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吳王闔閭打敗楚國,成了南方霸主。吳國跟附近的越國(都城在今浙江紹興)素來不和。 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吳王趁越國剛剛遭到喪事,就發兵打越國。吳越兩國在槜李(今浙江嘉興西南,槜音zuì)地方,發生一場大戰。 吳王闔閭滿以為可以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回到吳國,就咽了氣。 吳王闔閭死后,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 “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 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他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 夫差流著眼淚說:“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個大臣伯嚭(音pǐ)操練兵馬,準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吳王夫差親自率領大軍去打越國。越國有兩個很能干的大夫,一個叫文種,一個叫范蠡(音lí)。范蠡對勾踐說:“吳國練兵快三年了。這回決心報仇,來勢兇猛。咱們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們作戰?!? 勾踐不同意,也發大軍去跟吳國人拼個死活。兩國的軍隊在大湖一帶打上了。越軍果然大敗。 越王勾踐帶了五千個殘兵敗將逃到會稽,被吳軍圍困起來。 勾踐弄得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他跟范蠡說:“懊悔沒有聽你的話,弄到這步田地?,F在該怎么辦?” 范蠡說:“咱們趕快去求和吧?!? 勾踐派文種到吳王營里去求和。文種在夫差面前把勾踐愿意投降的意思說了一遍。吳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堅決反對。 文種回去后,打聽到吳國的伯嚭是個貪財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寶,私下送給伯嚭,請伯嚭在夫差面前講好話。 經過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勸說,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答應了越國的求和,但是要勾踐親自到吳國去。 文種回去向勾踐報告了。勾踐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文種,自己帶著夫人和范蠡到吳國去。 勾踐到了吳國,夫差讓他們夫婦倆住在闔閭的大墳旁邊一間石屋里,叫勾踐給他喂馬。范蠡跟著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車出去,勾踐就給他拉馬,這樣過了兩年,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他,就放勾踐回國。 勾踐回到越國后,立志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嘗一嘗苦味,還自己問:“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作褥子。這就是后來人傳誦的“臥薪嘗膽”。 