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上科學專題:溶液(組成、特征及溶解性)一、基礎知識鞏固1.溶液的特征溶液是一種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1)均一是指溶液內部各處性質_______;(2)穩定是指外界條件不變,溶質和溶劑_____分離;(3)溶液由_________和_________組成,故是_________。2.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判定(1)固體、氣體溶于液體時,溶質是______________,溶劑是_________;(2)兩種液體互溶時,一般情況下量多者為_________,量少者為_________;但有水時,不論水的多少,水是_________。3.溶液與懸濁液、乳濁液的比較特征名稱溶液懸濁液乳濁液形成過程固、液、氣溶解在液體中固體顆粒分散在液體中小液滴分散在液體里穩定性()()()均一性均一不均一,下沉不均一,上浮4.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定義:在_________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里,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_________溶液;還能繼續溶解這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_________溶液。相互轉化:一般情況下,當溫度和溶劑的量發生改變時,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可以相互轉化,其轉化關系為: ( 或 )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 、 、 )二、重難點突破1.分析下面觀點的正誤:①溶液的體積一定等于溶質體積與溶劑體積之和。②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其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增大。2.為什么在描述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時候,一定要強調“一定溫度”、“一定量的溶劑”、“某種溶質”?三、例題精選例1.向如圖裝置的試管中加入某種物質后,U形管右邊支管的紅墨水液面降低,左邊支管的紅墨水液面上升,則加入的物質可能是( )A.氫氧化鈉B.生石灰C.氯化鈉D.硝酸銨例2.已知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5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85.5g,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20℃時進行了如下實驗,得到相應的溶液①~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保持溫度不變,若在④中加入4.5硝酸鉀固體可得到飽和溶液B.②③⑤中溶質的質量相等C.①③④均為不飽和溶液D.④→⑤可析出53.9g硝酸鉀晶體例3.碘是紫黑色晶體,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紅色溶液。(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質是,溶劑是。(2)甲、乙、丙分別畫出下面的示意圖,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沒有畫出)。①如果乙同學的示意圖符合事實,應該觀察到的現象是。②根據你在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圖符合溶液中溶質分散的實際情況。例4.某固體混合物中含有硝酸鉀和不溶性雜質,把它們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其結果如表:溫度/℃10406575剩余固體質量/克2611758282硝酸鉀的溶解度見下表:溫度/℃1040505560657580溶解度/克20.963.985.595110126150169求:(1)所加水的質量;(2)該固體混合物中硝酸鉀的質量。四.當堂鞏固1.取70g某溫度下的氯化鉀飽和溶液分別倒入甲乙兩個燒杯中,甲中30g,乙中40g,將其分別恒溫蒸發10g水,則析出晶體的質量( )A.甲>乙B.甲<乙C.甲=乙D.無法判斷2.t℃時,向10g水中逐漸加入硝酸鉀晶體至飽和,則此過程中該溶液滿足如圖a、b兩個變量的變化關系的是( )A.a-溶解度,b-溶質質量B.a-溶質的質量分數,b-溶質質量C.a-溶質質量,b-溶劑質量D.a-溶解度,b-溶劑質量3.在進行硝酸鉀與氯化鈉溶解性比較的實驗時,下列條件必須控制的是( )①溫度 ②溶質顆粒大小 ③溶質質量 ④溶劑質量 ⑤溶劑種類A.①②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⑤4.為了探究“乙醇是否能溶于水”,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操作步驟]①在盛有2mL水的試管中滴入2~3滴紅墨水(振蕩),然后加入約2mL乙醇(不要振蕩),發現乙醇與滴有紅墨水的水分層。②振蕩試管,觀察現象。③……[問題討論](1)在水中滴入紅墨水的目的是什么?(2)在操作步驟①中,為了確保乙醇與水有明顯的分層現象,實驗操作時應注意什么?(3)要證明乙醇能溶于水,還應進行操作步驟③,寫出實驗操作及現象。5.小歡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探究氫氧化鈉和硝酸銨溶于水時溫度變化情況。首先在圖甲燒杯與木板之間加少量水,在圖乙燒杯與木板之間用石蠟粘接,而后分別在燒杯中加適量水。(1)向甲燒杯中加入適量的硝酸銨,充分溶解后觀察。燒杯與木板之間的水變成一層薄薄的冰,拿起燒杯發現_______________。