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方程》說課稿 梁 兵 林【說教材】一、說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北師大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方程》,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四年級(下冊)“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編排的。為了使學生體會方程是擁有平衡的內在相等關系的等式,刻畫現實世界的一個有效的數學模型,產生學習方程的欲望,教材設置了多方面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從這些具體的情境中獲取信息,發現數量之間相等的關系并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表述,然后嘗試用含有字母的等式——方程表示各個相等關系。教材非常重視對相等關系的挖掘和描述,為后面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二、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教學目標:1 、知識目標: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義,弄清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系。2 、情感目標:加強師生的情感交流,使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獲取新知;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教學重點、難點:了解方程的意義,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系。三、教材處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的基礎是“字母表示數”,結合教材的情境,。將教材當中的靜態的圖片轉化為動態的演示,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知到方程中所蘊含的等量關系,并且,加入了不等式的教學,通過對比,讓學生更加明確了“什么是等式?”,接著,在通過“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和“不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的對比,使學生更加明確了方程的意義。 以上是根據新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認識特征而確定的。【說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 “ 以學生發展為本 ” 必須為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高提供更為有利的條件。那么教師只能通過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及教材特點,這節課,我主要采用 “ 演示操作法 ”、“ 觀察法 ”、“引導發現法”等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充滿自信的學習數學,并通過相互合作共同解決所面臨的問題。1、????????? 演示操作法:通過動畫演示情境,學生直觀地了解方程的意義。2、????????? 觀察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找到相等關系,列出方程。3、????????? 引導發現法:當學生遇到困惑的時候,老師及時加以引導,從而發現新的知識。【說學法】 為了使學生獲取 “ 方程的意義 ” 這部分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在特定的數學活動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知識的自信心。讓學生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真正理解和掌握方程最基本的知識,培養學生探索、發現和創新能力。【說教學流程】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渠道,根據教學要求為實施教學計劃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三部分。?1?借助天平,逐步構建方程的數學模型(1)???? 借助動畫演示天平體會等式的含義,讓學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觀情境中體會等式,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等式是方程的生長點,我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體會等式的含義。根據直觀情境里的等量關系列方程實現了從等式到含有等式的方程的鏈接。(2)以情境為主線,促進學生對方程意義的了解;?本節課,為了實現學生對方程意義的理解,我創設了以下3個情境:? 情境1:是由天平感受等量關系,很直觀具體,其作用是讓學生初步建立代數的思想,并能運用這一思想,用等式表示出比較簡單的等量關系;情境2:作用是引導學生去建立相等關系,并利用例1中初步建立的代數思想來寫出相應的含有字母的等式;情境3:則側重讓學生從情境中尋找相等關系,不等關系,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這三個例題各有側重點,而且是層層遞進的,其等量關系逐漸復雜,得到的方程難度逐步加大。2、教學探尋?方程的意義,突出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通過三個情境的簡潔數學式子表達,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類,課件演示集合圈的形成,從而歸納總結方程的意義。“含有未知數”與“等式”是方程意義的兩點最重要的內涵。等式是方程的生長點,“含有未知數”也是方程區別于其他等式的關鍵特征,通過兩次分類、比較理解等式與方程這兩個概念之間的包含與被包含關系。即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都是方程。?3、生活應用在練習應用環節,我設計了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方面的習題,并且層層遞進。讓學生切實感覺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說板書設計為了有效構建模型,把方程的特點展示出來,便于學生歸納方程的概念,結合多媒體課件演示,因此將設計出下面上課要做出的板書。 這種設計既體現了新知識的形成過程,又滲透了探究新知的思考方法,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總之,本節課我在教學設計上重點考慮了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對本課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實現了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