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華師大版初中數學常用公式、基本方法及解題策略一、常用數學公式冪的運算(正逆運用)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根式的運算(正逆運用)① ②·( ③ 統計與統計 ①②乘法與因式分解(正逆運用)①= 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根與系數的關系 ① X1+X2=-,② X1·X2=判別式① b2-4ac=0 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根 拋物線與X軸只有一個交點② b2-4ac>0 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根 拋物線與X軸有兩個交點③ b2-4ac<0 方程沒有實根拋物線與X軸沒有交點簡單數列前n項和 ①1+2+3+4+5+6+7+8+9+…+n= n(n+1)②1+3+5+7+9+11+13+15+…+(2n-1)=n2 ③2+4+6+8+10+12+14+…+(2n)=n(n+1)n邊形的內角的和等于(n-2)×180° 外角和等于360°正n邊形的每個內角都等于,每個外角等于邊長為a的正三角形面積菱形面積等于對角線乘積的一半,即S=ab梯形的中位線平行于兩底,并且等于兩底和的一半 L=(a+b), S=L×h (a、b是兩底長,L是中位線長,h是高)半徑為r的圓外切三角形的面積 ·r半徑為r的圓外切直角三角形的面積 ·r 的內切圓半徑 的內接圓半徑 弧長計算公式:L=扇形面積公式:==LR底面半徑為r的圓錐側面展開圖是扇形。扇形的弧長等于2r,半徑等于母線長a, =(2r)a118、底面半徑為r的圓柱側面展開圖是矩形。矩形的一邊長為2r,另一邊等于母線長a, =2ra二、基本方法1、配方法:= 配方法是數學中一種重要的恒等變形的方法,它的應用十分非常廣泛,在因式分解、化簡根式、解方程、證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數的極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經常用到它。2、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就是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乘積的形式。因式分解方法許多,有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拆項添項法等。4、判別式法與韋達定理(根與系數的關系)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根的判別式:△=-4ac,可用來判定根的情況、是否是完全平方式、拋物線與x軸的交點情況。韋達定理(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可用于:①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個根,求另一根;②已知兩個數的和與積,求這兩個數等簡單應用。5、待定系數法:在解數學問題時,若先判斷所求的結果具有某種確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數,而后根據題設條件列出關于待定系數的等式,最后解出這些待定系數的值或找到這些待定系數間的某種關系,從而解答數學問題,這種解題方法稱為待定系數法。它是中學數學中常用的方法之一。6、反證法:反證法是一種間接證法,它是先提出一個與命題的結論相反的假設,然后,從這個假設出發,經過正確的推理,導致矛盾,從而否定相反的假設,達到肯定原命題正確的一種方法。反證法可以分為歸謬反證法(結論的反面只有一種)與窮舉反證法(結論的反面不只一種)。用反證法證明一個命題的步驟,大體上分為:(1)假設命題的結論不成立;(2)通過邏輯推理得出與已知或定義或公理或定理相矛盾;(3)假設不成立,原命題正確。反設是反證法的基礎,為了正確地作出反設,掌握一些常用的互為否定的表述形式是有必要的,例如:是、不是;存在、不存在;平行于、不平行于;垂直于、不垂直于;等于、不等于;大(小)于、不大(小)于;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個、一個也沒有;至多有一個、有兩個;唯一、有兩個。7、面積法:面積法是把已知和未知各量用面積公式聯系起來,通過運算達到求證的結果。所以用面積法來解幾何題,幾何元素之間關系變成數量之間的關系,只需要計算,有時可以不添置補助線,即使需要添置輔助線,也很容易考慮到。8、幾何變換法:借助幾何變換法,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它包括:(1)平移;(2)旋轉;(3)對稱。9、客觀性題的解題方法:要想迅速、正確地解選擇題、填空題,除了具有準確的計算、嚴密的推理外,還要有解選擇題、填空題的方法與技巧。常用方法有: (1)直接推演法:直接從命題給出的條件出發,運用概念、公式、定理等進行推理或運算,得出結論,選擇正確答案。(2)驗證法:由題設找出合適的驗證條件,再通過驗證,找出正確答案,亦可將供選擇的答案代入條件中去驗證,找出正確答案。(3)特殊元素法:用合適的特殊元素(如數或圖形)代入題設條件或結論中去,從而獲得解答。(4)排除、篩選法:對于正確答案有且只有一個的選擇題,根據數學知識或推理、演算,把不正確的結論排除,余下的結論再經篩選,從而作出正確的結論。(5)圖解法:借助于符合題設條件的圖形或圖象的性質、特點來判斷,作出正確的選擇。(6)分析法:直接通過對選擇題的條件和結論,作詳盡的分析、歸納和判斷,從而選出正確的結果。10.、數形結合法:根據數或關系式與圖像或點的位置的關系,相互確定。①根據數或關系式的特點及未知常數的符號確定圖像或點的位置;②根據圖像或點的位置確定數或關系式及位置系數的符號;③根據圖像可以確定函數關系式、自變量的取值、最大值和最小值(還可以利用函數的增減性或配方)。11、分類討論法:根據所給問題,把握整體并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做到不重不漏。如:①數(可按正。