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 文化創新的途徑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1)知道“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創新的重要途徑;(2)理解世界范圍內各種文化相互交流、借鑒、融合是文化發展和創新的重要途徑。2.能力目標:(1)學會思考,增強比較事物的能力;(2)培養收集、加工、整理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正確對待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態度。預習檢測一、繼承傳統,推陳出新1.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立足于① ,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文化創新的重要途徑:“② 、去其糟粕”,“③ 、革故鼎新”。 二、面向世界,博采眾長1.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④ ,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實現文化創新,需要⑤ 。 2.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⑥ 。 三、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1.文化創新要把握好⑦ 與⑧ 、本民族的文化與⑨ 的關系。 2.文化創新要克服“⑩ ”和“ ”的錯誤傾向。 四、選擇題1.莫言是中國新一輩極具活力的作家之一。自上世紀80年代一系列鄉土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崛起開始,其作品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復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這說明( )。A.文學作品是人民群眾生活的真實再現B.文學作品是以鄉土為取材對象的藝術創作活動C.人民群眾的實踐是文學創作的源泉D.文學創作是一種特殊的物質生產活動2.中國文學史上的多次文體、文風的革新,悉舉“復古”旗幟。如陳子昂、李白“復古”以推動唐詩發展,中唐迄北宋韓、柳、歐諸家發起和推動“古文運動”以促進散文變革。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①文學創作中的“復古”并不是對古代文學傳統的簡單回歸?、趯糯膶W傳統的批判繼承是實現文學創新的重要途徑?、墼诠糯膶W創作中“復古”與“革新”是直接同一的 ④通過“復古”以正本清源是實現文體、文風革新的根本途徑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漫步在集美學村,一棟棟“穿西裝,戴斗笠”式的教學和生活樓房,讓人流連忘返——傳統閩南風味的燕尾脊、紅磚墻與西洋風格的高石柱、花窗套融為一體,韻味無窮。欣賞著這些優美的建筑,讓人感悟到( )。A.文化創新離不開文化的繼承和借鑒B.傳統建筑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C.優秀文化是不同民族文化融合的結果D.中華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穩定性4.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這樣做有利于( )。A.防止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影響B.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競爭力C.排斥外來文化,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D.吸收和借鑒外國文化的一切成果,展示“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5.要保證文化創新沿著正確的方向,必須克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以及“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懊褡逄摕o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之所以錯誤,是因為( )。A.任何文化創新,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B.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C.文化創新的過程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過程D.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知識拓展1.文化創新的途徑(1)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2)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①正確對待傳統文化。著眼于文化的繼承,文化創新必須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必須“推陳出新,革故鼎新”。②正確對待外來文化。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和融合,也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實現文化創新,需要博采眾長。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3)文化創新需要依靠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4)文化創新要反對兩種錯誤傾向。一是要反對那種一味固守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拒絕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來文化的“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二是要反對那種一味推崇外來文化,根本否定傳統文化的“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2.文化傳承、文化發展與文化創新之間是什么關系 (1)文化傳承,是指文化的傳播和繼承。文化傳播既表現為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橫向間的相互交流,又表現為同一民族和國家文化縱向上的繼承與發展。文化具有傳承性。傳統文化是通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播和繼承積累下來的,并滲透在現實生活的各個領域中,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而沒有文化的積累就不可能有文化的發展。(2)文化發展,是指社會文化不斷豐富、不斷進步、不斷推陳出新的過程。任何一種文化都是在現有文化的基礎上得到發展的,因此文化的傳播和繼承是文化發展的必要前提。而文化的繼承不是原封不動地承襲傳統,而是有所淘汰、有所發揚,從而使文化得到發展的過程,因此,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在繼承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3)文化創新,一般是指超越傳統文化,創造新文化的過程。文化創新主要包括內容創新、觀念創新和形式創新。文化創新是文化發展的實質,要發展必須有所超越,必須有所創新。但是任何文化超越、創新都是在前人創造的文化的基礎上進行的,文化創新同樣必須以繼承傳統文化為前提。文化在交流中傳播,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都包含著文化創新的意義。文化自身的繼承與發展,是一個新陳代謝、不斷創新的過程。3.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關系(1)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也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2)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是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以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過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借鑒,以“取長補短”的過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鑒的基礎上,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由此可見,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3)在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這就需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熔鑄百家的氣魄、科學分析的態度。