勾踐決定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叫他的夫人自己織布,來鼓勵生產。因為越國遭到亡國的災難,人口大大減少,他訂出獎勵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范蠡訓練人馬,自己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救濟貧苦的百姓。全國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勁,好叫這個受欺壓的國家改變成為強國。 楚莊王一鳴驚人楚國在城濮給晉國戰敗以后不久,楚成王就被他的兒子商臣害死了。商臣作了國君。便是楚穆王。楚穆王對失敗不甘心,抓緊操練兵馬,發誓要與晉國決一雌雄。他首先將附近的幾個小國兼并了,又將中原的陳、鄭等國拉了過去。周頃王六年(公元前六一三年),楚穆王正要雄心勃勃發憤大干的時候,突然得暴病死了。他的兒子旅即位,就是赫赫有名的楚莊王。 晉國見楚國忙于辦喪事,晉國又重新會盟諸侯,訂了盟約,隨即將楚國拉過去的陳、鄭等國又收回到自己的勢力范圍之內。這一下,楚國的大臣們全急了,要與晉國決戰。但是,楚莊王仍無動于衷。即位近三年以來,他整天打獵、喝酒,不理政事,還在宮門口掛起塊大牌子,上邊寫著:"進諫者,殺毋赦!" 這一天,大夫伍舉進見楚王。楚莊王手中端著酒杯,口中嚼著鹿肉,醉醺醺地在觀賞歌舞。他瞇著眼睛問道:"大夫來此,是想喝酒呢,還是要看歌舞?"伍舉話中有話地說:"有人讓我猜一個謎語,我怎么也猜不出,特此來向您請教。"楚莊王一面喝酒,一邊問:"什么謎語,這么難猜?你說說。"伍舉說:"謎語是‘楚京有大鳥,棲上在朝堂,歷時三年整,不鳴亦不翔。令人好難解,到底為哪樁?'您請猜猜,不鳴也不翔。這究竟是只什么鳥?”楚莊王聽了,心中明白伍舉的意思,笑著說:?"我猜著了。它可不是只普通的烏。這只鳥啊,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你等著瞧吧。"伍舉明白了楚莊王的意思,便高興地退了出來。 過了幾個月,楚莊王這只大鳥依然故我,既不"鳴",也不"飛",照舊打獵。喝酒欣賞歌舞。大夫蘇從忍受不住了,便來見莊王。他才進宮門,便大哭起來。楚莊王說:"先生。為什么事這么傷心啊?"蘇從回答道:"我為自己就要死了傷心。還為楚國即將滅亡傷心。"楚莊王很吃驚;便問:"你怎么能死呢?楚國又怎么能滅亡呢?"蘇從說:"我想勸告您"您聽不進去,肯定要殺死我。您整天觀賞歌舞;游玩打獵,不管朝政,楚國的滅亡不是在眼前了嗎?"楚莊王聽完大怒,斥責蘇從:"你是想死嗎?我早已說過,誰來勸諫,我便殺死誰。如今你明知故犯,真是傻極了!"蘇從十分痛切地說:"我是傻,可您比我還傻。倘若您將我殺了,我死后將得到忠臣的美名;您若是再這樣下去,楚國早晚是要滅亡的。您就當了亡國之君。您不是比我還傻嗎?我的話說完了,您要殺便殺吧。"楚莊王忽然站起來。動情地說:"大夫的話都是忠言,我必定照你說的辦。"隨即,他便傳令解散了樂隊,打發了舞女,決心要大干一番事業。 楚莊王首先整頓內政,起用有才能的人,將伍舉、蘇從提拔到關鍵的職位上去。當時楚國的令尹和斗越椒野心勃勃,想要篡位。楚莊王便任命了三個大臣去分擔令尹工作,削弱了他的權力,防止斗越椒作亂。 楚莊王一邊改革政治,一邊擴充軍隊,加強訓練軍士,準備與晉國決戰,雪城濮之戰的恨。他在即位的第三年,率兵滅了庸國(今湖北竹山縣一帶);第六年,戰敗了宋國;第八年,又戰敗了陸渾(今河南嵩縣北部)的戎族。楚莊王還在周朝的邊界上閱軍示威,嚇得周定王急忙派大臣王孫滿去慰勞。楚莊王見到王孫滿,頭一句話便問周朝京城宗廟里的九鼎有多重。這九鼎就是當初大禹所鑄。是天子權力的象征,詢問九鼎的重量,實際上便是對周天王地位的威脅。經過這一回耀武揚威,楚引國的勢力和聲威便大大振作起來,然而卻沒想到楚國內發生了叛亂。 