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草原人家1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知道澳大利亞、青藏牧區、內蒙古草原的自然條件及他們各具特色的生產生活。2.能力目標:能夠根據地區自然條件與生產生活方式制定因地制宜的策略。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草原文化案例的學習,感受世界的廣闊無垠,人們生活的豐富多彩,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飽滿情懷。通過草原文化與自然的和諧關系,認識人地和諧的重要性,初步樹立可持續發展觀。2學情分析學生基本掌握了區域、世界地形、氣候、我國的行政區劃、民族、自然環境等知識,分析過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知道各地必須因地制宜發展的策略等,在此基礎上,學生較容易理解這三個案例中不同的草原特色。同時學生雖然具有一定的創造性思維,但是缺乏條理性和邏輯性,缺乏思想深度。所以拔高層面的環節-----人地關系的思考還需老師加以引導,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做社會小主人的平臺。3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的原因;和諧發展人地關系的重要性。教學難點:自然環境對澳大利亞牧業形成與發展的意義。4教學過程活動1【導入】激趣質疑,導入新課欣賞澳大利亞民歌《剪羊毛》。思考:這是哪個國家的歌 今天我們一起去澳大利亞游玩。活動2【講授】合作探究,突破重點教師活動:澳大利亞被譽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它的羊毛制品可以說是享譽全球。像眼下春天來臨的時候,澳大利亞的牧民們就開始忙著修剪羊毛了。你沒聽錯,是春天,因為澳大利亞地處南半球,所以現在咱們進入秋天正好是他們進入春天的時候。下面,我們就到澳大利亞去現場感受一下春天里羊毛飛舞的獨特風景。(展示澳大利亞牧民剪羊毛的圖片)你們猜猜一個技術熟練的牧民一天能剪多少頭羊的羊毛。(一個技術熟練的牧民一天最多能剪200頭羊的羊毛。)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從老師展示的資料中我們能看出澳大利亞盛產哪一類牲畜嗎 澳大利亞有什么美稱 為什么說它擁有這樣的美稱 學生活動:教師活動:老師就不明白為什么就澳大利亞能做到“羊比人多”,這跟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有關嗎 請各小組探討,看哪個小組能拿出最充足的證據說明澳大利亞是名副其實的“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學生活動:教師小結:根據《澳大利亞牧業分布圖》可以分析出澳大利亞的牧業分布廣泛,規模很大,再根據《澳大利亞地理位置及氣候圖》可以分析出澳大利亞羊那么多的原因:如地處南半球,與北半球的季節相反,大部分地區是熱帶和亞熱帶氣候,熱量條件好,但降水不足,氣候比較干燥,羊不會爛腳,冬季溫暖,沒有暴風雪的威脅,不需要建欄圈或畜舍,羊擁有一個安全的家……教師活動:接下來,老師帶大家去一個四季分明的草原去旅行,因為是模擬旅行,所以大家可以發揮充分的想象力,想象下我們將見到什么 學生活動:教師活動:首先,我們在內蒙古的省會呼和浩特下了火車,坐在開往草原的車上,同學們猜猜,我們會看到什么 學生活動:教師活動: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終于到達目的地。熱情的牧民獻上奶茶歡迎我們,近距離的觀察牧民,我發現他們的服裝很有特色,無論男女老少都穿著很寬大的衣服,這類衣服有個統一的名稱,是什么呢 衣服還沒細心觀察完,鼻子里鉆入一股香味,難道是久聞大名的手抓羊肉 還是那飄香的羊肉湯 同學們,你認為牧民的餐桌上會擺上什么菜 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吃飯時牧民給我們介紹了一個他們傳統的節日:那達慕大會,你們猜這個大會上他們有什么項目 學生活動:教師小結:草原的自然環境影響了這里人們的衣食住行節慶等方方面面,形成獨特的內蒙古草原風情,吸引了國內外許許多多的旅游者來這里旅行。但是,觀察10年前旅游者拍下的照片和今天旅游者拍下的照片,我們很遺憾的發現曾經的綠色草原今天顯得發黃,這給我們今天的旅行帶來一絲的寒意。教師活動:《曾經的綠色》與《現在的黃色》兩張對比照片提問:草原怎么了 想一想:我們的大草原為何會“生病” 學生活動:此內容本節課教材沒有涉及,所以學生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回答,各式答案都有。教師活動:草原之憂:草場退化、草原沙漠化;原因:自然及人為原因。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學生合作探討得出結論:自然原因是氣候惡化,降水減少。人為原因是過度放牧,墾草種糧,旅游業的過度開發等。如何解決草場之憂 學生活動:減少汽車廢氣排放,草場輪流放養,規范旅游業開發……教師小結:退耕還林,退耕還草,開展植樹種草運動,我國已建立“三北”防護林;建立優質高效的人工草場,分季節輪流放牧,使草場得到休養;注意保持生態平衡,合理利用和保護草場及地下水,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加強宣傳,禁止亂砍濫伐等。通過這些措施,我們很高興的看到草場的冬天雖然來了,但是春天還會遠嗎 活動3【作業】課堂鞏固完成隨堂作業,寫一篇300字短文說說你對保護環境的想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