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時 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一、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1.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2.當今時代的主題是什么 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3.怎樣認識和平問題 (1)內涵:是指維護 ,防止新的世界戰爭的問題。 (2)作用:和平的環境能讓人民安居樂業,國家和睦相處,社會安定祥和,經濟蓬勃發展。(3)威脅和平的因素① 仍然存在,國家之間或國家內部種種沖突,導致局部戰爭此起彼伏。 ② 危害著人們的生活安寧。 4.怎樣認識發展問題 (1)內涵:是指世界經濟發展,尤其是 國家的經濟發展問題。 (2)影響發展中國家發展的因素: 的陰影仍困擾著許多發展中國家,國家間的貧富懸殊依然嚴重。 5.和平與發展的關系是怎樣的 和平與發展是 的。 (1)世界和平是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 ,沒有和平就沒有發展。 (2)各國的共同發展則是維護世界和平的 。 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1.經濟全球化主要體現在什么方面 (1)世界各國在貿易、投資等領域的經濟合作日益加強。(2)各國人民之間的經濟交往、社會交往和文化教育交往越來越多。2.怎樣理解經濟全球化是把雙刃劍 (1)利①有助于世界各國 。 ②有助于新的 。 ③有助于發展中國家 。 (2)弊: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國家間既有合作又有矛盾和斗爭,發達國家憑借其掌控的資金、科技、專利和管理等優勢處于有利態勢,發展中國家主權容易受到沖擊和削弱,富國與貧國的差距有可能進一步拉大。探究點1 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2013年10月23日至24日,中亞區域經濟合作(CAREC)第十二次部長會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舉行。本次部長會以“交通和貿易一體化”為主題。哈薩克斯坦總理艾哈邁托夫在開幕致詞中說,中亞區域經濟合作機制有助于地區經濟潛力得到充分發掘,實現經濟更好發展。會議將規劃下年度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發展,重申中亞各國在交通、貿易、互惠政策、能源開發等領域加強合作的重要性。當天,會議在上述四個領域規劃了逾100個項目,總價值超過150億美元。【問題探究】由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結論 探究點2 經濟全球化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以開放促進改革。【問題探究】請你談一下對經濟全球化的利與弊的認識。一、選擇題(下列1~3小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4小題的備選答案中,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意的,請選出)1.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莊園舉行會晤。中美兩國元首圍繞共同努力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主題,就雙邊關系及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坦誠深入交換意見,達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識,取得重要積極成果。開啟了中美“跨越太平洋合作”新篇章,同時向國際社會釋放了推進世界和平穩定、發展繁榮的積極信號。這反映了( ) ①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 ②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③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 ④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如果把iPhone比作一個“蘋果”,那么,美國的蘋果公司提供了種子(創意),德國、日本、韓國的企業提供了肥料(核心零件),而中國的富士康則負責把它組裝起來。這說明( )A.生產必須面向市場B.合作是解決一個國家發展問題的關鍵C.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D.企業必須走自主創新之路3.在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之際,中國再次向世界鄭重宣告,和平發展是中國實現現代化和富民強國、為世界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的戰略抉擇。中國將堅定不移沿著和平發展道路走下去。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①和平的環境能讓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祥和,經濟蓬勃發展 ②和平與發展是相輔相成的 ③各國的共同發展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礎 ④世界和平是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前提條件,沒有和平就沒有發展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據俄羅斯之聲網站和俄塔社2013年11月28日報道,位于敘首都大馬士革的俄羅斯使館于當地時間28日遭迫擊炮彈襲擊,致1人死亡、9人受傷,死傷者包括使館安全人員。美國譴責對俄羅斯駐大馬士革大使館的迫擊炮襲擊行為,聯合國安理會28日也發表媒體聲明,強烈譴責俄羅斯駐敘利亞使館遭迫擊炮彈襲擊事件,強調必須將襲擊者繩之以法。我國主張以和平方式解決危機。材料說明( )A.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B.戰爭會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我們反對任何戰爭C.聯合國在緩解國際緊張局勢方面已不能發揮積極作用D.我國努力維護世界和平二、非選擇題5.材料一 從菲律賓、越南等國侵占我國南海部分島礁,日本非法竊取我國釣魚島,到敘利亞沖突、巴以爭端、朝核問題,國際爭端從未間斷。材料二 十八大報告中提到,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要發展不要貧窮,要合作不要對抗,我國主張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和熱點問題,反對動輒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分析上述材料,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當今時代威脅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中十八大報告提到“三要三不要”體現了教材中的哪些觀點 “禿鷲的美餐” 點評:非洲小孩因疾病和饑餓命在旦夕時,旁邊即刻就有一只禿鷲虎視眈眈盯著小孩,禿鷲在耐心等待小孩的生命終結。