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和9的加減法學習目標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能根據一個情境圖寫出四個算式,正確地口算8和9的加、減法。課文講解8、9的加減法,與6、7的加減法相比較,在課文的編排上有較大的區別:首先,從根據一幅圖寫出兩個加法算式或兩個減法算式過渡到根據一幅圖寫出四個算式。其次,有關8、9的加減法計算教材分兩個層次安排,一是通過擺學具計算兩道加法算式和相應的兩道減法算式;二是直接用“想一想”的辦法計算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其要求明顯高于6、7的加減法。第56頁,恐龍的主題圖。家長在黑板上畫了8條恐龍,五個小朋友在合作學習,兩個小朋友只寫出一個算式,兩個小朋友寫出兩個算式,一個小朋友寫出四個算式。第57頁,兩個同學在擺圓紙片,他們想出有關9的加、減法的四個算式。課文再寫了有關8的加減的四個算式,要求孩子不用學具直接“想”出來。體現了從直觀思考到抽象思維的過渡。“生活中的數”,內容包括信封上的郵政編碼,計算器鍵盤上的數字、電話機上的數字、街道小區編號、車牌號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數。通過這些內容讓孩子進一步體會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使孩子感受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數。教學建議看圖說圖意。家長在黑板上畫了8條恐龍,左邊6條,右邊2,五個小朋友在寫算式。家長問孩子:根據圖你能寫出哪些算式?然后讓孩子自己寫出算式。孩子能寫幾個就寫幾個,家長一定不能強求,雖然課本的要求是“一圖四式”,但這個學習目標也不是一步到位的,孩子可以經歷一個學習的過程。孩子只會寫6+2=8,那么可問他是如何想出來的?孩子知道6繼續數2,6、7、8得8,這是從左邊先數,家長就可引導孩子從右邊先數,2繼續6,2、3、4、5、6、7、8,列式是2+6=8。也從數的組成想,6+2=8,即6和2組成8(畫出分解圖),聯想出2和6也組成8,列式是2+6=8。讓孩子多想想學過的知識,他就能通過再現建立起知識之間的聯系。看到孩子學不到,家長自己一定不可著急,甚至對孩子發脾氣。對孩子發脾氣,其實是家長的無能。孩子只會寫加法算式,說明他學會了從部分到整體的觀察方法,那么他還要繼續學會從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先數出恐龍的總數,有8只,這是整體觀察,再往回數2,8、7得6,部分觀察,8-2=6,還可用直接數出其余的只數來驗證往回的數的計算結果。也可根據加法算式想出數的組成(幾和幾),家長用手蓋住其中一個幾,求它是多少,用減法算。孩子只會寫8-2=6,家長也要了解孩子是怎么想的,根據他已掌握的知識,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孩子能“一圖”寫出“四式”,說明孩子對數學的感覺很好,這是學好的數學基礎,家長要好好呵護。可以問一問他是怎么想的,把學會的知識用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他的記憶會更加深刻。家長寫7+2、2+7、9-2、9-7四個算式,讓孩子根據算式擺學具。一方面通過操作得出7+2、2+7、9-2、9-7的結果,另一方面讓孩子感受擺學具算得數的過程,并從中發現計算方法。家長寫算式5+3、3+5、8-3和8-5,讓孩子較快地算出5+3、3+5、8-3和8-5的得數。接著追問孩子的思考方法,也應允許孩子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只要他們想的方法可行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若孩子無法正確計算,也可以再擺學具進行思考。讓孩子把課本的例題補充完整。學習8、9的加減法時,還要注意兩點:一是讓孩子在計算過程中直觀地感受到兩個數相加時,調換兩個數的位置得數一樣;二是讓孩子在計算中初步認識兩個加法算式和相應的兩個減法算式之間的聯系。?“生活中的數”,孩子看圖說圖意,信封上的郵政編碼是314501,計算器和電話機的鍵盤上都有數字有0~9,城北小區3號樓,車牌號是京E·62500,其中有些字詞應該由家長,孩子能說出數字就行了,也就就是家長和孩子共同說說生活中的數。再讓孩子說一說有關自己家里的數,如電話號碼或家庭成員的手機號碼、房號、車號等。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孩子廣泛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數,如本地區的郵政編碼。要特別重視孩子對生活中的數的實際感受,要視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定,對不能說出的孩子不要責怪,讓他們進一步體會數與生活的聯系,并感受用數學的樂趣。習題解析第7題,一圖兩式,孩子把算式補充完整。第8題,一圖四式。第9題,抄寫算式。要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還可引導孩子把第7題變成一圖四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