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二課與山為鄰1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能夠利用各種地圖或文字材料,獲取所需要的信息,描述秘魯安第斯山區的自然環境。(二)過程與方法:能夠說明山區人們是如何利用山區來發展生活的,描述他們生產生活的特色。(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會分析山區人們生產生活的特色與山區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2學情分析從內容來說,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自然環境的要素及各要素的特征,這就為本課時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課時主要通過呈現不同的圖表和地圖,鍛煉學生從圖表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結合各自信息分析能力從而掌握本課的重點。從對象來說,七年級學生從求知欲和好奇心,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就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課堂效率。但是七年級學生的知識積累與語言表達能力比較欠缺,思考問題比較簡單,比較片面。為此,教師應側重全面引導,鍛煉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全面考慮問題的習慣。21教育網3重點難點(一)教學重點:安第斯山區的自然環境特征和人文環境特色(二)教學難點:安第斯山區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之間的關系共產黨4教學過程4.1第一學時4.1.1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新課教學薯片——馬鈴薯——問:你知道它的故鄉在哪里嗎 (南美洲安第斯山區)你了解安第斯山脈嗎 你了解秘魯的安第斯山區嗎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探尋馬鈴薯的故鄉秘魯安第斯山區。活動2【講授】新課教學1、地理位置出示《世界地形圖》,請學生在圖上找到安第斯山脈,并描述安第斯山脈的位置和走向。位于西半球,大部分在南半球,全長近9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被稱之為“南美洲脊梁”。呈南北走向(山脈、河流特定的描述方法)幾乎與南美洲西海岸平行。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下面,我們以南緯5左右安第斯山脈東坡為例,來分析安第斯山脈不同高度自然景觀的變化。 仔細觀察教材P65圖3-20,完成表格。山體不同高度的自然景觀差異也就明顯,即使在赤道地區,高山的山頂也會終年積雪。地勢和地形的變化會影響山地的氣候,使得山地的植物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在這張圖中,1500米以下的山腳為熱帶,分布著大面積的熱帶雨林;海拔1500—3000米之間的山區為溫暖帶,分布著灌木和林地;海拔3000—4500米之間的山區,為寒溫帶,分布著大片的草原;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方,終年積雪。師:根據我們前面學過的知識,人們會生活在哪里 www.21-cn-jy.com生:灌木和林地還有草原。師:我們知道熱帶雨林地帶和終年積雪的地帶都不適合人類居住,因此安第斯山區的人們主要生活在1500—4500即AC之間地帶。2·1·c·n·j·y問:印第安人是如何利用安第斯山區的自然環境來發展農業生產的 過渡:自然環境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產,那么這里的印第安人的生活又有什么特色呢 4、生活方式結合課本圖片和內容,說說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小組分工合作,完成表格。秘魯印第安人的生活衣食住行羊駝為秘魯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但秘魯人并沒有一味的沉浸在眼前的喜悅中,而是從長遠的角度出發提出了要保護羊駝,建立羊駝保護區。(視頻)師:說明當地人民不僅利用了資源而且保護資源。〔學以致用〕 師:讓我們把眼光從秘魯的安第斯山區投回到5啟示印第安人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生產生活方式 體現了什么科學道理 安第斯山區的印第安人正是利用著自然環境,因地制宜,順應了自然,才能在這垂直的山體上發展著自己的生計,與大自然和諧的相處著。21cnjy.com師:因為時間的緣故,我們也沒辦法把安第斯山的所有秘密都去探索和解秘,還有很多的秘密都需要同學們在課外再去探索。請大家來出謀劃策,為如何更好因地制宜的發展溫嶺經濟,打造富裕和諧的溫嶺呢,這應該是我們每一位溫嶺人都值得去思考的問題。21·cn·jy·com(六)課堂小結21世紀教育網--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