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諸侯爭霸與社會變革一、課程標準2-1-3概述我國先秦時期的大致年代和區域,知道對早期中華文明的形成起過重要作用的人物、事件和文化成就。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理解當時春秋戰國時期出現諸侯爭霸的歷史背景。春秋五霸是指哪五霸?誰最先稱霸?戰國七雄是指哪七雄?誰完成統一?是指哪兩次變革?變革的背景、時間、人物、內容、意義等?2、過程與方法:通過地圖和材料,分析齊桓公稱霸的原因。通過圖文材料分析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及其作用。3、情感態度價值觀:①通過齊桓公稱霸和商鞅變法的學習,認識到變革對社會進步的重要性。②感受商鞅等變法家的創新意識。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齊桓公稱霸;商鞅變法。教學難點:認識到順應歷史發展的改革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四、課堂預設上節課作業校對導入:回顧三代,歷史如何繼續發展(http://www.21cnjy.com"\l"blogid=a7379d310102wmjc&url=http:///pic/0033Rl2Vzy74I7uqsdKf4"\t"_blank"\o"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自學提示:閱讀課本13—15頁時間5分鐘紅筆標記獨立安靜知者加速1、諸侯爭霸:春秋五霸是指哪五霸?誰最先稱霸?戰國七雄是指哪七雄?誰完成統一?2、社會變革:是指哪兩次變革?變革的背景、時間、人物、內容、意義等?3、知者加速:尋疑質疑尋疑釋疑:(一)變革爭霸的背景出示圖片:比一比哪種農具更加先進為什么會造成什么后果老師總結:鐵農具尖銳、便于翻土;種類增多,適宜各種條件的土地,提高了生產效率。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產能力和效率,使個體生產成為可能,促使生產關系發生變革。社會結構由此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教師總結變革與爭霸的前因后果(二)變革爭霸的過程出示材料:【一】春秋時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權威,反而依附于強大的諸侯。一些實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霸權,相互征戰,爭做霸主,先后出現了春秋五霸。【二】比起春秋霸主,戰國七雄已不再滿足于稱霸諸侯,做諸侯之長,而是要滅掉其他各國,自己統一天下、、、、根據上述材料,結合教材完成下表:(http://www.21cnjy.com"\l"blogid=a7379d310102wmjc&url=http:///pic/0033Rl2Vzy74I7vB0zO94"\t"_blank"\o"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三)變革爭霸的影響有人說“春秋無義戰”。聯系所學知識,談談你是如何看待春秋戰國時期的爭霸現象?(小提示:可以從國家統一、民族融合、制度更替等幾個方面來思考。)(四)拓展提升拓展一:齊桓公為什么能首先稱霸?(書本14頁從地理位置、個人因素、謀略等方面思考)拓展二:商鞅變法前后比較(http://www.21cnjy.com"\l"blogid=a7379d310102wmjc&url=http:///pic/0033Rl2Vzy74I7wKOhScc"\t"_blank"\o"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五、當堂檢測:完成課時特訓六、課后作業:找一些與春秋戰國時期有關的成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