負、零來分)②等腰三角形(可按等腰銳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鈍角三角形來分;也可以按三條邊中任意一條都可能作底邊來分)③直角三角形(可按任何一邊都可能作斜邊來分)④相似三角形(可按對應邊的不同對應方式來分)⑤四邊形或特殊的四邊形(可按過其中兩點的線段可能作為邊或對角線來分)⑥動點問題(可按自變量的變化來分;也可以先找出一些分界點,在這些分界點的上或下、左或右可以得到不同的圖形來分;也還可以利用數式的符號問題或絕對值來分,)三、解題過程及注意點:0、準備……把題中重要條件圈出,節省審題時間,預防解題過程中粗心大意,漏考慮某些條件。1、選擇題……要做到準確計算和嚴密推理,力求做到百分百的正確率。其方法主要有:①直接推演法,②驗證法,③特殊元素法,④排除、篩選法,⑤圖解法,⑥分析法2、填空題……要做到準確計算和嚴密推理,力求做到百分百的正確率。注意:①要填最簡結果,②明確知否需要寫單位,③計算結果一般不留括號,④明確函數關系式是否要寫自變量的取值范圍,⑤明確因式分解是否徹底,⑥點的坐標要加括號,⑦多答案不要遺漏,⑧保持清醒的頭腦,因為簡單題錯了反而難于檢查出來。3、計算題……絕對值、零指數冪、負整數指數冪、三角函數、二次根式(逐一化簡,結果最簡)4、化簡求值……一定要先化成最簡結果,再代入計算。5、證明題……要做到步步有據,做題完整,簡單的題目不要丟分了自己還不知道。6、統計與概率……能從三種統計圖及統計表中獲取有用的信息,根據要求解答解答問題:①由條形統計圖中矩形的高能得到各部分數目,比較它們大小,能計算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②由扇形統計圖中的百分數能計算各部分的數目(各部分數目-總數目-百分比-對應圓心角)③由折線統計圖能得到各部分的數目及變化趨勢及規律。④一些特征數的理解、計算及運用:平均數雖反映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但受個別數據的較大或較小而影響,要慎用;中位數也反映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大多數水平),可以解決平均數的弱點;眾數主要是提供解決問題的策略,如鞋店進貨等;由方差或標準差的大小能比較兩組數據的穩定程度。⑤概率的計算前提是要懂得話樹狀圖或列表,特別應該注意的一點是所抽取的是否放回。7、綜合題……實際上一個題目有多個知識點的運用,要注意大條件和子條件的區別,大條件是貫穿于整個題目,自始至終都可以用,子條件是分題的條件,下一步能用與否要考量。解答時一定要準確運算,否則會影響下一步的解答。①圓、特殊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綜合……圈出重要條件,記住一句話“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如看到直徑想到直角和垂徑定理;看到切線想到切線的性質(有垂直);看到直角想到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等;看到等積式或比例式想到三角形相似或三角函數中邊的比……②函數題主要的知識點有待定系數法、點的坐標、圖像、對稱、極值、特殊多邊形(分類)、相似三角形(分類)、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質點運動或圖形變換(分類)、面積問題等等。待定系數法:①一個未知系數……一個點……一個方程,②兩個未知系數……兩個點……兩個方程,③三個未知系數……三個點……三個方程,④二次函數……一個頂點可確定兩個未知系數k和h;⑤運用的方法就是一句話“點在圖像上,坐標滿足關系式”。點的坐標的求法:①求點……過點作X軸或Y軸的垂線,再解直角三角形②求交點……坐標軸上的點橫或縱坐標等于零、兩關系式組成方程組。圖像:有怎樣的函數就有相對應的圖像;圖像的位置及特點;自變量的取值決定圖像的段落。對稱:點對稱可確定點的坐標和確定距離和最小,圖相對稱可確定前后圖像關系式的關系。極值:主要體現于下列幾方面①由圖像的最高點或最低點的縱坐標求得;②由自變量的取值范圍結合函數的增減性求得;③由配方求二次函數的頂點坐標或最大值、最小值;④由完全平方公式的變形求得,如和;⑤由對稱可求得距離和的最大值;⑥由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或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當三點共線時可求得距離和或距離差的最大值、最小值;特殊多邊形:邊長經常由勾股定理或三角形相似得到,這類問題經常涉及到分類討論:①等腰②③④相似三角形分類為(①邊不同的對應方式成比例,②角不同的對應方式對應相等)質點運動或圖形變換:經常涉及蛋到的問題是分類討論、求函數的關系式及自變量的取值范圍、、求面積、求周長、求極值、得到特殊多邊形,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先確定有幾個關鍵點(轉折點)及最終點的的位置,然后考慮分類方法,按該點的上、下、左、右分類或按自變量的取值分類或按旋轉的角度分類;畫出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的圖形;表示出各種情況中所需要的線段的長度或角的度數最后根據所學知識逐一解決相關的問題。面積問題:經常涉及到特殊圖形的面積和不規則圖形的面積的計算,主要有下列幾方面:規則圖形或特殊位置圖形的面積主要有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對角線線互相垂直的四邊形)及特殊位置的三角形和四邊形的面積,重要的是先找出合適的一邊(如底)再確定另一邊(如高)。不規則的圖形的面積可以轉化為規則圖形的面積的和或差,可通過平移或旋轉加以解決,也可以把不規則的圖形進行分割成幾個規則的圖形的和或差除上述方法以外,還可以運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相等、菱形(或對角線相等的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兩對角線積的一半、梯形的面積等于中位線長與高的積、雙曲線上的點作兩坐標軸的垂線圍成的矩形或直角三角形的面積與K的關系等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