(2)向乙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固體,充分溶解后觀察,燒杯與木板之間的石蠟_______________,拿起燒杯發現_______________,說明氫氧化鈉溶于水后____________。(3)對圖甲實驗進行溫度測量發現,冰與硝酸銨溶液的溫度相同,但是硝酸銨的溶液為什么沒有結冰呢?試解釋。6.某興趣小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實驗步驟設計如下:①稱取一定質量的冰糖,研磨成粉末,每10g為一份,分成若干份備用。②按照下表進行實驗(實驗所需儀器略)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實驗溫度20℃20℃20℃20℃20℃20℃80℃固體種類冰糖冰糖冰糖(粉末)冰糖(塊狀)冰糖食鹽冰糖固體質量10g10g10g10g10g10g10g溶劑種類水植物油水水水水水溶劑質量50g50g10g10g10g10g10g請你對他們的實驗設計進行評價:(1)根據上述的設計,你認為他們準備研究的影響因素包括,其中不會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是。(2)在第一組、第三組、第四組的實驗中使用研磨好的粉末狀的冰糖而不使用塊狀冰糖的優點在于。(3)你認為第四組實驗的設計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五.回家作業1.生活中的下列現象,能說明氣體的溶解度隨壓強變化而變化的是( )A.夏季,魚塘中的魚常常會浮在水面呼吸B.喝了汽水以后,常常會打嗝C.打開汽水瓶蓋,有大量氣泡冒出D.燒開水時,沸騰前水中有氣泡產生2.t℃時,有一杯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下列做法一定不能使其變為飽和溶液的是( )A.恒溫蒸發溶劑B.降低溶液的溫度C.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鉀D.向溶液中加入t℃時硝酸鉀的飽和溶液3. 如圖是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在t1℃時往兩個盛有100克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a克A物質和b克B物質,充分攪拌后都加熱到t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t1℃時,AB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兩杯溶液均是不飽和溶液B.t1℃時,AB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A溶液為飽和溶液,B溶液為不飽和溶液C.t2℃時,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兩杯溶液均是不飽和溶液D.t2℃時,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A溶液為不飽和溶液,B 溶液為飽和溶液4.實驗室配制100g10%的氯化鈉溶液,有關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A.用托盤天平稱取10.0g氯化鈉B.用量筒量取90.0mL的水C.將稱取的氯化鈉倒入量筒中溶解D.將配制的溶液裝入試劑瓶中,貼上標簽5.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20℃時,50克水中溶解了18克NaCl,則20℃時NaCl的溶解度為36克B.將95克KCl溶液蒸干得到5克固體,則原溶液中KCl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為5%C.把100g溶質的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加水稀釋成10%的稀硫酸,需要加水的質量為980gD.從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5%的H2SO4溶液中取出10mL,則取出的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仍為25%6.某些固體物質溶于水時,溶液的溫度會發生變化。把氯化鈉、硝酸銨和氫氧化鈉三種物質溶于水,使溶液溫度明顯降低的是_________,使溶液溫度明顯升高的是_________,溶液溫度基本保持不變的是_________。7.現有500g20℃的A物質溶液,若保持溫度不變,蒸發掉20g水后,有5gA析出,若再蒸發掉20g水后,又有7gA析出,則在20℃時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A物質________克。8.現有10%的硝酸鉀溶液160g,分為質量相等的兩份,欲使其中一份溶質的質量分數增大一倍,求:①若用增加溶質的方法,需增加多少克硝酸鉀?②若用蒸發溶劑的方法,需蒸發多少克水?③若用60%的硝酸鉀溶液與其中一份混合的方法,需要加入60%的硝酸鉀溶液多少克?八上科學專題:溶液(組成、特征及溶解性)教師版一、基礎知識鞏固1.溶液的特征溶液是一種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1)均一是指溶液內部各處性質_______;(2)穩定是指外界條件不變,溶質和溶劑_____分離;(3)溶液由_________和_________組成,故是_________。2.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判定(1)固體、氣體溶于液體時,溶質是______________,溶劑是_________;(2)兩種液體互溶時,一般情況下量多者為_________,量少者為_________;但有水時,不論水的多少,水是_________。3.溶液與懸濁液、乳濁液的比較特征名稱溶液懸濁液乳濁液形成過程固、液、氣溶解在液體中固體顆粒分散在液體中小液滴分散在液體里穩定性()()()均一性均一不均一,下沉不均一,上浮4.