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課 文化創新第1課時 文化創新的源泉和作用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1)理解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的創新;(2)懂得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理解文化創新對社會實踐具有重要的反作用。2.能力目標:(1)培養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能力;(2)培養收集、加工、整理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激發學生在各個領域勇于創新的熱情。預習檢測一、不盡的源泉,不竭的動力1.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① 。 2.② 是文化創新的源泉。 3.③ 是文化創新的動力。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義1.創新是文化富有④ 的重要保證。 2.文化創新可以推動⑤ 的發展。 3.文化創新能夠促進⑥ 的繁榮。 三、呼喚文化創新的時代1.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是一個呼喚文化創新的偉大時代,在時代的高起點上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⑦ ,解放和發展⑧ ,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 2.⑨ 從來就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 四、選擇題1.白族舞蹈家楊麗萍歷時兩年深入采風,創作出的舞蹈《云南映象》,風靡全國。這說明( )。A.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B.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C.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文化創新D.采風是一種實踐性的活動2.我國科考隊對珠峰再次進行測量,獲取大量信息,經過研究產生了一批新的成果,對珠峰的了解進一步加深。這表明( )。A.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B.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C.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D.實踐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3.“創造新的文化遺產”是中國當代知名主題文化園區。論壇倡導人們站在文化繼承和創新的高度上審視歷史和未來,力爭在實踐中“多留遺產,少留遺憾”,為后人創造更多“新”的文化遺產。這里突出強調“新”是因為( )。①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的動力 ②文化創新可以不斷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③文化創新可以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④離開了創新,文化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4.時下電視劇制作大興翻拍之風,與其頻繁地向經典作品“借光”,還不如多花點心思,讓今天的原創成為明日的經典。這是因為( )。A.文化創新必須立足于社會實踐B.文化創新有利于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C.否定傳統文化才是真正的發展D.大眾文化真正需要的是原創作品5.創作生產更多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秀作品,是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標志。這要求文藝工作者必須( )。①自覺投身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②關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③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滿足他們對文化生活的各項要求 ④刻苦鉆研,將文化創新作為自己的全部使命和工作職責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知識拓展1.社會實踐在文化創新中起什么作用 (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中,創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離開了社會實踐,文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人們就不能進行有價值的文化創造。(2)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和基礎。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準備了更加充足的條件。(3)新的文化形態的誕生、舊的文化形態的消亡、先進文化的發展,都是在社會實踐中實現的。2.怎樣理解文化創新與人民群眾的關系 (1)人民群眾在社會實踐中的地位。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人民群眾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并享用文化。(2)文化創新的要求。文化創新必須關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文化創造者應該自覺地投身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當中,堅定地走與人民群眾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這樣才能創造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3.文化創新的意義。(1)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證。(2)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3)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傳統文化才能煥發生機、歷久彌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滿活力、日益豐富。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重難點探究一、中國作家協會經常組織作家到基層采風。作家們通過自己的文字生動記錄了基層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和諧幸福的生活,創作出了許多富有生命力的文章。請你談談作家進行文學采風活動的原因。二、為推動新聞工作者切實將群眾觀點、群眾路線體現在新聞宣傳實踐中,促進新聞單位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進一步制度化、常態化,中宣部、中央外宣辦、中國記協等部門在全國新聞戰線組織開展的“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目前正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進行。你覺得人民群眾在文化創造中的地位如何 當代文化工作者如何才能創造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當堂檢測1.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作家莫言充滿著“懷鄉”“怨鄉”的復雜情感,以鄉土作品崛起,帶有明顯的“先鋒”色彩。莫言在文學上取得的成就啟示我們:文化創新必須( )。A.立足人民群眾的實踐B.汲取世界的優秀文化C.靠文化工作者的靈感D.堅持以農民為主體2.隨著人的體質、生活方式、各種環境等的變化,對于中醫來說,靠經驗和古代典籍已經不能完全解決很多疾病,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才能解決新問題。這說明( )。A.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B.文化創新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C.文化創新促進民族文化的發展D.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的源泉3.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證。對文化創新,我們應該這樣認識( )。①文化創新是對傳統文化的超越 ②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文化創新 ③對文化的傳承就是文化創新④只有在否定傳統的基礎上才有文化創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黃梅戲源于民間歌舞。山野村夫的勞動之歌,婦孺皆知的里巷歌謠,燈會社火之中的歡歌勁舞,是黃梅戲活潑的源頭。黃梅戲吸收了漢劇、楚劇、高腔、采茶戲、京劇等眾多姐妹藝術的精華,使自己逐漸完善起來而成為一個名劇。這說明( )。①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的主體 ②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③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 ④文化創新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5.只有深入生活,投身火熱的當代生活實踐,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懷百姓情感,寫百姓生活,吶喊時代的強音,把高尚的思想境界、健康的人生追求、美好的藝術情趣傳遞給人民,才能真正塑造出感人至深的鮮活藝術形象。這是因為( )。①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的主體 ②文化創新決定著社會實踐的發展 ③人民群眾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 ④文化創新必須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生活中汲取營養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參考答案知識體系梳理①文化創新 ②社會實踐 ③社會實踐 ④生機與活力 ⑤社會實踐 ⑥民族文化 ⑦創新 ⑧文化生產力 ⑨人民群眾預習檢測1.A 2.C 3.B 4.B 5.A重點難點探究一、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離開了社會實踐,文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作家就不能寫出高質量的文章。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更豐富的資源,準備了更加充足的條件。因此,廣大作家應經常深入基層進行采風,立足社會實踐,充分吸收社會提供的營養,才能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的作品。二、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廣大文藝工作者要自覺地投身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關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生活中汲取營養,刻苦鉆研,銳意進取,才能創造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當堂檢測1.A “鄉土作品”體現了文藝創作來源于人民群眾的實踐,故A符合題意。C、D說法不科學,B與材料無關。2.A 在中醫實踐中,一些新的情況、新疾病出現,單靠老經驗、醫學典籍已無法解決,這促使人們去研究、創新,這體現了A。B和C與材料無關,D說法錯誤,顛倒了二者關系。3.A 文化創新是在批判繼承傳統文化基礎上超越傳統文化、創造新文化的過程,沒有對傳統文化的超越就不叫創新,也就不會有文化的發展,因此①②正確。文化傳承過程中包含著文化創新,因為文化的繼承不是原封不動地承襲傳統,而是有所淘汰、有所發揚,從而使文化得到發展,但是我們不能把文化傳承等同于文化創新。文化創新的基礎是對傳統文化的批判繼承而不是全盤否定。全盤否定了傳統文化,超越和創新也就成了一句空話,文化的發展和創新也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礎。因此③④錯誤。故選A。4.D “黃梅戲源于民間歌舞”既說明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的主體,又說明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①③符合題意;題干沒有說明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沒有強調文化創新的作用,故排除②④。5.D 深入生活,與人民群眾相結合,這體現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的主體,文化工作者必須走與群眾實踐相結合的道路,①④符合題意。推動實踐發展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標準,③錯誤。文化源于社會實踐,引導、制約社會實踐的發展,②錯誤。故選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