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6年下九年級階段學力檢測卷社會思品學科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一位西方史學家在論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說:“由于導致戰爭的外交活動是秘密進行的,最初沒有人確知哪些國家是有罪的。”這種觀點()A.不正確,它忽視了這場戰爭是帝國主義爭相掠奪的產物,雙方都有責任B.不正確,它認為兩大軍事集團發動戰爭都是無罪的、正義的C.正確,這場戰爭確實沒有人知道責任在誰D.正確,這場戰爭是秘密外交的結果2.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把槍挑起一場戰爭。”“一把槍”比喻的歷史事件是()A.薩拉熱窩事件B.三國協約的形成C.三國同盟的形成D.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的宣戰3.右圖再現了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的生動場面。該圖所反映的歷史事件()A.打響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B.開始了向農村進軍的革命歷程C.形成了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部隊D.建立了中共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4.1910年春,陳嘉庚加入某革命組織時宣誓:“福建省同安縣人陳嘉庚,當天發誓: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他加入的是()A.興中會B.中國同盟會C.中國共產黨D.中國國民黨5.孫中山所提出的“三民主義”思想,在辛亥革命之后基本實現的是()A.民權、民生B.民族、民權C.民族、民生D.都沒實現6.1916年5月,李大釗在《民彝與政治》一文中疾呼:“民與君不兩立,自由與專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則國民死,專制活則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釗主張()A.提倡科學,反對迷信B.提倡人性,反對神學C.提倡民主,反對專制D.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7.它首次在中國大地宣告國家主權屬于人民,國會政治、政黨政治、輿論監督政府等民權政治,變人治為法治的嘗試由此正式開端。替代文中“它”最恰當的是()A.中國同盟會B.武昌起義C.中華民國D.中華蘇維埃共和國8.下圖是馬星馳先生所作的漫畫《民氣一致之效果》,它揭示了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的主要原因是()A.商人罷市的推動B.工人階級參加斗爭的巨大作用C.各階層人民的聯合斗爭D.北伐戰爭勝利的鼓舞9.史學家陳旭麓認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極大的困難中產生的。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放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鴉片戰爭后,漸知諸事不如人,只有學習西方。第二次則是反思何以學了西方仍然失敗。”其中“第二次反思”開始于( ) A.經濟技術方面探索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D.軍事強國方面探索10.民謠具有時代特點,如圖民謠內容反映的歷史時期是()A.北伐戰爭時期B.國共合作時期C.抗日戰爭時期D.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1.胡適回憶說:“民(國)十五六年之間,全國大多數人心的傾向國民黨,……”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發生了()A.國民革命B.武昌起義C.紅軍長征D.西安事變12.某中學組織參觀周恩來紀念館,館中未見陳列的有關歷史資料是()A.參加中共一大B.領導南昌起義C.建立黃埔軍校 D.參加遵義會議13.1919年在北洋軍閥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條陳中寫到:“此次罷學風潮,近因由政治問題發生”。條陳中說的“罷學風潮”和“政治問題”分別是指()A.五四運動、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B.新文化運動、十月革命爆發C.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中共誕生D.五四運動、中共誕生14.關于“中華民族”,以下說法錯誤的有()①中華民族的前身是華夏族②首次使用“中華民族”一詞的是康有為③辛亥革命后,“中華民族”的名稱得到廣泛傳播④孫中山先生始終倡導中華民族內部各民族平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CCTV-發現之旅《美麗中華行》欄目推出“憶紅軍,尋紅旅”系列節目。該節目正確的“紅旅”設計應該是()①遵義②瀘定橋③赤水河④吳起鎮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D.①③④②16.毛澤東說:長征一結束,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就開始了。這里的“新局面”是指()A.北伐戰爭的開始B.全民族抗日戰爭的開始C.解放戰爭的開始D.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7.“以下犯上,促成民族團結”。這句話適合評價下列哪一事件()A.四 一二反革命政變B.南昌起義C.西安事變D.七七事變18.下列會議內容或影響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革命道路的歷程,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確定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②確定黨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③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④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A.②①④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②④①③19.