因為小孩的生命一結束,其尸體立刻就會成為禿鷲的一頓美餐。目前國家間的貧富懸殊依然很嚴重,非洲的發展問題備受世界各國人民的關注。自主預習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 和平與發展 世界和平 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國際恐怖主義 發展中 落后、貧困、債務相輔相成 前提條件 重要基礎 經濟、科技、文化的交往 科學技術的交流和應用 抓住機遇發展自己課堂探究探究點1 (1)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2)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3)世界各國、各地區經濟相互聯系,世界經濟越來越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4)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給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帶來了有利條件,使世界各國的聯系更為密切。探究點2 (1)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給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帶來了有利條件,使世界各國的聯系更為密切,有助于世界各國經濟、科技、文化的交往,有助于新的科學技術的交流和應用,有助于發展中國家抓住機遇發展自己。(2)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國家間既有合作又有矛盾和斗爭,發達國家憑借其掌控的資金、科技、專利和管理等優勢處于有利態勢,發展中國家主權容易受到沖擊和削弱,富國與貧國的差距有可能進一步拉大。當堂達標一、選擇題1.C 2.C 3.D 4.AD 二、非選擇題5.解析: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時代主題和經濟全球化的理解和認識。題目難度不大,認真閱讀分析材料,結合材料從教材中提煉相應的知識要點回答即可。答案:(1)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國家之間或國家內部種種沖突,導致局部戰爭和地區沖突不斷。(2)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和平與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第二課時 活躍在世界舞臺上的中國活躍在世界舞臺上的中國1.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樣的 (1)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聯合國的創始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2)中國的發展,是世界 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3)中國是維護 的重要力量,中國人民愿意同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的人民一道,共同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4)中國以有所作為的姿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重要 作用。 2.當今國際形勢對中學生的要求是什么 我們中學生要關心世界的發展,樹立 ,培養 的國際意識,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各國共同發展而努力。 我國對外交往的基本原則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它的內容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探究點 活躍在世界舞臺上的中國吳海龍曾在第四屆“藍廳論壇”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在政治安全領域,40年來,中國全面參與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工作,推動通過協商、對話、談判等和平手段解決爭端、化解沖突,維護聯合國的權威與效力。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在朝鮮核、伊朗核、利比亞、蘇丹、阿富汗、緬甸、津巴布韋等一系列重大地區熱點問題的處理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建設性作用。在經濟發展領域,40年來,中國積極支持聯合國為推動南北對話、深化南南合作、促進發展援助所做的各項努力,全面參與聯合國框架下有關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人道救援、減災備災等一系列問題的討論與合作,成為解決各種全球性問題不可或缺的參與方。【問題探究】結合上述材料探究一下中國的國際地位和作用。一、選擇題(下列1~3小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4小題的備選答案中,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意的,請選出)1.有位著名的漫畫家曾告訴年輕一代:這世界多么廣大,你們要呼吸的空氣和表演的舞臺不再局限于你們的國家,而是整個世界。這說明( ) A.經濟全球化把世界聯結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B.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趨勢C.我們需要樹立平等、開放、參與的全球觀念D.和平與發展是我們的共同企盼2.“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東林書院的這副對聯告訴我們( )A.要關心國家形勢,關注全球性的重大問題B.青少年的任務是專心讀書,其他事以后再說C.我們應該把進行國際交流當作自己當前的主要任務D.了解到的國內、國際大事越多,學習成績也就越好3.(2013昭通)在全球金融危機、朝鮮半島局勢、伊朗核問題、敘利亞動蕩等重大國際問題上,中國的看法、主張和舉措備受國際社會的關注。這說明中國( )A.主導著世界各國的發展B.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重要的建設性作用C.已躋身于世界強國行列,成為發達國家D.當前的中心工作是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發展4.南海爭議應由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通過友好協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我國在處理南海問題上的這一立場( )A.體現了我國努力維護世界和平B.表明目前我國的綜合國力還不夠強大,不宜采取直接對抗的方式C.符合當今時代和平與發展的主題D.表明我國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的地區性大國二、材料分析題5.材料一 中國經濟在規模上已經是世界第二。