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和9的加減法的應用學習目標用8和9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課文講解8、9加法中“用數學”內容與6、7加減法中 “用數學”內容略有不同,其區(qū)別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例題和習題選用什么計算方法去解決問題完全由孩子自己去決定,教材未作任何提示,這里“用數學”的要求要比第47頁高,其內容對剛入學不久的兒童來說,既有現實性和趣味性又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二是題中的某些已知數量不通過數數去得出,而改為直接告訴已知數量,如蘑菇6個、小猴7只,這有利于孩子通過分析數量間的關系而選擇正確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例題:1.有9只小鹿,跑了3只,還剩下幾只?2.有6個蘑菇,又長出2個,一共有幾個?“做一做”:1.有8只鵝,3只在河里游,岸上有幾只?2.一棵樹上有2只小猴,另一棵的周圍有7只,一共有多少只。教學建議由于孩子在前面已經解決過這樣的問題,他們對這樣的內容已不陌生了,所以學習時應放手讓孩子認真觀察情境圖,根據已知數量和問號之間的關系,選用合適的計算方法列出算式并計算。圖中用問號表示的數量應讓孩子側重通過計算去得出,不要過分強調孩子去數未知部分的數量。圖中已經告訴我們有6個蘑菇、7小猴,寫算式可以直接用,而不要再數數。孩子能一眼就看出一棵樹上有2只小猴,而另一棵樹的周圍直接寫出有7只,家長要注意引導孩子觀察。有了這兩個條件,孩子要會用數的組成直接寫算式,而不能讓思維一直停留在運算的原理(加法是繼續(xù)計數,減法是往回計數)的水平上。原理如船,在學習上要學會過河棄舟,而不是過河負舟,但也不要過河拆橋,有時還是要故地重游的。學習能力較弱的孩子,家長就要經常到“此一游”。應注意讓孩子體會用數學的過程,并感受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樂趣。其方法一是由孩子自己選擇恰當的方法計算;二是計算后讓孩子說一說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說明自己是選用什么方法計算和為什么要選用這種方法計算,以此使孩子更深刻地感受自己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習題解析第13、14題是和第58頁“用數學”相同的內容,只是省略了背景圖。練習時注意讓孩子根據畫面上兩部分數量之間的關系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寫出算式并計算。第15題,是玩撲克游戲。家長和孩子一起玩此游戲,每人分得同樣多的撲克,玩時一人出一張牌,用兩張牌上的數相減(如果兩數同樣大,相減得0),誰先算出得數,撲克就歸誰。這樣玩下去,直到其中一人的牌輸光為止。玩這個游戲,可以用撲克,也可以用其它數在9以內的卡片等。第16題,可以是出得數找算式,也可以是出算式找得數。這里一個得數可能會有多個算式,孩子只要能找出一個就行。算式卡片包括9以內各數的加減法。思考題,要求孩子對6、7、8幾個數的組成比較熟練,并善于全面觀察和分析問題才能完成。練習時注意鼓勵孩子找出多種不同答案,先填6的組成為最佳方法,也因為6有5種分數,所以本題有以下五種不同的填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