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文明交往我能行》導學案【教學目標】掌握文明交往的藝術,做到文明交往。明白文明交往要有良好的品德人格。【重難點】重點:文明交往的要求【預習自測】1.怎樣做到文明交往:1)2)3)4)5)6)2.不同的場合對我們的舉止有不同的。正規的交往場合需要一些的禮儀,在公共場所需要遵守一些,而日常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則要養成的習慣。3.文明交往的藝術歸根結底是。培養良好的,文明禮貌的言行舉止就會從內到外地表現出來。如果僅僅學習了禮貌的表面形式,卻沒有為基礎,表面的形式也就會失去光彩。4.文明交往,還需要。對于某些虛偽、欺詐、不懷好意的人,要學會拒絕和遠離。,也是文明交往的重要方面。【新課講授】創設情境李某要去四里地外的某校參觀動漫展,因不識路,問路邊賣瓜大爺:“喂,縣三中怎么走?”賣瓜大爺頭也不抬地說了句“無禮”,李某誤以為“五里”,走過頭后才發現不對了。 李某氣呼呼地回頭找賣瓜大爺“論理”:“老騙子!明明四里,你說五里?!”說著就踢翻了大爺的瓜攤,賣瓜大爺憤怒地說:“你說四里,還是五里(無禮)?!”邊說邊拉李某去路邊的派出所評理。經民警裁決,最后李某不得不向賣瓜大爺賠償、道歉。 提問:李某在與賣瓜大爺的交往中缺乏什么品質?你能從中得到什么啟示?探究分享生活中都有哪些交往?學海導航生活中,人們隨時都在與他人交往,但文明交往卻不一定是每個人都具有的能力。文明交往是一門藝術,要掌握這門藝術,需要學習、思考和實踐。小故事:古時候,有個財主請客吃飯,看看時間過了,還有一大半的客人沒來。主人心里很著急,便說:“怎么搞的,該來的客人怎么還不來?”一些敏感的客人聽了,心想:“該來的沒來,那我們是不該來的嘍!”于是悄悄走了。主人一看又走掉好幾位客人,越發著急了,便說:“怎么這些不該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聽,想:“走了的是不該走的,那我們這些沒走的倒是該走的了!”于是又都走了。提問:這位財主的客人為什么都走掉了呢?2.怎樣做到文明交往呢?閱讀下面幾則小故事故事一:小靜是班里的文娛委員,能歌善舞,老師們也特別喜歡她。她還是學校舞蹈隊的隊長,在學校小有名氣。她覺得自己在老師心里的地位比其他同學都高,又有才華,很是高傲,瞧不上其他同學,對別人不愛搭理;班里舉辦活動,她作為負責人只按照自己的意思辦,也不聽別人的意見。結果第二學期選舉,班里的同學都不選她了。故事二:王林和李陽去水庫釣魚,半路卻迷路了。他們看到遠處走來一個老大爺,于是過去問路。王林:“喂,駝背老頭,我問你啊,到水庫怎么走啊?”老大爺看了他一眼,哼了一聲就走了。王林:“唉,我說你這人聾了呀?沒聽見我說話?”李陽見狀,趕緊走到大爺跟前,笑著說道:“你好,爺爺。我朋友冒犯了您,我替他向您道個歉,請您原諒。還麻煩您告訴我從這里去水庫怎么走?”老大爺慈祥地看著李陽,說:“好孩子,沒關系。你從這里一直向前再右轉就到了。玩耍一定小心啊!”故事三:劉宇是個爽朗的人,但是平時不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他平時不怎么換衣服,總是隔很久才剪一次頭發。有的同學因此疏遠他,不愿意與他交往。有同學勸他注意自己的形象,他卻覺得男生干嘛那么收拾自己,很麻煩。提問:通過以上事例,你認為如何做到文明交往?3.我們做到禮貌的這些要求就會真正做到文明了嗎?4.拓展: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節選)舉止文明,不說臟話,不罵人,不打架,不賭博。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動和場所。尊重教職工,見面行禮或主動問好,回答師長問話要起立,給老師提意見態度要誠懇。同學之間互相尊重、團結互助、理解寬容、真誠相待、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不欺侮同學,不戲弄他人,發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評。【當堂檢測】1.人與人交往應該具備一定的素養,你認為不應該具備()A.語言文明B.盛氣凌人C.態度親和D.舉止端莊2.“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是因為()A.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人類必不可少的活動B.只有依賴朋友,我們才能開展學習C.我們可以從與他人交往中獲得知識、拓展視野、增強才干D.朋友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學習興趣【參考答案】B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