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加法學習目標初步知道加法的含義,會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內數的加法。課文講解第23頁,主題圖是一個實踐活動,同學們在折紙鶴。旨在活動中理解加法的含義,把一個小朋友折的紅紙鶴和兩個小朋友折的藍紙鶴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計算;還可以看成把參與折紙鶴的1個朋友和2個小朋友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人,也是用加法計算,算式是1+2=3。這里還教孩子認識加號和等號及加法算式的讀法。?課文還通過一個小朋友把左手的一個藍氣球和右手的3個紅氣球合并在一起的活動過程,說明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計算。第24頁,一個情境圖:有4只小鳥,又飛來一只。讓孩子想求一共有多少只,用加法算,寫出算式4+1=5。3位小朋友計算4+1=?時有不同的思考過程,一位小朋友從1開始數數,另一位小朋友從4開始數數,還有一位小朋友用數的組成進行思考,突出體現算法多樣化的思想,體現不同思維特征的小朋友在計算上存在的明顯差異。承認孩子間的這種差異,肯定孩子的3種不同思考方法(也許在實際教學中更多),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因材施教的一個重要體現。教學建議:加法是繼續計數,減法是往回計數(弗賴登塔爾(荷蘭)著,陳昌平等編譯:《作為教育任務的數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61頁。)。用這種原理來詮釋加減法的含義,孩子可能會更好理解,加法不是簡單地把兩個數合并在一起。打開課本,讓孩子看圖說圖意,小朋友在折紙鶴,兩個小朋友折了2只藍紙鶴,有一個小朋友折了1只紅紙鶴,一共有3只紙鶴,分別記下2、1、3。這里課本的意圖略有不同,目的是讓學習內容有連續性。連續的學習內容能組成一個系統,更有利于孩子的學習。再看第二個圖,一位小朋友右手中的3個紅氣球,左手中的1個藍氣球,一共有4個氣球,分別記下3、1、4。接著看第三個圖,有4只小鳥,又飛來一只,一共有5只小鳥,分別4、1、5。觀察2、1、3,3、1、4,4、1、5。孩子可能發現,3比2多,4比3多,5比4多。引導孩子思考:2再數1是3,3再數1是4,4再數1是5。3=3,4=4,5=5,所以有: 家長邊做邊說:2和1之間劃一條線(0.5厘米),3比2多,再劃一條線,這是豎線(即加號,這時最好只做不說)。讓孩子劃出另兩個加號。數學符號因需要而產生,培養孩子創造數學符號的意識。家長說:以前,我們學過“=”叫等號,那“+”叫什么號?結果變多起來,是增加的意思,我們就把它叫加號。接著,告訴孩子加法算式的讀法:2加1等于3,也可有意識地讓孩子創造性地讀,因為他們在幼兒時讀過它,當前在新的環境里要再現出來而已。第23頁的主題圖,左邊有1個同學,右邊有2個同學,一共有多少個同學?列加法算式是1+2=3。第23頁“做一做”第2小題,先擺2個圖形,再擺2個圖形,一共有多少個圖形?列加法算式是2+2=4。第24頁“做一做”第1題的第1小題,有3只小貓,再來2只,一共有多少只小貓?列加法算式是3+2=5。這三道題也是連續的,也形成一個系統;前三題是幾加1,這三題是幾加2,從加1到加2組成一個更大的系統。接著,家長可讓孩子做幾加3的練習。第24頁“做一做” 第1題的第2小題,有2只小貓,再來3只,一共有多少只小貓?列加法算式是2+3=5。第2題的第2小題,有1個梨,再買來3個,一共有多少梨,列加法算式是1+3=4。進一步改編,有1個梨,再買來4個,一共有多少梨,列加法算式是1+4=5。至此,5以內各數的加法還有一道題沒學,那就是第23頁“做一做” 第1題的第1小題,先擺1個圖形,再擺1個圖形,一共有多少個圖形?列加法算式是1+1=2。在做上述習題時,家長要在適當的時候把話停下來,留出機會讓孩子自己說,機會越多孩子越能學好。接著,讓孩子想第24頁為什么寫了3種算法?第一種是用“點數”法直接根據合并的結果算出得數;第二種是按照數的順序從第一個加數起繼續數的方法算出得數;第三種是用數的組成知識來算出得數的。第一種方法1數到4,第一個加數正好是4,如果不從頭算,就是第二種方法了,所以它比第一種方法更簡便。第三種方法也很簡便。對比3+2=5、2+3=5和3+1=4、1+3=4這兩對算式,使孩子直觀感知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習題解析第1題由圖意給出了兩個加數,只要求孩子填得數。第2題讓孩子在擺小棒的基礎上算出得數。家長要先讀題,讓孩子根據算式擺小棒。第3題則由孩子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最好是數的組成知識)來填得數。第4題只給出1個加數,讓孩子根據圖意填另一個加數和得數。學具準備與課本相同各種圖片10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