻的內(nèi)涵。奉獻有不同的表現(xiàn),舍己為人是奉獻,大公無私是奉獻,在日常的學習、工作中做好自己分內(nèi)的事情也是奉獻。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自己的行為有利于社會就是在奉獻。5.解析:回答第(1)問時,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回報社會的重要途徑;二是現(xiàn)代公民不可缺少的素質需要;三是對個人的意義。第(2)問屬于開放性題目,答案只要是公益活動即可。答案:(1)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社會公眾服務,是我們回報社會的重要途徑。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樹立服務社會的精神是現(xiàn)代公民必不可少的素質。有利于增長我們的社會知識,鍛煉實踐能力,培養(yǎng)優(yōu)秀品質,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2)參加義務勞動,為公益募捐,宣傳法律、環(huán)保知識,維護公共衛(wèi)生和社會秩序,為有困難的人提供幫助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