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綠色上網守規則》導學案【學習目標】1.做到上網遵守法律和道德規范,做文明網絡人。2.學會在網絡交往中提高防范意識。【重難點】1.重點:上網要遵守規則;網絡交往提高防范意識。2.難點:上網要遵守規則。【預習自測】上網要遵守。法律是。在網絡上等等,都是違法行為。我們在上網時要有依法行事的意識。2.上網要遵守。網絡提供了一個平等自由的交流平臺,在這個平臺上要使用進行交流,對求助者盡力相助;網絡交流要,不能編造不實信息。網絡是我們共有的生活空間,營造健康文明的網絡環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3.網絡具有的特點,因此網絡也容易成為一些不法分子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場所。我們一方面要,文明利用網絡,另一方面也需要。我們對網上信息要增強,避免輕信盲從;不輕易泄露,如姓名、家庭地址、信用卡密碼等;不瀏覽黃色和暴力等不良網站;不隨意答應陌生網友的要求;等等。【新課講授】創設情境:清華附中12歲學生成中國最小黑客:為了不做作業2014年首個“首都網絡安全日”前一天,一位年僅12歲漏洞報告者剛剛向360庫帶計劃報告了一個針對教育系統網站存在的安全漏洞。這是360庫帶計劃目前為止遇到的年齡最小的一位漏洞報告者。報告材料顯示,在某教育網平臺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允許入侵者查看任意他人的學分、成績等信息。從360庫帶計劃的安全工程師計東那里了解到,汪正揚同學提交的實際上是一個弱口令漏洞。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很多教師使用了非常簡單和常見的短密碼,使他人可以比較容易的破解和登錄教師帳號,進而可以查看他人的成績、學分等信息……這件事也告訴我們,社會公眾亟須網絡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護技能培養。網絡是以信息技術造就的虛擬空間,在網絡中,上網者的身份經常是隱匿的。我們在上網時應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做文明網絡人。1.案例一:9·28特大跨國電信詐騙案9月28日,公安部統一指揮大陸10省區市公安機關,聯手臺灣警方,與印尼、柬埔寨、菲律賓、越南、泰國、老撾、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盟8國警方采取集中統一行動,成功摧毀了兩個特大跨國跨兩岸電信詐騙犯罪集團,抓獲犯罪嫌疑人828名,其中大陸籍犯罪嫌疑人532名,臺灣籍犯罪嫌疑人284名,其他國家犯罪嫌疑人12名;搗毀撥打詐騙電話、轉賬洗錢、開卡取款和詐騙網絡平臺等犯罪窩點162處,繳獲銀行卡、電腦、手機、網絡平臺服務器等一大批作案工具和贓款,破獲電信詐騙案件1800余起。案例二:7月23日,一愛國青年被群毆的安全事故引發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這是一起網絡暴力演變成現實暴力的事故,許多網友對此表示隱隱擔憂但又充滿疑惑。發表愛國言論本是一種向社會宣傳正能量的表現,值得社會贊揚。但是22日威海文登青年侯聚森因為在網上發現一些愛國言論而引來了意見不合者的群毆。而在這之前,這名愛國青年也多次受到了他人的言論挑釁。提問:上面的案例給你什么啟發?觀看下面的漫畫,說一說如何學會在網絡交往中提高防范意識?3.思考討論:遠離網癮,讓網絡更好地為我們的成長服務,提升網絡素養成為同學們的共同愿望。請從以下方面思考如何正確認識網絡及網絡信息,學會更好地利用互聯網和網上自我保護,制訂一個班級綠色上網公約。同學們,請談談你會怎么做?點撥:做“四有”好網民,即:一是有高度的安全意識,二是有文明的網絡素養,三是有守法的行為習慣,四是有必備的防護技能。也就是要倡導文明健康的網絡生活方式,弘揚網上正能量,推動網絡空間進一步清朗。【當堂檢測】1.互聯網是高科技的產物,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對此,我們應該()A.學會遠離網絡,避免網癮B.發揮互聯網的積極作用C.將互聯網作為生活的全部D.相信互聯網上的所有信息2.打開QQ空間和微信朋友圈,各種信息應有盡有、紛繁復雜、良莠不齊。對此,我們青少年應該()①明辨是非,理性對待各種信息②將各種信息積極轉發與大家分享③文明上網,不跟風、不盲從④加大對傳播不良信息者的打擊力度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③④【參考答案】B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