周定王二年(公元前605年),楚莊王討伐完陸渾的戎族,在回國的路上,突然發現一隊人馬擋住了去路。原來趁楚莊王不在,斗越椒造反了。他占據了郢都,又急忙發兵攔阻楚莊王,想將楚莊王消滅在郢城之外。楚莊王見斗越椒以逸待勞,自己帶的兵剛剛打完仗回國,非常疲憊,知道硬拼于自己不利,便說:"斗氏一家于楚國有大功,寧肯使越椒負我,我不負越椒。"便派蘇從去講和。斗越椒以為楚莊王已是囊中之物,只等伸手擒拿了,哪里肯罷手?便對蘇從說:回去告知熊旅(楚莊王的名字),有膽量來決一死戰,不然便趕快投降!"楚莊王假作退兵,到了晚間。卻把軍隊埋伏于漳水東岸,又派一隊士兵在河岸活動,引誘斗越椒渡河;自己則率著少數士兵,躲在橋的下面。第二日早上,斗越椒見河對岸有楚兵,果然追過河來。待發現中了計,想向回撤退,橋已被拆毀了。斗越椒驚惶失措,急忙命令士兵涉水過河。士兵們正待下水,只見對岸一員楚將大聲喊:"大將樂伯于此,斗越椒趕快投降!"說罷,便令士兵奮力射箭。斗越椒也急令士兵往對岸射箭。在雙方對峙之中。樂伯手下的神箭手養由基,用箭射死了斗越椒。斗家兵馬見主將身亡,四處逃散。楚軍分兵追剿,取得了大勝。楚莊王平定完內亂,又經過多年精心的準備,決定揮軍北上,與晉國爭霸。 周定王九年(公元前五九八年),楚莊王趁陳國內亂的時機,發兵降服了陳國。次年,楚莊王親自率領大軍去進攻鄭國。陳國、鄭國全是晉國的保護國,楚國發兵陳國、鄭國,便是向晉國挑戰,對晉國的霸主地位不承認。 晉國自然不甘示弱。在這年的夏天,晉景公命荀林父為大將,先軫的孫子先毅任副將,統領六百輛兵車,來援救鄭國。大隊人馬來到了黃河邊上,探子來報告,鄭國已投降,楚國正在撤兵。荀林父本來便不愿意打仗,聽了這個消息,立刻決定撤兵。先毅堅決不愿意,他大叫:?"臨敵退兵,可恥之極!你們若是怕楚軍,我一人前去!"先毅仗著先人建有大功,自己又是將門之子,根本不將荀林父放在眼里,說完便領著自己的一隊兵車,渡過黃河追趕楚軍去了。趙同。趙括(兩人都是趙衰的兒子、晉國現任相國趙盾的兄弟)也覺得自己父兄勞苦功高,便不聽荀林父的將令,帶上隊伍隨著先毅過河去了。荀林父沒辦法,只得下令全軍過河。先毅得意洋洋地對趙同、趙括說:"我就知道主將非得聽我們的!" 楚莊王聽說晉兵已經渡過黃河,便召集將領們商量對策。令尹孫叔敖主張讓晉軍講和,然后收兵,而一批年輕的將士都主張迎戰,使楚莊王一時拿不準主意。有一位叫伍參的小臣說:"晉軍主將茍林父剛掌兵權,還沒有威信,副將先毅倚仗父輩的功勞,看不起茍林父。三軍的將領雖想主動出擊,又沒有權力作主,士兵們不知道聽誰的號令。晉軍上下不齊心,沒什么戰斗力。面對這樣的敵人,卻不去攻打它,恐怕有損我們楚國的尊嚴吧?"楚莊王聽伍參分析得合情合理,便命令楚軍擺開陣勢,把戰車一律朝向北方,準備出戰。 孫叔敖見晉軍來了六百輛兵車,軍力雄厚,總覺放心不下,他和楚莊王說:"我看不如先派人去議和。他們如果不愿意釉,偏要打,我們再迎戰卻也不遲,到那時候,理就在我們這方了。"楚莊王同意了這個建議,派蔡塢居前往晉軍。茍林父令人接待蔡塢居,表示同意議和,并且建議雙方同時退兵。蔡塢居完成了任務,準備返還楚營。誰知先毅早在營帳外面等著,他見蔡雞居從帳中出來。一下攔住道:"剛才接待你的人未曾說清楚,你回去告知你們國君:我們這回來,不將你們殺個落花流水。誓不收兵!即使我們主將愿租,我先毅也不會答應!"蔡塢居十分氣惱,沒有理先毅,繼續向外走。才到軍營門口,又碰到了趙同、趙括。這兩個人拿弓指著蔡鳩居的頭罵道:"小心你的腦袋!回去告知你們那個蠻子頭,小心碰到我們手上!" 蔡鳩居返回楚營。將他受侮辱的情況向楚座王講了一遍。莊王頓時大怒,間:"誰敢沖頭陣,給晉軍些厲害瞧瞧擴?大將樂伯應聲挺身而出。跳上戰車,徑奔晉軍大營。走不遠便碰上了十兒個巡邏的晉兵,樂伯也沒說話,一箭一個,接連射倒三個,還下車活捉一人』然后跳上戰車。向回便走。晉軍看有楚將殺人,分三路來追。樂伯大叫:"晉軍小心,我左邊射人,右邊射馬。著箭!"說完便左一箭,右一箭地射起來。