“對于中國來說,日本是我們最近的鄰邦。‘一衣帶水’這個詞幾乎成了我們形容日本必不可少的詞匯。然而,在地球上現有國家中,日本卻是離我們‘最遠’的一個。”以下史實可以證明日本離我們‘最遠’的是()①南昌起義 ②南京大屠殺 ③華北事變④西安事變 ⑤甲午中日戰爭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②③④20.下邊兩則材料出現的共同歷史背景是()A.九一八事變B.西安事變C.盧溝橋事變D.南京大屠殺二、非選擇題:(5大題,共60分)21.(10分)材料一:進入20世紀后歐洲列強形成兩大敵對的軍事集團,開展激烈競爭中,西方列強相信戰爭是最后解決問題的辦法。德國德皇威廉二世崇尚戰爭和強權,因此,“當(會議桌上)發生爭論時,德國總是在開口前把一支左輪手槍擺在桌面上”。“我們也要為自己要求陽光下的地盤”(1)材料一中的“激烈競爭”最終引發了世界近代史上哪一重大歷史事件?據材料一概括指出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3分)材料二:1914年,歐洲陷入一場災難……陷入一場令人備受折磨的致命戰爭。戰場由最初的歐洲擴大到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先后有30多個國家卷入戰爭。1917年,美國、中國等加入同盟國,參與了對德國的戰爭。……戰爭消耗掉歐洲大量的財富,奪去數以萬計的歐洲年輕人的生命,并且最終大大削弱甚至破壞了歐洲遍及世界的勢力和影響……1(2)材料二中有一處錯誤,請找出并改正過來。(1分)(3)根據材料二談談你對“歐洲陷入一場災難”的理解。(3分)材料三:“戰后協約國同德國及其盟國召開會議,簽訂的一系列和約,使德國人沮喪、日本人得意、中國人憤怒,構成了重建歐洲、西亞和非洲的國際新秩序。……”(4)材料三中的“國際新秩序”是指什么?請你說說和約的哪一措施使德國人沮喪、日本人得意、中國人憤怒。(3分)22.(12分)中國近代史上先后出現了一批優秀人物,他們的杰出貢獻推動了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民族主義,并非遇著不同族的人便排斥他”;“我們并不是恨滿族人,是恨害漢人的滿洲人。假如我們實行革命的時候,即滿洲人不來阻害我們,決無尋仇之理”。——孫中山批判革命黨內片面“反滿”思想的講話(1)“恨害漢人的滿洲人”的實質是什么?孫中山一生最偉大的功績是什么?(2分)材料二:陳獨秀1902年赴日本東京高等師范學校留學;1907年赴法國考察研究蔡元培1902年赴日本考察;1907年赴德國訪問;1912年赴德國萊比錫大學留學胡適1910年赴美國留學李大釗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魯迅1902年留學日本(2)材料二表格中人物,對當時的共和成效無比失望。請問:他們的失望來自哪里?(3分)為此他們發起了什么運動?根據材料二分析他們為什么會成為那場運動的領袖?(2分)材料三:1919年5月開始,爆發了全國性的學生群眾反帝愛國運動。年僅15歲的鄧小平與同學一起參加抵制日貨、聲討賣國賊的活動。(3)“全國性的學生群眾反帝愛國運動”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這一事件與材料二所述事件有何聯系?(3分)(4)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上述人物的共同追求是什么?(2分)23.(12分)材料一:這一天,全城紅旗飄揚……在歡慶勝利的時刻,周恩來莊嚴宣告:“……我們必須建立自己的武裝打倒反革命。現在,我們成功了,紅旗已經緊緊的握在我們共產黨人的手中。”——《中共簡明黨史·國民大革命卷》(1)材料一中“紅旗飄揚,歡慶勝利的時刻”是指的是什么?(2分)(2)周恩來所說的“紅旗要緊緊握在自己手中”的這一歷史教訓時如何得來的 (2分)材料二:當邊界的紅旗子第一次豎起來并且屹立不倒時,不但表示了我們黨的力量,也表示了帝國主義和統治階級扼殺共產黨人陰謀的破產,在政治上有著重大的意義……正如我曾經所講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面紅旗總有一天也會飄揚在全國各地。——《1943年毛澤東在黨的高級干部會議上的講話》(3)材料二中“邊界的紅旗子”第一次豎起的歷史事件是什么?(1分)為了實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讓紅旗飄揚全國各地,當時的中國共產黨人做了哪些努力?(2分)材料三:當年斯大林(蘇聯領導人)總是教育我們:“革命的紅旗必須守住,最好固定在一個地方一萬年不變。”結果到頭來吃了悶頭一棍,不但原來的紅旗沒守住,還被敵人趕著跑,十分被動,若不是及時糾正,我們恐怕都要去見馬克思了……這個教訓我們黨必須記住,牢牢記住……——楊奎松《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4)材料三毛澤東所說的“原來的紅旗沒守住,還被敵人趕著跑”指的是什么?(2分)后來是黨如何糾正這一錯誤,才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3分)24.(14分)材料一:圖一 圖二(1)圖一“江南制造總局”在上海創辦和哪一歷史事件有關?這一歷史事件對中國近代化的發展有何作用?(2分)(2)圖二反映的是在上海召開的哪一重大會議?(1分)試結合20世紀初的史實說明這一重大會議為什么選擇在上海召開?(6分)材料二:(1937年)8月13日,日軍在中國的金融中心上海開辟了第二條戰線,以圖摧毀中國進行戰爭的經濟能力。出乎意料的是,蔣(介石)在那里投入了最精良的德式訓練的部隊——第八十七師和八十八師——該部隊相當成功地阻擋了敵軍的推進達三個月之久。——徐中約《中國近代史》(3)寫出材料二中兩個師所參加的會戰的名稱。(1分)請再舉一例20世紀30年代發生在上海的英勇抗戰史實。(2分)(4)綜上所述,上海見證了中國近代史怎樣的發展歷程?(2分)25.(12分)材料一:對現有其他政黨,應采取獨立的攻擊的政策。……我們應始終站在完全獨立的立場上,只維護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關系。——《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1921年7月)材料二:中國現有的黨,只有國民黨比較是一個國民革命的黨……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自然不能發生一個強大的共產黨——一個大群眾的黨,以應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議決中國共產黨須與中國國民黨合作,共產黨黨員應加入國民黨。中國共產黨……遵行此議決……——《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1923年6月)材料三:圖一日軍占領沈陽圖二盧溝橋事變形勢示意圖相關鏈接:1927~1937年間,國民黨各派軍事集團的混戰,特別是蔣介石( http: / / baike. / view / 5973.htm"\t"_blank )發動的對紅軍的幾次“圍剿”,既給中國人民帶來無窮災難,又給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以可乘之機……(盧溝橋事變后)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之際,國共兩黨。