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定義:在_________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里,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_________溶液;還能繼續溶解這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_________溶液。相互轉化:一般情況下,當溫度和溶劑的量發生改變時,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可以相互轉化,其轉化關系為: ( 或 )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 、 、 )二、重難點突破1.分析下面觀點的正誤:①溶液的體積一定等于溶質體積與溶劑體積之和。(不對,溶液質量等于溶質質量與溶劑質量之和,即質量守恒。但是體積不一定守恒,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隙,比如100毫升酒精溶入到100毫升水中,溶液的總體積就不是200毫升。)②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其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增大。(不對,在不同的溫度下,物質的溶解能力不同。如100℃時的某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降溫到20℃時,有晶體析出,其質量分數就變小了。)2.為什么在描述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時候,一定要強調“一定溫度”、“一定量的溶劑”、“某種溶質”?(①要強調“一定溫度”的原因是:在一定溫度下,溶質已經不能再溶解了,但升高溫度,溶質還有繼續溶解。②要強調“一定量的溶劑”的原因是: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液里,某溶質已經達到溶解的最大質量,若再加入水(溶劑),便可繼續溶解該溶質。③要強調“某種溶質”的原因是:在一定量的溶劑里,在一定的溫度下,已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但它還能溶解其他的溶質。)三、例題精選例1.向如圖裝置的試管中加入某種物質后,U形管右邊支管的紅墨水液面降低,左邊支管的紅墨水液面上升,則加入的物質可能是( )DA.氫氧化鈉B.生石灰C.氯化鈉D.硝酸銨例2.已知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5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85.5g,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20℃時進行了如下實驗,得到相應的溶液①~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保持溫度不變,若在④中加入4.5硝酸鉀固體可得到飽和溶液B.②③⑤中溶質的質量相等C.①③④均為不飽和溶液D.④→⑤可析出53.9g硝酸鉀晶體例3.碘是紫黑色晶體,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紅色溶液。(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質是,溶劑是。(2)甲、乙、丙分別畫出下面的示意圖,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沒有畫出)。①如果乙同學的示意圖符合事實,應該觀察到的現象是。②根據你在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圖符合溶液中溶質分散的實際情況。(1)碘汽油(2)①燒杯中固體逐漸溶解,液體逐漸變為紫紅色,且下層比上層顏色深②甲例4.某固體混合物中含有硝酸鉀和不溶性雜質,把它們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其結果如表:溫度/℃10406575剩余固體質量/克2611758282硝酸鉀的溶解度見下表:溫度/℃1040505560657580溶解度/克20.963.985.595110126150169求:(1)所加水的質量;(2)該固體混合物中硝酸鉀的質量。200;220.8四.當堂鞏固1.取70g某溫度下的氯化鉀飽和溶液分別倒入甲乙兩個燒杯中,甲中30g,乙中40g,將其分別恒溫蒸發10g水,則析出晶體的質量( )CA.甲>乙B.甲<乙C.甲=乙D.無法判斷2.t℃時,向10g水中逐漸加入硝酸鉀晶體至飽和,則此過程中該溶液滿足如圖a、b兩個變量的變化關系的是( )AA.a-溶解度,b-溶質質量B.a-溶質的質量分數,b-溶質質量C.a-溶質質量,b-溶劑質量D.a-溶解度,b-溶劑質量3.在進行硝酸鉀與氯化鈉溶解性比較的實驗時,下列條件必須控制的是( )C①溫度 ②溶質顆粒大小 ③溶質質量 ④溶劑質量 ⑤溶劑種類A.①②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⑤4.為了探究“乙醇是否能溶于水”,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操作步驟]①在盛有2mL水的試管中滴入2~3滴紅墨水(振蕩),然后加入約2mL乙醇(不要振蕩),發現乙醇與滴有紅墨水的水分層。②振蕩試管,觀察現象。③……[問題討論](1)在水中滴入紅墨水的目的是什么?(2)在操作步驟①中,為了確保乙醇與水有明顯的分層現象,實驗操作時應注意什么?(3)要證明乙醇能溶于水,還應進行操作步驟③,寫出實驗操作及現象。(1)為了顯色,便于觀察現象,(2)用滴管緩緩滴入乙醇,(3)靜置后觀察,發現紅色均勻,液體不分層。5.小歡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探究氫氧化鈉和硝酸銨溶于水時溫度變化情況。首先在圖甲燒杯與木板之間加少量水,在圖乙燒杯與木板之間用石蠟粘接,而后分別在燒杯中加適量水。