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第2課 原始農業與農耕聚落知識點一:河姆渡的原始農耕?1.?生活時間:距今約七千年。2.?生活地點: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相關鏈接:河姆渡遺址總面積達4萬平方米,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類質料組成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品、裝飾工藝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遺物、干欄式建筑構件、動植物遺骸等文物近7000件,全面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時期的繁榮景象。河姆渡遺址的發掘,為研究當時的農業、建筑、紡織、藝術等東方文明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佐證。3.?所處的大河流域:長江流域。4.?生產生活狀況(1)使用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相關鏈接:耒和耜是用來松土的工具。在尖木棒下端綁一段橫木就制成耒,使用時便于用腳踩。耜是用磨得較鋒利的片狀石板,或用個體較大動物的肩胛骨去掉骨脊,牢牢綁在木棒下端制成的。耒一般用木削成,耜也可用木制成,所以古人說“斫木為耜,揉木為耒”。木耜在地下容易腐爛,所以出土的主要是骨耜和石耜。(2)種植作物:種植水稻。誤區警示: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3)房屋建筑:住干欄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會挖掘水井,方便了飲水。相關鏈接:干欄式房屋是一種木結構的地面建筑。這種木建筑房屋,一般都由若干木樁、圓木、木板組成,下部有木柱構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樁的方法建成。樁木打成后,上架橫梁,再鋪板材,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構梁架和屋頂,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干欄式建筑既可防蛇蟲猛獸之害,又可以通風、避潮,下面還可養殖家禽家畜。干欄式房屋結構比較復雜,技術要求很高,充分顯示了河姆渡居民的聰明才智。(4)原始畜牧業:飼養家畜。(5)原始手工業:制造陶器,簡單的玉器和樂器。誤區警示:制陶業是原始手工業的一個重要部門。陶器的發明和使用,使人類第一次創造出了自然界不存在的東西,它的出現有利于人們存儲糧食和水,是人類能夠定居的前提和基礎。知識點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生活年代:距今約五六千年。2.?發現地點:陜西西安半坡村。相關鏈接:半坡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北部是公共墓地,南部是居住區,東北部是燒制陶器的窯場。居住區內有一座很大的長方形房屋,是氏族成員共同活動的場所。居住區周圍有防護用的壕溝。3.?所處的大河流域:黃河流域。4.?生產生活狀況(1)使用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耒耜、石刀,骨制箭頭、漁叉和漁鉤。相關鏈接: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是當時生產力發展的標志。其中“普遍使用”有三層含義:一是磨制石器數量多;二是磨制石器種類多;三是出現了裝有木柄的磨制石器。(2)種植作物: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半坡居民還會種植蔬菜,我國是世界上很早種植蔬菜的國家。相關鏈接:粟,即小米,是我國黃河流域特有的農作物,由野生的狗尾草逐步培育而成,古代又稱為“禾”“粱”,現在稱未脫粒的粟為谷子,已脫殼的粟為小米。思維拓展:這些農作物的種植說明,半坡居民生活的時代已經出現了原始農業。這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物質文明的進步作出的重大貢獻。(3)原始畜牧業:半坡原始居民飼養豬、狗等動物。(4)房屋建筑:住半地穴式房屋,屋內有灶炕。相關鏈接:半坡聚落處在干旱、半干旱的黃土高原地區,雨水較少,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易于深挖,有利于保溫。可以說這是半坡居民適應自然環境的創舉。(5)原始手工業:制造彩陶、紡線、織布、制衣。誤區警示:彩陶上有許多刻畫符號,有學者認為這些符號是我國早期文字的雛形。思維拓展:如何認識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標志。提示:生產工具的進步: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頂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生產工具的進步使原始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狀況發生了變化:北京人、山頂洞人主要從事采集、打獵(或漁獵),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從事原始的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北京人、山頂洞人居住在洞穴中,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已會建造房屋;北京人過群居生活,山頂洞人和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已進入氏族公社時期。?知識點三:大汶口原始居民?1.?生活年代:距今四五千年。2.?發現地點:山東泰安大汶口。相關鏈接:大汶口遺址屬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父系氏族社會遺存,因首先發現于山東省泰安縣大汶口而得名,主要分為早、中、晚三期。遺址總面積約82萬平方米,已發掘面積5400平方米。遺址內涵豐富,共發現墓葬、房址、陶窯等遺跡100余處。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骨器和牙角器等生產生活用具。陶器主要包括紅陶、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幾種。大汶口遺址的墓葬中普遍盛行隨葬獐牙的習俗,葬式以仰身直肢葬為主。3.?所處的大河流域:黃河流域。4.?生產狀況:以農耕為主,農耕經濟有了更大發展,生產工具有磨制的石鐮、石鋤;手工業比以前有了更大進步,陶器有了黑陶、白陶。5.?社會生活:由于生產力的發展,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出現,預示原始社會即將走向盡頭,階級社會即將來臨。??【例題1】 下列遠古居民中,已經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是( )A.元謀人、北京人B.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C.北京人、半坡原始居民?D.元謀人、河姆渡原始居民點撥??本題主要考查對歷史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和應用能力,解答本題關鍵是明白“磨制石器”這一概念,聯系所學,我國遠古居民使用的工具由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不斷發展進步,經過分析即能得出正確結論。答案??B【例題2】 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最能體現該地區原始農耕文化成就的應該是( )A.種植粟? ???? B.種植水稻C.人工取火??? D.住干欄式房子點撥??本題主要考查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及聯系運用。根據所學,黃河流域原始農耕文化的代表居民是半坡人,該居民在世界上最早培植了粟,這是半坡原始居民農耕生活最主要的成就。答案??A【例題3】 大汶口原始居民時期出現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現象的根本原因是( )A.人們生活的不平等??B.社會生產力的發展C.居民的分化?D.部分人將公共財產據為己有點撥??原始居民時期出現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是原始社會末期原始農耕生產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答案??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