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相處之道親子之愛1·家的含義與重要性?(P52)家:不是僅僅由房屋、家具等構(gòu)成的物理空間,主要是指彼此關懷的親人以及溫馨幸福的親情。家的重要性:家不僅為我們提供物質(zhì)保障、安全保障、教育保障,更重要的是它是我們情感的寄托,心靈的港灣。2·親子矛盾的影響(P54):親子矛盾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煩惱,也會使父母憂心忡忡,影響家庭的團結(jié)和睦。3·親子矛盾產(chǎn)生的原因(P54):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年齡的差距;成長環(huán)境的不同;人生閱歷的差別;思想觀念上的“代溝”等。4·怎樣化解親子矛盾,實現(xiàn)親子和諧?(P56-P58)學會理解父母。應理解父母的期望、關愛和所承受的壓力。學會向父母表達。表達時要注意場合、講究方式、掌握分寸、就事論事。學會必要的讓步和道歉。做到:在非原則問題上,可適當讓步;在瑣事上不要固執(zhí)己見;在激烈爭吵時,即便父母不是,也可以“得理也饒人”。5·為何要孝敬父母?(P60)孝敬父母是全人類共同崇尚的美德,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孝敬父母是我們的法定義務與責任。6·我們應怎樣孝敬父母 (P61)—從現(xiàn)在做起,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事做起,做到:體貼父母的辛勞。(2)關心父母的健康。(3)了解父母的心意。(4)聽取父母的教誨。(5)分擔父母的憂慮。(6)不向父母提過分的要求等。師生之情1·老師在我們成長中的作用:(P62)老師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指引者和好朋友。老師是我們情感、道德的培育者。老師是人類文明的傳遞者。老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職責,既要教給我們知識與技能,又要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在我們的成長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怎樣構(gòu)建和諧的師生關系?(P63)尊重老師。要尊重老師的人格和尊重理解老師的勞動。理解老師。要正確理解老師的表揚和批評。學會與老師坦誠交流。向老師提意見時,要把握時機、語氣平和、坦誠相待、注意方式。3·為何要尊重老師?怎樣尊重老師?(P63)因為:尊重老師是師生交往的起點,是作為學生的基本道德要求。尊重老師:一方面是尊重老師的人格,另一方面是尊重、理解老師的勞動。4·師生隔閡產(chǎn)生的原因:(P64)由于師生角色的差異、地位的不同、看問題的立場和視角的分歧等原因,師生交往中有時會產(chǎn)生一些隔閡。每個人在學校生活中總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但每個人難免會受到老師的批評,這也是產(chǎn)生師生隔閡的原因。5·怎樣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P65)首先,面對老師的表揚不驕傲,把表揚看作是對自己的肯定、鼓勵和期待,再接再厲,爭取更大進步。其次,要用正確的心態(tài)面對、理解老師的批評。做到:虛心接受批評;認真反思挨批評的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努力糾錯,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6·我們應怎樣關愛、回報老師?(P68—P69)應該在師愛中努力成長;應給予老師關切的問候;應給予老師真誠的關心。朋友之誼1·為什么生活需要友誼?(P70)友誼是我們特別渴求的一種心理需要,是我們健康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營養(yǎng)。真誠的友誼可以幫助我們排解生活中的煩惱和憂愁,分享幸福與歡樂,在互幫互助中共渡難關、共同成長、共同進步。2·交友原則(或怎樣尋找好朋友)?(P72—P73)善交益友。樂交需要你的朋友。3·為何要交益友?(P72)與(正直、誠實守信、見多識廣的朋友)益友交往,不僅能坦誠相待,彼此寬容,又能憑借其獨特的見識及時指出自己品行、認識上的缺點、不足,對自己的學習、發(fā)展提出誠懇的勸告,幫助自己上進。4·怎樣讓友誼長存?(P73—P76)尊重維系友誼;(2)交流創(chuàng)造友誼;(3)用關愛傳遞友誼;(4)以寬容維護友誼;(5)要善于贊揚與鼓勵。5·怎樣尊重朋友?(P74)要懂得維護朋友的自尊心,不說或不做傷害朋友自尊心的話或事。要平等相待,不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對方。6·怎樣寬容朋友?(P75)要對朋友的不同意見持寬容態(tài)度。要能容納朋友的長處和短處,不因朋友成功而心生妒忌,也不因朋友的缺點而歧視朋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