(1)向甲燒杯中加入適量的硝酸銨,充分溶解后觀察。燒杯與木板之間的水變成一層薄薄的冰,拿起燒杯發現_______________。(2)向乙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固體,充分溶解后觀察,燒杯與木板之間的石蠟_______________,拿起燒杯發現_______________,說明氫氧化鈉溶于水后____________。(3)對圖甲實驗進行溫度測量發現,冰與硝酸銨溶液的溫度相同,但是硝酸銨的溶液為什么沒有結冰呢?試解釋。4.(1)燒杯與木塊粘在一起;(2)熔化;燒杯與木塊分離;使溶液溫度升高(3)當水中溶解了較少量的物質后,溶液的凝固點會降低.硝酸銨溶液的凝固點比冰的凝固點低,所以沒有結冰。6.某興趣小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實驗步驟設計如下:①稱取一定質量的冰糖,研磨成粉末,每10g為一份,分成若干份備用。②按照下表進行實驗(實驗所需儀器略)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實驗溫度20℃20℃20℃20℃20℃20℃80℃固體種類冰糖冰糖冰糖(粉末)冰糖(塊狀)冰糖食鹽冰糖固體質量10g10g10g10g10g10g10g溶劑種類水植物油水水水水水溶劑質量50g50g10g10g10g10g10g請你對他們的實驗設計進行評價:(1)根據上述的設計,你認為他們準備研究的影響因素包括,其中不會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是。(2)在第一組、第三組、第四組的實驗中使用研磨好的粉末狀的冰糖而不使用塊狀冰糖的優點在于。(3)你認為第四組實驗的設計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1)溶質的種類、溶劑的種類、溫度、溶質的狀態、溶劑的質量;溶質的狀態、溶劑的質量(2)粉末狀比塊狀的溶解速度快,節約實驗時間;(3)與第三組比較,探究物質的溶解性與溫度的關系。五.回家作業1.生活中的下列現象,能說明氣體的溶解度隨壓強變化而變化的是( )CA.夏季,魚塘中的魚常常會浮在水面呼吸B.喝了汽水以后,常常會打嗝C.打開汽水瓶蓋,有大量氣泡冒出D.燒開水時,沸騰前水中有氣泡產生2.t℃時,有一杯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下列做法一定不能使其變為飽和溶液的是( )DA.恒溫蒸發溶劑B.降低溶液的溫度C.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鉀D.向溶液中加入t℃時硝酸鉀的飽和溶液3. 如圖是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在t1℃時往兩個盛有100克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a克A物質和b克B物質,充分攪拌后都加熱到t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t1℃時,AB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兩杯溶液均是不飽和溶液B.t1℃時,AB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A溶液為飽和溶液,B溶液為 不飽和溶液C.t2℃時,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兩杯溶液均是不飽和溶液D.t2℃時,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A溶液為不飽和溶液,B 溶液為飽和溶液4.實驗室配制100g10%的氯化鈉溶液,有關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CA.用托盤天平稱取10.0g氯化鈉B.用量筒量取90.0mL的水C.將稱取的氯化鈉倒入量筒中溶解D.將配制的溶液裝入試劑瓶中,貼上標簽5.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DA.20℃時,50克水中溶解了18克NaCl,則20℃時NaCl的溶解度為36克B.將95克KCl溶液蒸干得到5克固體,則原溶液中KCl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為5%C.把100g溶質的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加水稀釋成10%的稀硫酸,需要加水的質量為980gD.從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5%的H2SO4溶液中取出10mL,則取出的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仍為25%6.某些固體物質溶于水時,溶液的溫度會發生變化。把氯化鈉、硝酸銨和氫氧化鈉三種物質溶于水,使溶液溫度明顯降低的是_________,使溶液溫度明顯升高的是_________,溶液溫度基本保持不變的是_________。硝酸銨、氫氧化鈉、氯化鈉7.現有500g20℃的A物質溶液,若保持溫度不變,蒸發掉20g水后,有5gA析出,若再蒸發掉20g水后,又有7gA析出,則在20℃時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A物質________克。358.現有10%的硝酸鉀溶液160g,分為質量相等的兩份,欲使其中一份溶質的質量分數增大一倍,求:①若用增加溶質的方法,需增加多少克硝酸鉀?②若用蒸發溶劑的方法,需蒸發多少克水?③若用60%的硝酸鉀溶液與其中一份混合的方法,需要加入60%的硝酸鉀溶液多少克?(1)①設需增加硝酸鉀的質量為x.80g×10%+x=(80g+x)×20%解得:x=10g②設需蒸發溶劑的質量為y.80g×10%=(80g-y)×20%解得:y=40g③設需加入60%的硝酸鉀溶液的質量為z.80g×10%+z·60%=(80g+z)×20%解得:z=20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