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1 圓的認識 教學實錄一、??尋寶中創造“圓”?師(很神秘):小明參加頭腦奧林匹克的尋寶活動,得到這樣一張紙條——“寶物距離你左腳3米。”(稍頓)你手頭的白紙上有一個紅點,這個紅點就代表小明的左腳,想一想,寶物可能在哪呢?用1厘米表示1米,請在紙上表示出你的想法。(學生獨立思考、在紙上畫著……)師:剛才我看了一圈,同學們都在紙上表示出了自己的想法。(課件演示)寶物可能在這——師:找到這個點的同學,請舉手。(幾乎全班舉手。)還可能在其它位置嗎?(學生們紛紛表示還有其它可能,課件依次出示2個點、3個點、4個點、8個點、16個點、32個點,直到連成一個圓。)師(笑著):這是什么?(板書:①是什么?)生(有的驚訝、有的驚喜):圓!師:剛才想到圓了的同學請舉手!(十幾位同學舉手。)開始沒想到的同學,現在認同了嗎?那寶物的位置可能在哪呢?生(高興地):寶物的位置在這個圓上。師:誰能說一說這是怎樣的一個圓?生1:這是一個有寶物的圓!(全班同學善意的笑了。)生2:寶物就在小明周圍!師(點頭):說得真好,周圍這個詞用得沒錯!(又像是自言自語地)周圍的范圍可大了……生(迫切地):寶物在距離左腳3米的位置。(全班同學鼓掌。)師:是啊,他強調了左腳。這個左腳也就是圓的什么?生(爭先恐后地):圓心??!圓心!師:沒錯,叫圓心。(板書:圓心。)也就是以左腳為圓心。他剛才強調了,距離左腳3米,這個距離3米,知道叫什么名稱嗎?生:直徑!半徑!師:(板書:半徑? 直徑。)直徑還是半徑?生(絕大部分):半徑!師:現在,用上“圓心”、“半徑”,誰能清楚地說一說這個寶物可能在哪?生:以他左腳為圓心,半徑3米的圓內。師:在圓內還是在圓上?生(紛紛糾正道):在圓上!師:剛才董思純很精彩的發言,把兩個要素都說出來了,是不是只要說“以什么為圓心,以多長為半徑”把這個圓就確定下來了?(同學們紛紛點頭。)?二、追問中初識“圓”?師:咦——為什么寶物可能在的位置就是個圓呢?(板貼:②為什么?)生1:因為寶物所在位置以小明左腳為定點旋轉一圈,所以寶物所在位置是個圓。生2:因為紙條上并沒有明確地指出寶物在左腳3米哪個地方!師:對!要圓滿地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知道圓的特征。想一想,圓具有什么特征呢?生1:圓有無數條對稱軸。師:對稱軸是什么?生1:直徑。(也有學生附和著。)生2:圓沒有棱角。師:圓有什么特征呢?有比較才有鑒別。我們可以把圓和以前學過的圖形進行比較。(出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和圓。)生3:圓的半徑無論畫在哪里,它的長都是一樣的。生4:圓不能計算面積。生(不認可地):可以的!生5:長方形、正方形都是有四條直的線圍成的,而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師:幾條曲線?生(齊):一條。生6:圓是個封閉圖形。師:這句話說得很專業!對,封閉圖形。師:孩子們,我們以前認識圖形特征就是從邊和角兩個方面來研究的,圓確實具有大家說的這些特點。知道古人是怎么說的圓的特征嗎?(板書:圓,一中同長也。)師: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嗎?“一中”指什么?生(搶著說):一個中心點!師(笑著):什么“同長”?生(爭搶著):半徑的長度都一樣的!直徑的長度都一樣的!師(反問):圓,是有這個特征嗎?(學生們認可地點頭。)師(若有所思地):難道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它們不是“一中同長”嗎?(學生們沉默,緊張地思考著,片刻學生的手陸續舉起來。)