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第1課時 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1)了解民族文化的差異性;(2)闡述文化多樣性的含義及表現,分析文化多樣性存在的意義;(3)理解國際文化事務中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2.能力目標:(1)通過介紹民族節(jié)日和文化遺產,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2)通過分析文化多樣性的含義及其表現,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樹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觀念。預習檢測一、異彩紛呈,交相輝映1.從① 和② 中,人們能夠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民族節(jié)日的內涵及意義:民族節(jié)日,蘊含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③ ,是一個民族④ 的長期積淀。慶祝民族節(jié)日,是⑤ 的集中展示,也是⑥ 的集中表達。 3.文化遺產的地位和意義: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⑦ 的重要標志。文化遺產不僅對于研究⑧ 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⑨ 具有獨特作用,它們是人類共同的⑩ 。 二、透視文化的多樣性1.文化多樣性的表現及地位:文化多樣性是指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的內容和形式 。文化多樣性是 的基本特征,也是 的重要動力。 2.文化多樣性的價值: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個性,文化是 ,又是世界的。 三、尊重文化多樣性1.態(tài)度:既要認同 ,又要尊重 ,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 ,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2.必要性: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fā)展 的內在要求,是實現 的必然要求。 3.原則:在國際文化事務中必須遵循 的原則。 四、選擇題1.我國的端午節(jié)也位列“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下列對“民族節(jié)日”認識不正確的是( )。A.民族節(jié)日作為民族文化的一種體現,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標志B.民族節(jié)日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C.民族節(jié)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D.民族節(jié)日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2.隨著中國傳統(tǒng)桑蠶絲織技藝、宣紙傳統(tǒng)制作技藝、侗族大歌、中國書法、中國篆刻、中國剪紙、端午節(jié)、京劇、珠算等30個項目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我國成為世界上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項目最多的國家。對此,下列認識錯誤的是( )。A.文化遺產對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有重要意義B.文化遺產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C.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D.保護文化遺產有利于實現人類文明的趨同3.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的趨勢也在加強。在這種情況下,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tài)度是( )。①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②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 ③用本民族文化取代其他民族文化 ④促進民族間文化的融合,逐步消除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4.每年元旦,世界各國的人們都以其別出心裁的方法迎接新年的到來。在德國,很多人會爬到椅子上,等新年的鐘聲響起,就跳下來跑到椅子背后,以示“甩去災禍”。新年打井水則是英國中部鄉(xiāng)村流傳已久的風俗,據說第一個打到井水的人是一年中的有福之人。在巴西鄉(xiāng)村,人們元旦見面時,會使勁揪住對方的耳朵,表示祝福。這些都表明( )。①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規(guī)律 ②各民族文化之間只存在著差異 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樣性 ④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在文化上,各國之間相互借鑒,共同繁榮,增進了解。這種做法( )。①體現了對文化多樣性的尊重 ②有利于實現世界文化的繁榮 ③不利于發(fā)展本民族文化 ④擴大了發(fā)達國家文化的影響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知識拓展1.透視文化多樣性文化多樣性的含義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各具特色形成原因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是經濟、政治的反映。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差異,在實踐基礎上產生了文化的多樣性表現文化多樣性可見諸于語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論、文學藝術等各個方面。而民族節(jié)日和文化遺產更能集中體現文化的多樣性 2.尊重文化多樣性原因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fā)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態(tài)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原則及要求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則。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3.民族節(jié)日和文化遺產有什么區(qū)別和聯系 民族節(jié)日文化遺產區(qū)別形式蘊含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在歷史、藝術或科學及審美、人類學等方面有著世界意義的紀念文物、建筑物、遺跡等,分為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地位和作用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慶祝民族節(jié)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透過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及習俗,我們可以領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韻味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文化遺產不僅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它們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聯系從民族節(jié)日和文化遺產中,人們能夠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4.為什么說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是通過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呈現出來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文化是世界性與民族性的統(tǒng)一。(2)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guī)律,因此在實踐中產生和發(fā)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guī)律。同時,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又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對人類社會來說,文化多樣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樣性對于維持生態(tài)平衡那樣必不可少。(3)文化的世界性與民族性的關系,是一般與個別、共性和個性的關系,它們反映了世界各種文化的差異性和統(tǒng)一性的辯證關系。文化的世界性是各種文化普遍具有的屬性,即世界各種文化的共性。文化的民族性是各種文化的個體性、獨特性,它使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相互區(qū)別開來。