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兼顧基礎與特長》導學案【教學目標】1.發現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并加以發揮。2.認識到忽視不喜歡的科目是不利的。3.注重全面基礎,做到全面發展。【重難點】1.重難點:注重全面基礎,做到全面發展。【預習自測】初中時期是為的重要時期,系統的初中課程可以為我們的全面發展奠定的基礎,我們應該全面地學習和掌握。【新課講授】1、創設情境達爾文與昆蟲1828年的一天,在倫敦郊外的一片樹林里,一位大學生圍著一棵老樹轉悠。突然,他發現在將要脫落的樹皮下,有蟲子在里邊蠕動,便急忙剝開樹皮,發現兩只奇特的甲蟲,正急速地向前爬去。這位大學生馬上左右開弓抓在手里,興奮地觀看起來。正在這時,樹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蟲,大學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蟲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蟲抓到??粗@些奇怪的甲蟲,大學生真有點愛不釋手,只顧得意地欣賞手中的甲蟲,早把嘴里的哪只給忘記了。嘴里的那只甲蟲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這大學生的舌頭蜇得又麻又痛。他這才想起口中的甲蟲,張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顧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內的劍橋大學走去。這個大學生就是查理·達爾文。后來,人們為了紀念他首先發現的這種甲蟲,就把它命為“達爾文”。2、學海導航1.課前討論:同學們都有什么愛好和特長?2.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愛好有人喜歡寫作,有人偏好英語,有人愛畫畫,有人愛唱歌,有人愛踢球,這都是正常的。但是,有些同學僅憑興趣學習,喜歡的課就下功夫,不喜歡的課就不認真對待;有的學科成績很好,有的學科連基本要求都達不到。這對于我們的全面發展是不利的。3.討論: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與同學討論,如何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學科?分析各科均衡發展與偏愛某一學科之間的矛盾,探討解決的方法。4.案例:林洋從小特別喜歡物理學科,覺得物理學科很有趣。但是他不喜歡英語,總覺得很枯燥沒意思,還說什么“本是中國人,何必學外語”。結果后來長大攻讀物理專業,很多外國文獻看不懂,影響研究,他只得又開始努力學習外語。提問:從林洋的例子里你得出什么結論?5.分享:你有沒有什么提高學科興趣的方法?給大家分享一下!6.如何提高學習興趣有研究表明,喜歡不喜歡某一學科,主要取決于基礎好不好。也就是說,學習的成績、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對學科的興趣。好的成績是一種正面的反饋,有助于激勵自己保持學習積極性,提高對該學科的興趣。如果能夠用有效的方法認真學習,從而取得好成績,就能讓我們從原先的缺乏興趣逐步變得樂此不疲。【當堂檢測】1.七年級學生王輝,特別喜歡學習數學,每次數學考試都得高分,但不喜歡英語,經常上英語課做數學題,因為他不喜歡難記的單詞和難懂的語法。對此認識正確的是()A.這是科學的學習方法B.主次分明,以主帶副,共同提高C.這不利于我們的全面發展D.這利于培養學習語、數、英的興趣2.科學家愛因斯坦上中學時對數學不感興趣,后來研究“引力之謎”便遇到了不可逾越的困難,不得不花費七年的時間去補習數學。這個故事說()①學習上出現偏科,就會一事無成②學好基礎知識是非常重要的③各門功課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不可偏廢④打好堅實基礎,必須勤于思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參考答案】1.C2.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