生1(手指課件中的三角形):如果把線連到三角形的邊上,那么兩根線段的長度就是不一樣的。師(恍然大悟地):哦——連在頂點上的長度是一樣的,但連在不是頂點的其它點上就不一樣長了!但是圓呢?生(紛紛地):都一樣!一樣長!師:是呀,圓上的點都是平等的,沒有哪個點搞特殊!正三角形內,中心到頂點相等的線段有3條,正方形內有4條,正五邊形內有5條……圓呢?生(齊):無數條。師:(板書:無數條)為什么是無數條?生:因為圓上有無數個點。(同學紛紛點頭。)師:那誰來說說,半徑是一條怎樣的線段?生:一端在圓心,一端是圓上任意的一個點。(老師豎大拇指。)師(神秘地):請看——(課件演示正多邊形邊數不斷增多最終轉變成圓的動態過程)生(驚奇地):成一個圓了!師(笑著):現在是正819邊形!生(情不自禁地):哇——師:看到剛才這個畫面你有什么想法?生(爭著站起來大聲說道):我認為圓是一個正無數邊形!師(欣賞地):佩服佩服!用老子的話來說就是“大方無隅”(板書:大方無隅)大方就是指最大最大的方,“無隅”猜一猜,“隅”是什么意思?生(異口同聲地):角!師(肯定地):真佩服!不用猜都知道!這樣看來,圓是不是“一中同長”?生(十分認可地):對!????????????師(感慨地):圓真是具有這樣的特征!那剛才同學們說的對不對呢?(出示橢圓)它也是由一條曲線圍成,沒有角。(老師微笑,學生會意了。)“圓,一中同長也”才是圓的特征,由這個特征能衍生出圓的其它特點來。師:“圓,一中同長也”,是墨子說的。墨子的的發現比西方人早了1000多年……生(驚嘆地):哇——師:那就讓我們帶著這份自豪,試著以古人的樣子讀一讀這句話。生1(搖頭晃腦、學著古人讀書的腔調):圓,一中同長也——(大家被他的樣子和腔調逗笑了,也為他的勇氣鼓起掌來。)生2(也學著古人的樣子):圓,一中同長也!師(微笑著):嗯——另一位古人!師: “圓,一中同長也”,在尋寶的問題里,“一中”就是小明的“左腳”,“ 同長”就是3米,具備圓的特征,當然就是圓了。為什么寶物所在的位置是個圓的問題解決了嗎?(學生們頻頻點頭。)三、??畫圓中感受“圓”?師:剛才我巡視的時候,發現同學們都會畫圓了!會畫圓的請舉手?。▽W生們熱情地高舉起小手來,躍躍欲試。)畫圓一般得用圓規,古人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F在請大家用圓規畫一個直徑是4厘米的圓。邊畫邊想:我們是怎樣畫圓的?(板書:③怎樣做?)(學生們立刻投入地畫起來,師巡視并收集學生不圓的作品。剛展示一幅不圓的作品,學生們都笑起來。)師(意味深長地):孩子們,圓的樣子都是一樣的,不圓的樣子就各有各的不同。想想這樣的“不圓”是怎樣被創造出來的?(學生們熱情高漲,爭搶著舉起手來。)師(悠悠地):想——不說——繼續欣賞!作品2、3(仍是不圓,學生會意地、開心地笑了。)師(疑惑地):怎么回事?怎么會這樣的呢?從這些作品中,我們是不是看出畫圓并不是件太容易的事。(學生紛紛點頭表示很同意。)師:(出示圓規雛形——樹枝。)師:樹枝,哈哈,原始的圓規,用這個圓規在沙地上能不能畫出圓來?生(異口同聲):能!師(笑著):我們小時候都玩過。(繼續出示:)師:這是我們現在用的圓規。這個圓規的優點當然是兩個腳之間的距離可以變化,所以我們可以畫出大小不同的圓來。生(點頭):對!是!師(疑問地):但是剛才我們就是用這樣的圓規來畫圓的,怎么會創造出那些不圓的作品呢?(學生們爭著舉手要發表看法。)師(會意地):是不是它的缺點也是這兩個腳能動???學生十分肯定地點頭贊同:對!師:所以,畫圓時我們的手應該拿住哪才行?(生已經是不迫不及待,很多人站起來舉手。)生1:手應該拿住把柄!生2:抓住“頭”!師(微笑):把柄這個詞用得很好!形象地說就是抓住它的頭!你可別捏住它的腳——生(笑):那就動不了了!距離就變了!師(思考著):剛才我看到同學們的作品還有點納悶,大家都是畫一個直徑4厘米的圓,那么畫出來是不是應該一樣大的?