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的家在哪里1教學目標掌握地圖“比例尺、方向、圖例與注記”三要素。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學情分析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各異。所以要激發他們的興趣。3重點難點教學重點:認識社區的工具——地圖社區的概念教學難點:認識社區的工具――地圖4教學過程4.1第一學時4.1.1教學活動活動1【講授】我的家在哪里[導入新課]說一說你的家在哪里,描述一下自己家周圍的環境 學生分組活動,互相交流自家周圍的環境。各組派一名代表,描述一下自己家周圍的環境。[新課教學]學生根據課本P6第一自然段回答。提問:不同的社區所處的位置很不一樣。有什么辦法能讓別人對你們家所在社區的位置和環境一目了然呢 學生提出畫平面圖的想法。轉承:畫平面圖是常用的辦法,我們來看這樣兩幅社區平面圖。展示:課本圖1-1和圖1-2。提問:注意以下三個問題:這兩幅圖畫的是同一地區嗎 它們有什么不同 試著向同學描述圖中景物的相對位置,看同學能否明白 怎樣修改一下,才能使這兩幅圖趨于一致 有的學生看出這兩幅圖畫的是同一個地區,但圖中方向表示不一,而且圖例不同;有的學生從圖1-1看出杜鵑家在王朋家的左側偏下,從圖1-2看出杜鵑家在王朋家的右側偏下,由此認為這樣的地圖讓人看不明白;有的學生認為要給兩幅圖加上明確的方向標志,使用相同的圖例標志,兩幅圖就趨于一致了。小結:看來畫簡單的平面圖也要注意許多問題。展示:課本圖1-3提問:如果對照這一、社區的含義幅圖,情況就大不一樣了。為什么呢 學生討論發言,集思廣益得出因為這幅地圖有比例尺、方向、圖例與注記,所以很容易看懂。二、地圖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板書)1、方向提問:除了我們剛才講的指向標指示方向外,根據我們以前了解,地圖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有哪些呢 學生通過所見過的地圖,進行總結。歸納:指向標、經緯網、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課堂舉例練習2、比例尺提問:地圖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除了剛才大家看見的線段式外還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嗎 學生可根據所見過的地圖進行歸納總結,也可以根據課本上的“閱讀卡”進行回答。歸納:文字式、線段式、數字式課堂練習:比例尺的相互轉換和計算、比例尺的大小3、圖例和注記展示:地圖上常用圖例。課本圖1-4,常見的圖例要記住。轉承:大家已經知道了畫一幅平面圖應該注意的問題,我們來實踐一下,看能否用一幅完整的平面圖向大家介紹我們的學校。學生獨立完成,老師巡視并選取有代表性的圖解說。(畫平面圖的內容如果上課時間緊張,可放到課后完成)三、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什么是社區,明白了地圖的“語言”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地圖上確定方向的方法有:經緯網定向法、指向標定向法和一般定向法。比例尺有三種形式:文字式、線段式、數字式,它們之間可以相互轉換,而且可根據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進行相互計算。常見的圖例要記住。四.板書設計社區→我家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最常用方向經緯網定向法最準確指向標定向法文字式地圖的語言比例尺線段式數字式圖例和注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