果然箭無虛射,左邊射倒三、匹個人,右邊射傷三、四匹馬,嚇得晉兵"廿"丁丑"'上十"。"十們叼入左口巴丁誰也不敢再追,眼睜睜地看著樂伯返回楚軍大營。 荀林父見楚兵來挑戰,急忙又派魏鑄去議租。魏鎬就是跟隨晉文公?重耳逃難的魏擎的兒子。魏鎬要當大夫,沒能當上,一直不滿意,恨不得晉軍大敗。荀林父被治罪,自己好取而代立。茍林父命他去講和,他反下了戰書,回來后卻向茍林父說:"楚王不同意議和。一定要一決勝負。" 晉將趙蔭認為自己高強,總想露一手讓主將看看。到晚間,他乘著"夜色帶領部下去偷襲楚營,不小心被楚兵發覺。楚兵大聲發出警報,他嚇得上車便跑。楚莊王弄明情況之后,駕車前去追趕。楚軍將領見莊王親自出馬,紛紛跟了上來。孫叔敖和莊王說:"兵法日:,寧可我追人,別讓人追我。'晉兵欺人太甚!既然眾將都跟出來了,咱們何不乘其不備,沖殺過去!"這時候,天還沒亮,楚莊王下令攻擊。剎時間,鼓聲似雷,兵車飛馳,楚軍將士爭先朝晉國軍營沖去。晉軍將士睡得正香。半點沒有準備;茍林父聽到鼓聲陣陣,趕忙下令抵抗。兩國兵馬在邵城?(鄭地,今河南鄭州東)郊外大戰起來。晉兵才從夢中驚醒,亂哄哄的。陣容不整,指揮失靈,抵抗無力。而楚軍斗志正高,往來沖殺,如人無人之境,沒多長功夫,就把晉軍打得潰不成軍了。 荀林父領著殘兵敗將,倉惶逃跑。只見先毅自后邊趕了上來,頭上中了箭,滿面鮮血,使戰袍裹著。?荀林父惱恨地說:"猛將也落得這樣的下場嗎?”正說話間,晉國殘兵都跟上來了,?荀林父下令趕緊渡河。怎奈船少人多,你爭我搶,自相踐踏。船上的人裝滿了,后來的人抓住不放,把船擠翻了不少。先毅站在船頭,喊道:"誰再抓住船不放,用刀剁他的手。"于是那些上了船的士兵舉起刀來,砍那些攀船的士兵。只見刀起手落,慘不忍睹。失去手的晉兵掉到河里,被水沖走,把河水都染紅了。 楚莊王率領楚兵開進邯城。有人勸他乘勝追擊,楚莊王說:"楚國自從城喉之戰輸給晉軍,就不敢與晉國爭鋒。這回勝利,足以洗恥。晉國、楚國都是大國,早晚總得議和,何苦多殺人呢?"因此,下令楚軍當即收兵,不再追趕,放晉國官兵渡河回國。 邱城大戰,擁有六百輛兵車的晉國人馬,一戰之間幾乎全部覆滅,而三年末鳴的楚莊王終于一鳴驚人。以后,楚莊王又陸續傳魯、宋、鄭、陳等國歸順,他繼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之后,也當上霸主。他前后統治楚國二十三年,便楚國強盛一時。 王翦王翦,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今陜西省富平縣東北)人,秦代杰出的軍事家,是繼白起之后秦國的又一位名將。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余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王翦少年時期就喜愛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戰。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領兵攻破趙國閼與(今山西和順),拔九城,奪取趙漳水流域。十八年又攻打趙國,歷時一年,攻陷趙都,虜趙王遷,趙王降,趙成了秦的一個郡。次年,燕王派荊軻刺殺秦王。秦王于是派王翦將兵攻打燕國,擊破燕軍主力于易水西,燕王逃到了遼東,王翦平定了燕薊,得勝而歸。秦使翦子王賁擊楚,還擊魏,魏王降,遂定魏地。秦國橫掃六國,勢如破竹,滅三晉,數破楚軍,燕王逃亡。秦始皇欲滅楚,傾心于年少壯勇的秦將李信,認為他賢能果敢。李信曾領兵數千,追擊燕太子丹至衍水,終破燕軍虜獲太子丹。秦始皇曾問李信欲破楚,須多少人馬?李信表示二十萬即可。秦始皇又問王翦,王翦道:“非六十萬不可?!笔蓟收f:“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史記·王翦白起列傳》)于是派李信及蒙恬將兵二十萬南伐楚。