不同的文化之間,有差異就難免有矛盾、有競爭,但文化差異不應該成為文化交流的障礙,文化競爭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鑒,才能共同推動世界文化創新。(4)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我們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斷推動中華民族的文化創新。重難點探究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歷來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鬃诱J為,“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意思是說,孝順長輩、尊敬兄長是能夠愛別人的前提和根本。但封建社會片面強調子女對父母的孝,甚至變成“愚孝”,成為束縛人的思想和行為的枷鎖。今天我們所倡導的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對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的義務與責任,是現代家庭中調節上下輩關系不可缺少的行為規范。請你結合材料,談談我們應該如何繼承“孝”道。二、作為儒家學說經典的《論語》《禮記》等傳入西方,啟示和鼓舞了西方啟蒙思想家。中國儒家的自然觀、道德觀和政治思想,成為西方啟蒙運動中“百科全書派”有力的思想武器。近代歐洲的一些文化名人,如伏爾泰、歌德、雨果,都從中國古代思想文化中汲取過營養。材料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在學習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注意什么 為什么 三、某班同學對外來文化產生了三種不同的觀點。觀點一:外來文化是先進的文化,應該照搬過來。觀點二:外來文化和傳統文化不相容,應該堅決抵制。觀點三:外來文化中有優秀的部分,也有落后的部分,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自身發展的需要,有選擇地借鑒和吸收外來文化。你覺得哪種觀點正確 為什么 當堂檢測1.電影《驚天動地》再現了汶川大地震的真實場景,在創作和拍攝上借鑒了國際災難大片的一些基本元素。同時,為了營造視聽效果,電影工作者把傳統特技和數字高科技有機結合起來,使這部影片有了藝術和技術的精彩呈現。這說明( )。①文化形態的更替是由科技進步決定的?、谖幕l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創新?、郜F代高科技是文化創新的動力 ④實現文化創新需要博采眾長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相聲源于解放前的北京,天橋一代的藝人為謀生在舞臺上相互對罵或戲謔以招徠看客,這是初期的相聲。后經侯寶林等相聲大師對初期的相聲進行批判、改造,相聲才成為一門真正的語言藝術,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這說明( )。A.文化繼承是民族文化發展的基本要求B.對一切傳統文化都應該批判C.文化創新既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又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D.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是同時進行的3.“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風都盡情地吹到我的家園,但是我不能讓它把我連根帶走?!备实氐倪@句名言強調的是( )。A.要揚棄傳統文化,革故鼎新B.要承認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促進世界文化繁榮和發展D.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長處,也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4.主張全盤否定自己的文化傳統,失去民族自信心,一味推崇外來文化,心甘情愿地接受異族文化的“同化”。這種觀點屬于( )。①“守舊主義”?、凇懊褡逄摕o主義” ③“封閉主義”?、堋皻v史虛無主義”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5.莫言在談到創作過程時說:“從馬爾克斯文學里面得到很多的滋養,他是沒見過面的大師?!蹦哉f自己曾學過馬爾克斯,但在創作生涯中,也不斷去消化吸收并嘗試自己的想法。莫言的創作體會啟示我們( )。A.不同國家作家的審美觀相同B.文化交流能夠增強文化影響力C.對待外來文化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D.文化競爭并不排斥文化合作參考答案知識體系梳理①社會實踐?、谌∑渚A?、弁脐惓鲂隆、芙梃b與融合 ⑤博采眾長?、抟晕覟橹鳌槲宜谩、弋敶幕、鄠鹘y文化?、嵬鈦砦幕、饷褡逄摕o主義 歷史虛無主義預習檢測1.C 2.A 3.A 4.B 5.A重點難點探究一、文化創新既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又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首先對“孝”道要作辯證的認識,然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繼承“孝”作為基本道德思想的優秀部分,拋棄“愚孝”等糟粕部分。其次,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繼承“孝”道要體現時代精神,符合現代社會的法律規范和道德標準。二、(1)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實現文化創新,需要博采眾長。在文化交流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鑒,才能共同推動世界文化創新。(2)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因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競爭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我們要躋身于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就必須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斷推動中華民族的文化創新。三、(1)實現文化創新,要把握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要堅持正確方向,克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拒絕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來文化的“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和一味推崇外來文化,根本否定傳統文化的“歷史虛無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兩種錯誤傾向。(2)觀點一主張照搬外來文化,是“民族虛無主義”的表現;觀點二主張堅決抵制外來文化,是“封閉主義”的表現;觀點三是我們要堅持的正確觀點。當堂檢測1.C 電影《驚天動地》的成功離不開其對國際災難大片的一些基本元素的借鑒,離不開傳統特技與數字高科技的有機結合,說明實現文化創新需要博采眾長,文化的發展就在于文化創新,②④正確;文化形態的更替從根本上取決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①錯誤;文化創新的動力是社會實踐,③錯誤。2.C 相聲藝術中有糟粕,經過批判、改造后才成為一門真正的語言藝術,這表明文化創新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故選C。3.D “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風都盡情地吹到我的家園”強調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長處,“不能讓它把我連根帶走”強調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故選D;A、B、C雖都表述正確,但在題干中均沒有體現出來,應排除。4.C 否定自己的文化傳統,推崇外來文化,是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體現。5.C 莫言在創作中學習、消化、吸收馬爾克斯文學里面的精華,體現了C;A表述過于絕對;B、D與題意不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