從八國集團(G8)到亞太經合組織(APEC),從美國到歐洲,到處都在談論:沒有中國的參與管理,世界經濟的均衡是不可能的。材料二 G20峰會、亞太經合組織、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奧運會、世博會;海地維和、索馬里護航……國際舞臺上處處有中國的參與。上述材料反映出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了什么作用 從卡梅倫訪中看中國國際地位2013年12月2日,英國首相卡梅倫率領最大規模訪問團對中國開展為期三天的正式訪問。從卡梅倫對中國的訪問可以看出,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忽視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即使是美、英這樣的大國也不例外。當今的世界,是一個相互依賴的世界,各個國家之間的相互依賴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自主預與發展 世界和平 建設性 全球觀念 開放、平等、參與課堂探究探究點 (1)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聯合國的創始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2)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國人民愿意同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的人民一道,共同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3)中國以有所作為的姿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重要建設性作用。當堂達標一、選擇題1.C 2.A 3.B 4.AC 二、材料分析題5.解析:材料一從經濟方面反映出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與作用,材料二從政治和其他方面反映了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總之,都反映了我國在國際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發揮著重要作用。答案:(1)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國人民愿意同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的人民一道,共同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3)中國以有所作為的姿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重要建設性作用。第三課時 中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中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1.中國面臨的機遇有哪些 (1)相對穩定的國際和平環境。(2) 和 的突飛猛進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3) 的巨大成就為我們實現新的更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4)我國加入 ,贏得了參與全球經濟合作與競爭的有利條件。 2.中國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1)國際競爭日趨激烈。(2)我國在經濟、科技上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的 ,自身的建設也存在不少困難,挑戰可謂相當嚴峻。 3.國際競爭的主要表現和實質各是什么 (1)主要表現:主要表現為原料的爭奪、 、文化的較量、人才的 等方面。 (2)實質:是以 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4.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們應怎樣做 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機遇大于挑戰。我們只有善抓機遇,主動應對挑戰,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才能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探究點1 我國面臨的機遇回顧中國的發展,也有幾次歷史的機遇:第一次是15世紀中葉,航海家鄭和受命七下西洋,表明那時中國有著比西歐更強大的航海能力,但中國沒有把它轉化為現實力量,喪失了一次重大機遇,而歐洲緊緊抓住了這次機遇,第一次領先于東方。第二次戰略機遇期出現在19世紀末期。中國則沒有像日本那樣一開始就全面革新政治、經濟制度,而是在傳統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下緩慢推進,最終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三次機遇發生在二戰后美蘇爭霸的冷戰時期以及科技革命的第三次高潮時代。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經濟蓬勃發展的時期,中國卻錯失了重要機遇。【問題探究】歷史的教訓給我們什么啟示 探究點2 迎接挑戰某校九年級(3)班探究學習小組收集了我國面臨的壓力和挑戰如下: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恐怖主義危害上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方面占優勢對我國的壓力將長期存在;資源、市場、技術、人才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國自主創新能力較弱,許多領域的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長期依賴進口;近年來油價持續攀升,國際經濟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問題探究】(1)嚴峻的國際形勢使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我們國家如何應對這些壓力和挑戰 一、選擇題(下列1~3小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4小題的備選答案中,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意的,請選出)1.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河北邯鄲、邢臺、石家莊考察,深入農村、企業、大學、環境監測點,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調研。他強調,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要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預見性,做好穩增長、控通脹、防風險和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的各項工作。