但是我看到有大有小。你覺得要圓滿地完成這個畫圓的任務,圓規兩腳的距離應是多少?生(爭搶著):是半徑!半徑2厘米。師:對,圓規兩腳的距離就是半徑。那現在我也來畫一個圓!(教師在黑板畫完,學生佩服地驚嘆:“哇噢!”)師:誰能在這個圓上標出一條半徑?生(爭先恐后地):我!我!師(和同學一起邊看邊問):我們看他是怎樣畫的?他在找什么?生:圓心。(學生畫出了半徑后,大家不約而同地為他準確的畫法鼓起掌來。)師:他畫得多認真呀!誰再來畫一條直徑呢?師(請一位沒有舉手的學生):雖然沒舉手,但請你來好嗎?生(有些不好意思):我不會,我試試吧。師(風趣地):不會,試試!想好了試,我們也沒黑板擦呦!(學生畫好直徑后,掌聲再次響起來。)師(感慨地):其實學習也不難,學習就是猜想、嘗試!敢于試,不就行了嗎?師:直徑是一條怎樣的線段呢?同桌互相說說。生1:兩端都在圓上。生2:還要通過圓心。師(指著黑板的圓):這個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直徑用字母d表示。(邊介紹邊標注在圓上相應的位置。)師:半徑與直徑之間什么關系呀?生(熱情、幾乎是喊著):2倍關系!一半!師:(板書: d=2r)剛才我們研究完了怎樣畫圓——先確定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然后拿住頭固定一個點,旋轉。我們是不是又應該思考“為什么這樣做”呢?(板書:④為何這樣做?)生:(思考,沒有人回應。)師:隨手不能畫出一個圓,用圓規這樣(手拿圓規比劃)就能畫出一個圓了,為什么?生1:我們不能準確判斷中心點和手上的距離,而圓規是兩個點固定了,繞一圈就可以畫出個圓了。生2:因為圓規可以旋轉,而手不好旋轉。生3:因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引得全班開心地笑起來。)生4:圓規是沒有生命的,它可以一動不動好長時間。師(佩服地):她說的“一動不動”太重要了!剛才我們在畫圓的時候圓心是一動不動、半徑是一動不動!不過,除了一動不動,還有動的…….生(熱切地呼應):旋轉!師:對對對,這么一旋轉,因為確定了長度,“同長”,確定了圓心,“一中”,沒有兩個中心,所以畫出曲線上的所有點和圓心的距離都一樣長(生點頭),這就符合了圓的特點——“圓,一中同長也。”符合圓的特點,當然就是一個圓了。?四、??籃球場上解釋“圓”?師(手指板書):剛才我們通過追問這樣四個問題“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為何這樣做?”我們一起認識了圓,知道了圓的特征,知道了怎樣畫圓,還增長了學問。學問,學問,就是要學會去“問”。一般的研究就是追問這樣的問題。請繼續看——(出示籃球場畫面,學生們很興奮。)師(笑著):是什么?籃球場的中間是什么?為什么?籃球場的中間為什么要做成一個圓呢?看過籃球比賽嗎?如果說你沒有注意籃球比賽是怎么開始的,你就不能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很多學生已經站起身來要爭搶著解答“為什么”了,師并不急于請學生回答。課件播放NBA開賽錄像。)師:現在明白為什么了嗎?(學生們已經按捺不住要發言的熱情了,紛紛高舉小手。)生1:這樣才公平!生2:我幫他補充一下,這樣就看誰的反應快,球就歸誰了!生3(迫不及待地起身):因為圓的半徑是處處相等的,所以球員站在圓的旁邊是很公平的,他離球的距離都一樣!(同學們都贊同地點頭,并為他的精彩發言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師:其實還是要回到圓的特點上來說——“圓,一中同長也?!贝蠹叶荚趫A上,球在圓心,大家離球的距離都一樣,這樣才公平。再想想,怎樣畫這個大圓呢?