文化的世界性不能脫離民族性而存在,世界性寓于民族性之中,沒有民族性就沒有世界性。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界限具有相對性,它們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重難點探究一、中國人過春節(jié),要寫春聯,貼窗花,爆竹聲聲,煙花競放,闔家團圓,其樂融融地圍坐在飯桌旁,辭舊迎新。而西方圣誕節(jié),家家裝飾著圣誕樹,唱著歡快的圣誕歌,小孩子們翹首企盼圣誕老人的禮物。(1)從春節(jié)和圣誕節(jié)兩個節(jié)日中,你能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哪些不同 (2)中西方慶祝民族節(jié)日方式的不同說明了什么 二、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大運河,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相繼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均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一條是現存世界最長的人工運河,一條是世界最長的文化遺產線路,至此,我國已經申報成功的世界遺產總數達47處。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在世界遺產大會中表示,大運河申遺成功以后,中國政府將恪守《世界遺產公約》及其操作指南的有關要求,繼續(xù)為大運河珍貴文化遺產提供最好的保護。請你談談我國為什么高度重視文化遺產的申報與保護工作。三、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人民的精神家園和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由于經濟日益全球化,當今世界各種文化交流交融交鋒越來越頻繁。特別是面對國際經濟政治格局的深刻變化、美歐主權債務危機的蔓延、“阿拉伯之春”的不斷發(fā)酵,世界主要國家圍繞國際競爭新優(yōu)勢、增強國際話語權的較量更加激烈,中國也成為一些敵對勢力西化、分化的重點。因此,大力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大力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我國文化的軟實力是我國現階段的一項重要戰(zhàn)略任務。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多樣性”的相關知識說明,如何看待越來越頻繁的世界各種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現象。當堂檢測1.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進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項目。同時,中國大運河項目也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我國重視申遺工作,是因為一個國家的文化遺產( )。①是全世界各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展示 ②是該國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③對研究該國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 ④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同一性具有獨特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提起節(jié)日,中國人想到的一般是春節(jié)、端午節(jié)、清明節(jié)等,而大多數西方人想到的卻是圣誕節(jié)、復活節(jié)等節(jié)日。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節(jié)日,這是因為( )。①不同的民族節(jié)日蘊含著不同民族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 ②民族節(jié)日包含著一個民族文化生活的全部內涵 ③民族節(jié)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民族節(jié)日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世界上任何國家,無論大小、強弱,無論其社會制度、經濟發(fā)展水平如何,其民族文化都應受到尊重,都有平等發(fā)展的權利。世界上各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和傳統(tǒng),都有權利講述自己的故事。這體現了在國際文化事務中必須遵循的原則是( )。A.各國文化差異性的原則B.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C.各種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D.各國文化發(fā)展獨立的原則4.作為敦煌莫高窟壁畫藝術的不二代表,飛天已經成了我們的驕傲。但是,這美麗的形象并非中國的“土特產”,而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等共同孕育而成的。這說明( )。①文化多樣性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②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fā)展本民族文化的要求 ③文化多樣性是由社會實踐的共性決定的 ④中華文化就是各種文化的相互融合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5.丁紹光是以中國現代重彩畫之神韻而引領世界畫壇之風騷的藝術家。他的畫作,融敦煌壁畫、漢代畫石像、青銅器裝飾及西方現代構圖等元素為一爐,雅俗共賞。這說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不同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 ②文化是世界的,不同文化相互融合并日益趨同 ③尊重文化多樣性,才能促進本民族文化不斷發(fā)展 ④尊重文化差異,才能使不同文化實現共同進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參考答案知識體系梳理①民族節(jié)日 ②文化遺產 ③文化因素 ④歷史文化 ⑤民族文化 ⑥民族情感 ⑦歷史文化成就 ⑧人類文明 ⑨多樣性⑩文化財富 各具特色 人類社會 人類文明進步 民族的 本民族文化 其他民族文化 多樣性 本民族文化 世界文化繁榮 各國文化一律平等預習檢測1.B 2.D 3.A 4.D 5.A重點難點探究一、(1)略。學生可以自由闡述。(2)世界上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標志。民族節(jié)日,蘊含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慶祝民族節(jié)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東西方的文化不一樣,所以,慶祝民族節(jié)日的方式也不一樣。二、這是因為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文化遺產不僅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它們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文化遺產是中國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一種積淀,保護文化遺產就是對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一種認同,對于傳承文明、建設先進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現實生活中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經濟價值。三、(1)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交融越來越深入,文化的交鋒也越來越激烈。我國必須適應世界文化發(fā)展的這一趨勢。(2)一方面,要積極推動中外文化的交流交融,促進中華文化的創(chuàng)新和世界文化的繁榮。另一方面,在文化交流交融中,要保持中華文化的民族特色,培育好發(fā)展好本民族文化。(3)要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抵制西化與分化的圖謀。當堂檢測1.B ①說法明顯錯誤;文化遺產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故④錯誤;②③表述正確且符合題意。2.C 一個民族的文化也是多樣的,可以從民族節(jié)日、文化遺產、傳統(tǒng)文化等來展現,②說法不符合現實,應排除。④說法錯誤,應是文化遺產,故選C。3.B 由題干規(guī)定性可知,選B。A不符合題意;C錯在“各種”,文化有先進與落后之分;D說法不符合現實。4.C 我國的壁畫藝術是由多種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體現了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①②符合題意。③說法錯誤,文化多樣性是由社會實踐的個性決定的而不是由共性決定的;④說法不符合題意,材料強調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而不是中華文化的來源。5.B 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不同文化不會日益趨同,②說法錯誤;題干不涉及不同文化共同進步,④不符合題意;①③符合題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