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圓舞曲圓舞曲,有時音譯為“華爾茲”,是奧地利的一種民間舞曲,18世紀后半葉用于社交舞會,19世紀開始流行于西歐各國,它采用3/4拍,強調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暢,節奏明顯,伴奏中每小節僅用一個和弦,由于舞蹈時需由兩人成對旋轉,因而被稱為圓舞曲。圓舞曲有別于貝多芬、舒伯特、布拉姆斯等維也納作曲家的嚴肅作品,它和“輕歌劇”可說是19世紀民主化社會中,為適應一般群眾較通俗品味而形成的“輕音樂”。圓舞曲起源于奧地利北部的一種民間三拍子舞蹈。圓舞曲分快、慢步兩種,舞時兩人成對旋轉。十七、十八世紀流行于維也納宮廷后,速度漸快,并始用于城市社交舞會。十九世紀中期開始風行于歐洲各國。現在通行的圓舞曲,大多是維也納式的圓舞曲,速度為小快板,其特點為節奏明快,旋律流暢;伴奏中每小節常用一個和弦,第一拍重音較突出,著名的圓舞曲有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淄河》、韋伯的《邀舞》等。圓舞曲對我國來說是一種外來的音樂體裁,英文是所以有時也音譯為“華爾茲”舞曲一般起源于農村。圓舞曲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城市中特別是在維也納發展起來的。所以,有些圓舞曲也叫維也納圓舞曲。 音樂節拍音樂節拍:是指強拍和弱拍的組合規律,具體是指在樂譜中每一小節的音符總長度,常見的1/4,2/4,3/4,4/4,3/8,6/8,7/8,9/8,12/8拍等等,每小節的長度是固定的。一首樂曲的節拍是作曲時就固定的,不會改變。 一首樂曲可以是由若干種節拍相結合組成的。節拍:1/4拍:1/4拍是4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1拍。2/4拍:2/4拍是4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2拍,可以有2個4分音符。強、弱。3/4拍:3/4拍是4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3拍,可以有3個4分音符。強、弱、弱。4/4拍:4/4拍是4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4拍,可以有4個4分音符。強、弱、次強、弱。3/8拍:3/8拍是8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可以為一大拍,但是實現上有3拍。6/8拍:6/8拍是8分音符為一拍,每個小節可以分為兩大拍,但實際每小節6拍,可以有6個8分音符。強、弱、弱;次強、弱、弱。(3/4拍子的多數是圓舞曲形式,2/4拍的特點是節奏強弱交替,快速時多表現歡快的場面4/4拍是四二拍的復合而把第二個重拍淡化,從而使歌曲更富有抒情性。)在實際記譜中,有的拍子也用記號來標記,如4/4拍子用C來標記,2/4拍子用CC來標記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圓舞曲介紹.doc 跳圓舞曲的小貓.mp4 音樂節拍.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