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 文化與社會第1課時 體味文化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1)了解不同區域有不同的文化環境;(2)懂得文化的內涵,理解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3)理解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精神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的深刻影響。2.能力目標:(1)學會觀察文化生活,提高認識和分析文化現象的能力;(2)了解文化現象,能夠結合當今社會精神的宣傳說明文化的精神力量;(3)提高對不同性質的文化現象進行比較鑒別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關注文化生活,增進學生積極參與文化生活的情感。預習檢測一、文化“萬花筒”1.文化現象的一個顯著特點:① 。 2.文化現象的又一個顯著特點:不同區域的文化生活呈現出② 。 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概念的內涵:文化是相對于③ 。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④ 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⑤ 的部分。 2.文化的特性:文化是人類社會⑥ 的現象。 3.文化產生的過程: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人們在社會實踐中⑦ 文化,也在社會生活中⑧ 文化。 4.文化現象的實質:⑨ 。 三、文化的力量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的價值和作用: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能夠⑩ 。 四、選擇題1.“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下列屬于文化的是( )。①A物質資料生產方式 ②B科學發展觀 ③C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④D中菲南海黃巖島對峙 ⑤ 2.著名的文化遺產——川劇,因劇目繁多、遺產豐富和藝術特色顯著而家喻戶曉。川劇的表演藝術有濃厚的生活基礎和較高的文學價值,表演真實細膩,幽默風趣,生活氣息濃郁,為群眾所喜愛。川劇變臉更是獨特新穎,嘆為觀止。這說明( )。A.文化具有非常豐富的形式,是一種社會力量B.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C.文化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中轉化為物質力量D.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也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3.法國作家雨果指出:“像印刷術、大炮、氣球和麻醉藥這些發明,中國人都比我們早。可是有一個區別,在歐洲,有一種發明,馬上就生氣勃勃地發展成為一種奇妙的東西,而在中國卻依然停滯在胚胎狀態,無聲無息。中國真是一個保存胎兒的酒精瓶。”魯迅也說:“外國用火藥制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來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來看風水。”大炮、氣球等只是普通物品,但卻被賦予文化內涵。這是因為( )。A.文化應是有形和無形的統一B.大炮、氣球是社會實踐的產物C.文化無處不在、無時不有D.文化往往通過物質性的東西來承載4.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這是因為( )。①A文化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 ②B文化對社會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 ③C文化是個人成長的催化劑 ④D先進文化對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知識拓展1.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意識形態性質”指具有鮮明的階級性,“非意識形態”指不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廣義文化”近似于文明,“狹義文化”僅指“非意識形態”的內容。2.文化具有什么特點 (1)從文化與人類社會的關系來看,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2)從文化與人們個體的關系來看,個人的文化素養是逐步培養出來的。個人的文化素養都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也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3)從物質載體與精神文化的關系來看,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文化現象實質上是精神現象。3.文化的力量是什么 (1)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2)文化的影響作用,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歷程中,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重難點探究一、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有其特別豐富的文化內涵,但是不同的地域,春節所表現出的民俗文化則有所不同。比如在飲食方面,北方人除夕夜吃餃子,餃子諧音“交子”,在新舊更替的時候,吃“交子”象征著所有人都邁過了一個門檻;南方人則吃年糕,也有一個諧音在里面,而且還要放上桂圓,象征團圓。在娛樂方面,城市人是逛燈會、看演出等;農村人則是踩高蹺、扭秧歌等。這說明文化生活有什么特征 二、“泰山風光”是不是文化現象 為什么 三、習近平總書記就川藏、青藏公路通車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進一步弘揚“兩路”精神,助推西藏發展。習近平指出,這兩條公路的建成通車,對推動西藏實現社會制度歷史性跨越、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鞏固西南邊疆、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60年來,在建設和養護公路的過程中,形成和發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請你談談為什么要弘揚兩路精神。當堂檢測1.都市有繁華的文化景觀;在鄉鎮,人們利用農閑時間、集市和民間傳統節日,開展各種生動活潑的文化活動;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邊遠地區,文化活動更具有特別的鄉土氣息。以上材料說明( )。A.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自然環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環境B.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C.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D.文化沒有共同特征2.現代人悄然改變了度假的方式,逛書市,聽歌劇,參加形式各樣的文化活動,享受著豐盛的文化大餐。這說明( )。A.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B.文化是人類特有的精神現象C.人們的消費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D.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3.元朝畫家黃公望創作的《富春山居圖》,以藝術的形式將富春江兩岸數百里精粹聚于筆底,滿紙空靈秀逸,筆簡意遠。后人譽之為“畫中之蘭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A文化是自然形成的美景 ②B藝術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③C富春江的自然美是一種文化 ④D《富春山居圖》的創作屬于文化活動4.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這說明( )。A.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轉化為物質力量B.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C.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只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產生影響D.文化一旦產生,就會推動社會歷史的發展參考答案知識體系梳理①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②各自特有的色彩 ③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④意識形態性質 ⑤非意識形態 ⑥特有 ⑦創造和發展 ⑧獲得和享用 ⑨精神現象 ⑩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預習檢測1.D 2.D 3.D 4.C重點難點探究一、各地過春節時的不同民俗,主要說明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文化環境,不同區域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生活,這些文化生活都呈現出各自特有的色彩。二、泰山的自然風光不是文化現象,而泰山上的石刻、廟宇等人文景觀是文化現象。因為,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石刻、廟宇等人文景觀是由人們所創造的,是文化現象。三、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弘揚“兩路”精神,為西藏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對西藏經濟的發展,對鞏固西南邊疆、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堂檢測1.A 都市、鄉鎮、邊遠地區的文化活動各具特色,體現了不同區域有不同的文化環境,故A入選;D說法不準確;B、C在題干中沒有體現出來。2.D 解題時要抓住題干中“參加”和“享受”這兩個關鍵詞,由兩個關鍵詞可以看出,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故只有D符合題意。3.D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排除①③,②④正確,故選D。4.B 材料中強調文化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故B正確,A、C、D表述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