王翦因秦王不用其話,就托病辭官,歸頻陽養老。這時的秦軍在李信的率領下攻平與(今河南平與北),蒙恬攻寢丘(今河南臨泉),大破楚軍。李信又乘勝攻鄢、郢,均破之。于是引兵向西與蒙恬軍會師城父(今河南平頂山市北)。項燕率領的楚軍乘機積蓄力量,尾隨秦軍三天三夜,終于大破李信軍隊,攻下兩個營壘,殺死七名都尉,秦兵敗逃。 秦始皇聞秦軍失敗,大怒。使他知道王翦確有遠見,于是親自到頻陽向王翦謝罪,說:“我沒有聽從將軍的話,李信終使秦軍受辱,如今楚軍逐日西進,將軍雖有病在身,怎能忍心背棄寡人?”王翦辭謝說:“老臣疲弱多病,狂暴悖亂,希望大王另擇良將?!笔蓟蕡猿忠豸孱I兵,王翦說:“若非要用老臣,必給我六十萬大軍。”始皇允諾。于是王翦率六十萬秦軍伐楚,始皇親自送將軍至灞上。王翦行前多求良田屋宅園地,始皇說:“將軍既已出兵,何患貧窮?”王翦說:“為大王部將,雖立戰功卻終不得封侯,所以趁大王親近臣下之時,多求良田屋宅園地,為子孫置業?!笔蓟蚀笮?。王翦的軍隊行至關口后,又五度派使者回朝求良田。有人認為將軍求賞太過份,王翦卻說:“秦王粗暴又不信任人,如今傾盡全國兵力,交付給我,我只有以多請田宅作為子孫基業的方法來穩固自家,打消秦王對我的懷疑。”王翦替代李信前來攻楚,楚軍聽說王翦集六十萬大軍前來,也盡發國中兵力以抗秦。王翦大軍一至,立即堅壁而守,不肯出戰。楚軍屢次挑戰,秦軍始終不出。王翦每日要求士兵休息洗沐,安排美好飯食安撫他們,同時與士卒同飯同食,意在養精蓄銳,消耗敵軍,以待最后殊死一戰。不久,王翦打聽士兵以什么來娛樂,有人回答說:“投擲石頭,跳遠比賽?!庇谑峭豸灏l令出兵。楚軍數次挑戰而秦軍不出,楚軍引兵向東,王翦趁此遣兵擊,大破楚軍,追至蘄南(今安徽宿州東南),斬殺將軍項燕(一說項燕自殺),楚兵敗逃。秦借勝勢,一年就平定了楚國城邑,俘虜楚王負芻,楚地終成秦的一個郡縣。王翦于是又率兵南征百越,取得勝利。因功著而晉封武成侯。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統一中國,史書稱“王氏、蒙氏功為多,名施于后世?!?《史記·王翦白起列傳》) 管鮑之交的典故從前,齊國有一對好的朋友,一個叫管仲,另外一個叫鮑叔牙。 年輕的時候,管仲家里很窮,又要奉養母親。鮑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資做生意。做生意的時候,因為管仲沒有錢,所以本錢幾乎都是鮑叔牙拿出來投資的。可是,當賺了錢以后,管仲卻拿的比鮑叔牙還多,鮑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說:“這個管仲真奇怪,本錢拿的比我們主人少,分錢的時候卻拿的比我們主人還多!”鮑叔牙卻對仆人說:“不可以這么說!管仲家里窮又要奉養母親,多拿一點沒有關系的?!庇幸淮?,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進攻的時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罵管仲說:“管仲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鮑叔牙馬上替管仲說話:“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著他的命去照顧老母親呀!”管仲聽到之后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鮑叔牙呀!”后來,齊國的國王死掉了,公子諸當上了國王,諸每天吃喝玩樂不做事,鮑叔牙預感齊國一定會發生內亂,就帶著公子小白逃到莒國,管仲則帶著公子糾逃到魯國。 不久之后,齊王諸被人殺死,齊國真的發生了內亂,管仲想殺掉小白,讓糾能順利當上國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時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沒死。