中華民族迎來新的轉機……(1)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的政策發生了什么轉變?(2分)結合材料二,分析上述轉變的原因。(2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轉變帶來的影響。(2分)(2)材料三圖一反映了哪一事件?根據相關鏈接分析這一事件發生的背景。(2分)(3)從圖一反映的事件到圖二反映的事件,當時中國面臨的形勢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在“”上填寫合適詞語。(3分)(4)綜合上述材料,從國共兩黨關系的變化中,你得到什么啟示?(1分)2016年下九年級階段學力檢測卷歷史與社會學科答題卷二、非選擇題:21.(10分)(1)(3分)(2)(1分)(3)(3分)(4)(3分)22.(12分)(1)(2分)(2)(3分)(2分)(3)(3分)(4)(2分)23.(12分)(1)(2分)(2)(2分)(3)(1分)(2分)(4)(2分)(3分)24.(14分)(1)(2分)(2)(1分)(6分)(3)(1分)(2分)(4)(2分)25.(12分)(1)(2分)(2分)(1分)(2)(2分)(3)(3分)(4)(2分)2016年下九年級階段學力檢測卷歷史與社會學科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5AACBB6——10CCCBD11——15AAABC16——20BCCBC二、非選擇題:21.(10分)(1)(3分)第一次世界大戰。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爭奪殖民地;( http: / / www.21cnjy.com / )軍國主義。(2)(1分)錯誤:同盟國,改正:協約國。(3)(3分)一戰給歐洲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巨大的人員傷亡;歐洲列強國力被嚴重削弱。(4)(3分)凡爾賽體系;規定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權益由日本繼承。22.(12分)(1)(2分)反對清王朝反動統治(答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或推翻封建專制主義的統治亦可得分)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結束了……建立了……(2)(5分)辛亥革命后,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辛亥革命后,多數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并沒有根本改變。(3分)發起了新文化運動原因:出國留學或考察,受西方文化影響;(2分)(3)(3分)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提供了思想基礎,五四運動加速了新文化運動的步伐,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是新文化運動的繼續和發展。(4)(2分)都追求民族獨立和國家強盛、人民自由和民主等。(有理即可)23.(12分)(1)(2分)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2)(2分)國民黨背叛革命,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完全破裂。(3)(3分)創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紛紛領導武裝起義,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走上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在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4)(5分)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戰略轉移,進行長征。(2分)1935年,紅軍在長征途中召開了遵義會議,結束了支配中共中央的“左”傾錯誤(也可以寫具體內容),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是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3分)24.(14分)(1)(2分)洋務運動中國近代化的開端(經濟近代化得到起步)(2)(7分)中共一大1919年6月以后五四運動的中心轉移到了上海,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為中共誕生作了階級準備(說明上海是中國工人力量最強大的城市);1920年陳獨秀在上海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為中國共產黨誕生作了組織準備;上海是新文化運動的發源地,使人們的思想獲得了解放,為中國共產黨誕生作了思想準備。(3)(4分)淞滬會戰(1分)日本發動“一·二八”事變后,駐守上海的第十九路軍在蔡廷鍇、蔣光鼐的領導下,奮起抵抗。(2分)(4)(2分)中國近代史是一部中國人民的屈辱史、探索史、抗爭史。25.(12分)(1)(6分)從獨立、攻擊到決定黨內合作。原因:共產黨人認為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是唯一革命的黨;中國共產黨還不是一個強大的黨。影響:國共實現第一次合作,共同創辦黃埔軍校,興起國民革命運動,取得了北伐戰爭的勝利。(2)(2分)九一八事變;中國的內戰(或蔣介石對紅軍的“圍剿”)給日本侵華以可乘之機。(3)(3分)日本從局部侵華走向全面侵華再度合作(4)(1分)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兩黨合作符合中華民族的利益。(言之有理答出一點即可)“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中共中央向全國發表號召抗戰的宣言“如果戰端一開,那就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校區考場座位號_____班級_______ 姓名________ 準考證號_______……………………………………密…………………………………封………………………………………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