我國面臨的挑戰有( )①國際競爭日趨激烈 ②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帶來一定的風險 ③我國在經濟、科技上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④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為我們實現新的更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新華網北京2013年12月5日電英國首相卡梅倫近日率領大規模代表團來華招商引資,與中方探討核能、高鐵、航空等領域的合作,向中國政府和企業伸出“橄欖枝”。與此同時,中國企業競爭力提升,海外投資步伐穩健提速。這說明( )①經濟全球化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②我國的綜合國力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在競爭中處于劣勢 ③海外投資為中國企業開辟了新的市場發展空間 ④我國在國外的發展沒有任何阻礙了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④3.2013年12月10日深圳商報訊第十二屆“WTO與深圳”高級論壇昨天下午在深圳舉行。本屆論壇上,來自商務部、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等相關領域的多位重量級嘉賓針對“多哈回合談判與中國的參與”“自貿園區與新一輪對外開放”“產業價值鏈與國際競爭力的提升”三個專題展開深入探討,并就深圳如何準確把握經濟全球化新趨勢更好參與國際競爭發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見。那么,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是( )A.發達國家憑借經濟科技實力占據有利地位B.發展中國家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挑戰C.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D.以經濟和文化軟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4.2013年8月,國務院正式頒布了《“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這標志著“寬帶中國”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寬帶”首次成為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寬帶中國”的建設將有助于整個通信市場規模的擴大,包括光通信、無線通信、寬帶應用等細分市場都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國內光電線纜行業,尤其是光纖、光纜企業無疑也將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們的光纖、光纜企業應該( )A.加強科技創新B.順其自然發展C.繼續優化調整產業結構,才能實現我國光電線纜產業由低端向高端的戰略轉型D.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二、非選擇題5.2013年5月27日上午,為期兩天半的上海論壇2013在復旦大學順利閉幕。500余位來自世界各國的政界、商界、學界精英代表齊聚復旦,圍繞“亞洲智慧:在多元中尋求和諧發展”的主題,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就政治、金融、法律、健康、城市、社會、環境、能源等領域通過形式多樣的分論壇研討會、圓桌會議等,就如何抓住戰略機遇期,如何實現亞洲崛起,展開激烈的思想交鋒與深入的智慧交融,與會代表們的真知灼見將為亞洲的繁榮與發展提供決策參考。2013年度《上海論壇共識》在論壇閉幕之際正式對外公開發布。2013版的《共識》認為,發達國家經濟復蘇舉步維艱,中國及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速下行壓力顯著。面對接踵而至的挑戰與機遇,亞洲正面臨著新的契機。這就要求亞洲利用自身的獨特智慧和文化優勢,克服前進中的障礙和困難,在差異中追尋共存與和諧發展。(1)“面對接踵而至的挑戰與機遇,亞洲正面臨著新的契機。”你認為我國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2)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們應該怎樣做 機遇與挑戰共存點評:當今世界,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給我們帶來驚喜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如何在科技發展的引領下,在世界舞臺上奏響中國的最強音,是每個中華兒女應深入思索的問題。自主預習經濟全球化 新科技革命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 世界貿易組織 差距 科技的創新 培養和爭奪 經濟和科技實力課堂探究探究點1 抓住了戰略機遇期,往往可以實現跨越式發展,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反之,則必定會落到時代潮流的后面,甚至被動挨打。探究點2 (1)主要是因為我國在經濟、科技上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我國自身的建設也存在不少困難,如資源、人口、環境等方面問題相當嚴峻。(2)重視機遇、抓住機遇;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等。當堂達標一、選擇題1.B 2.C 3.C 4.ACD 二、非選擇題5.解析:本題以“上海論壇2013”的舉行為背景考查學生對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及做法的認識。這兩問都可以從課本上找到答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理解內容并熟練記憶,以提高應變能力。答案:(1)我國面臨的機遇有:在相對穩定的國際和平環境下,經濟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突飛猛進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為我們實現新的更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贏得了參與全球經濟合作與競爭的有利條件。對中國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我國面臨的挑戰有: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國在經濟、科技上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自身的建設也存在不少困難,挑戰可謂相當嚴峻。(2)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機遇大于挑戰。我們只有善抓機遇,主動應對挑戰,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才能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