后來,鮑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糾還早回到齊國,小白就當上了齊國的國王。 小白當上國王以后,決定封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卻對小白說:“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強,應該請他來當宰相才對呀!”小白一聽:“管仲要殺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請他來當宰相!”鮑叔牙卻說:“這不能怪他,他是為了幫他的主人糾才這么做的呀!”小白聽了鮑叔牙的話,請管仲回來當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幫小白把齊國治理的非常好呢! 管仲說:"我當初貧窮時,曾和鮑叔一起做生意,分錢財,自己多拿,鮑叔不認為我貪財,他知道我貧窮??!我曾經替鮑叔辦事,結果使他處境更難了,鮑叔不認為我愚蠢,他知道時運有利有不利。我曾經三次做官,三次被國君辭退,鮑叔不認為我沒有才能,他知道我沒有遇到時機。我曾經三次作戰,三次逃跑,鮑叔不認為我膽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親。公子糾失敗了,召忽為之而死,我卻被囚受辱,鮑叔不認為我不懂得羞恥,他知道我不以小節為羞,而是以功名沒有顯露于天下為恥。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 鮑叔推薦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屬。鮑叔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吃俸祿,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贊美管仲的才干,而贊美鮑叔能了解人。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平生修得隨緣性 粗茶淡飯也知足 后來,大家在稱贊朋友之間有很好的友誼時,就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 退避三舍公元前632年4月4日,城濮地區上空戰云彌漫,晉楚兩軍在這里展開了一場戰車大會戰。在決戰中,晉軍針對楚中軍較強、左右兩翼薄弱的部署態勢,以及楚軍統帥子玉驕傲輕敵、不諳虛實的弱點,采取了先擊其翼側,再攻其中軍的作戰方針,有的放矢發動進攻。晉下軍佐將胥臣把駕車的馬匹蒙上虎皮,出其不意地首先向楚軍中戰斗力最差的右軍——陳、蔡軍猛攻。陳、蔡軍遭到這一突然而奇異的打擊,頓時驚慌失措,一觸即潰。楚右翼就這樣迅速就殲了。???? 接著晉軍又采用“示形動敵”,誘敵出擊,爾后分割聚殲的戰法對付楚的左軍。晉軍上軍主將狐毛,故意在車上豎起兩面大旗,引車后撤,裝扮出退卻的樣子。同時,晉下軍主將欒枝也在陣后用戰車拖曳樹枝,飛揚起地面的塵土,假裝后面的晉軍也在撤退,以引誘楚軍出擊。子玉不知是計,下令左翼軍追擊。晉中軍主將先軫、佐將郤臻見楚軍中了圈套,盲目出擊。便立即指揮最精銳的中軍橫擊楚左軍。晉上軍主將狐毛、佐將狐偃也乘機回軍夾攻。楚左翼遭此打擊,退路被切斷,完全陷入了重圍,很快也被消滅了。子玉此時見其左、右兩軍均已失敗,大勢盡去,不得已下令中軍迅速脫離戰場,才得以保全中軍。楚軍戰敗后,向西南撤退到連谷,子玉旋即被迫自殺。城濮之戰就此以晉軍獲得決定性勝利而告結束。??????城濮之戰后,晉文公在踐土(今河南鄭州西北)朝覲周王,會盟諸侯,向周王獻楚國俘虜四馬兵車一百乘及步兵一千名。