生(竊竊私語):拿大圓規!師(笑):拿大圓規,超大圓規,誰來畫?超人嗎?沒有圓規能畫圓嗎?生異口同聲:能!師(追問):怎么畫呢?小組商量一下!(學生立刻投入熱烈的討論。)生1:用兩個量角器量的!學生們立刻不贊同地反問:有那么大嗎?!師:想到用量角器好不好?生(齊聲):好!師(肯定地):想到這點真好,用兩個一拼起來,沿著邊就可以畫。不過要畫個大圓的話真要找個大量角器呢!生2(自信地):我覺得先要量出想要畫的圓的半徑,然后用一個繩子固定住中心點,然后繞一個圈就是一個圓了!(老師用繩子比劃畫圓,同學們掌聲響起來。)生3:還可以很多人手拉手圍成一個圈!生4:但是不圓啊。師:但是!但是很重要,不過,我覺得說但是之前,應該先說她的創意好不好?首先應該看到別人好的地方,然后再說但是……生5:我覺得可以先確定圓心,畫一個很小的圓,然后一米一米地擴大,一直擴大到比較合適的地方,然后把它用油漆畫下來就好了。師(情不自禁地):創造!創造!我想你將來會像愛迪生那樣去創造!你看,他多棒!華老師教書20多年,還沒哪個孩子像他這樣想到先畫個小圓,然后一段一段往外放的,真是佩服!(全班同學善意、開心地笑了。)師:(課件出示用繩子畫圓)為什么沒有規矩也畫出了圓呢?生1:因為他確定了圓心!生2:還確定了半徑!生3:道理都是一樣的。確定了圓心,確定了半徑,然后再繞一圈,(老師豎大拇指,同學們給以掌聲。)師:是啊,圓心只能“一中”,半徑一定“同長”。當我們真正理解了祖先的“圓,一中同長也”,才知道以前聽說的“圓心”、“半徑”是多么重要的兩個詞?。∑鋵嵮?,孩子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還是對的!這樣畫遵照了畫圓的規矩。圓有圓的規矩,方有方的規矩,做人有做人的規矩,研究問題有研究問題的規矩。(手指板書的四個問題)同學們,籃球場上中圈的問題研究完了,你覺得這樣追問研究有意思嗎?(學生們滿臉燦爛地齊聲說“有意思!”)?五、??再次尋寶突破“圓”師: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孩子們,我要告訴你,科學家們還喜歡追問這個問題:“一定這樣嗎?”(板書:⑤一定這樣嗎?)師(回味地):請看——“寶物距離你左腳3米”,寶物一定在左腳為圓心、半徑是3米的圓上嗎??(沉靜,學生們陷入緊張的思考,沒有手舉起來。老師出示半個西瓜圖片,有很多學生恍然大悟,馬上舉起手來。)生1:寶物也有可能在地下、西瓜皮上。生2:也有可能在上面,在樹枝上。生3:以左腳為球心,半徑是3米的球上。師:是啊!(老師臉上蕩漾著幸福。)現在看,圓是一中同長的,球也是一中同長的。圓和球最大不同是什么?生:一個是平面的、一個是立體的。師:說得真專業!關于球,細致地研究要到高中。不過,在一個平面內,“一中同長”的就是圓,不是球。?六、??課后延伸研究“圓”?(手指鑰匙外形的五個問題)問號是開啟智慧的鑰匙。圓在我們生活中觸目皆是,是美的使者和智慧的化身,你可以選擇我們身邊的圓來研究研究,很有意思的。(依一天時間順序,配樂出示各種各樣的圓:時鐘、紐扣、圓桌、向日葵、車輪、井蓋、轉盤綠島、筆帽、籃球、鑼鼓、鎖孔、剪紙、篝火、荷塘月色、“花未全開月未圓”。)(隨著畫面,同學們興奮地大聲說出發現的圓。老師再次提醒“下課啦!”,學生們坐著不動,有的說“不下課,不下課!”)師:那干什么呢?生1:為什么要有圓呢?生2:為什么要有半徑?生3:圓的面積能求嗎?……師:(心滿意足地點點頭)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課上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課下自己研究,好嗎?(同學們依依不舍,久久不肯離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