周襄王正式命晉文公為侯伯。晉國終于實現了“取威定霸”的政治、軍事目標。?????城濮之戰初期,晉軍兵力劣于對手,又渡過黃河在外線作戰,處于不利的地位。但是晉文公能夠善察戰機,虛心采取先軫等人的正確建議,選擇鄰近晉國的曹、衛這兩個楚之與國為突破口,先勝弱敵,取得以后作戰的前進基地。隨后又運用高明的謀略爭取齊、秦兩大國與自己結成統一戰線,爭取了戰爭的主動權。當城濮決戰之時,敢于貫徹后發制人的作戰方針,主動“退避三舍”,避開楚軍的鋒芒,以爭取政治、外交和軍事上的主動,誘敵冒險深入,伺機決戰。同時與齊、秦、宋各國軍隊會合,集中起相對優勢的兵力;并針對敵人的作戰部署,乘隙蹈虛,靈活地選擇主攻方向,先攻打敵人的薄弱環節,予敵各個擊破,從而獲得了這場戰略決戰的輝煌勝利。?????反觀楚軍方面,則是君臣不睦,將驕兵惰,君主昏庸無能,主帥狂妄輕敵,既不知妥善爭取與國,又不能隨機多謀善斷。加上作戰部署上的失宜,軍情判斷上的錯誤,臨戰指揮上的笨拙,終于導致了戰爭的失敗,將自己在爭霸中原中的優勢地位拱手讓人,給后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教訓。 齊桓公即位齊襄公時,國政混亂。管仲預感齊國將發生大亂,小白的師傅鮑叔牙在好友管仲的提示下,就保護小白逃到莒國。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孫無知殺齊襄公,自立為君。次年,雍林人殺無知。一時間齊國無君,一片混亂。通過眼線得知此情況的公子糾和小白,俱連夜回趕。魯國發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糾回國,派管仲帶兵堵截住莒國到齊國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帶鉤。小白假裝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魯國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糾回國,過了六天才到。這時小白已兼程趕回齊國,高傒立他為國君。是為桓公。當時桓公被射中帶鉤,裝死迷惑管仲。躲在帳篷車里日夜兼程趕回齊國,又有齊國貴族國、高兩氏支持,成為國君。桓公發兵迎擊魯國,在干時(今桓臺)大戰,魯軍敗走。鮑叔牙給魯侯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公子糾是齊君的兄弟,不忍殺他,請魯國自己殺他。公子糾的老師召忽、管仲是仇人,請魯國把他們送來,剁成肉泥。如不從命,將要出兵討伐魯國?!濒斎撕ε?,殺公子糾,召忽自殺,管仲被囚禁?;腹獨⒐苤?,鮑叔牙勸說:“臣幸運地跟從了君上,君上現在成為了國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齊國,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夠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業,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能強盛,不可以失去他?!被腹爮乃慕ㄗh,假裝要殺仇人,把管仲接到齊國?;腹凸苤僬務摪酝踔g,大喜過望,以其為大夫,委以政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臥薪嘗膽.doc 楚莊王一鳴驚人.doc 王翦.doc 管鮑之交的典故.doc 退避三舍.doc 齊桓公即位.doc 春秋戰國夢.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