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函數關系的建立的案例一、案例背景分析建立函數關系式,是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第一步,也是函數應用極其重要的關鍵的一步。教材中著重研究分析了兩類問題:一類是根據幾何圖形的性質建立函數關系,這類問題往往學生容易接受,較易上手。另一類問題是需要通過閱讀理解分析出函數關系,這類問題往往需要學生具有較高的理解分析能力,需要加強訓練。在本節中,學生經常會遇到二次函數、分段函數等,所以需要熟練掌握列表達式的能力,并能正確求得函數的定義域。二、案例過程:當我們要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時,首先要把問題中的有關變量及其關系用數學的形式表示出來。通常,這個過程叫做建模。而實踐中的大量問題是變量之間的關系問題,因此建立變量之間的函數關系是很重要的。例1 如圖,一動點P自邊長為1的正方形ABCD的頂點出發, [來源:21世紀教育網]沿正方形的邊界運動一周,再回到A點。若點P運動的路程21世紀教育網為x,點P到頂點A的距離為y。求A、P 兩點間的距離y與點P的路程式 x之間的函數關系式。(1)首先要求學生進行閱讀、理解題意,分析條件和要求的結論,然后去嘗試建模。[來源:21世紀教育網](2)小組進行討論,并且給出建模的函數。第一小組:第二小組:這個結論不對,因為當點P在AB邊上時,y=x教師:第二小組同學講得對。但是還不完整。第三小組:根據點P的不同位置,A、P兩點間的距離變化分段表示。21世紀教育網[來源:21世紀教育網](1)當點P在AB邊上,即0≤x≤1,時,AP=x,∴y=x;[來源:21世紀教育網] (2)當點P在BC邊上,即1定理得.∴;[21世紀教育網] (3)當點P在 CD邊上,即2∴;(4)當點P在AD邊上,即3教師:我們同學通過自己的自主實踐,通過與同學的相互討論、合作,逐步完善結論,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你們積極主動地參與,發現并主動獲取知識,能有效地進行自主合作,從而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教學反思本堂課提供了基本內容的實際背景,反映數學的應用價值,力求通過自主合作使學生體驗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逐步形成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但是在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能建立恰當的函數模型并求解,不會對函數模型的評價分析,怎樣使學生掌握數學建模的一般過程。同時,通過把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逐步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生產生活的實際中去,形成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本堂課中沒有達到預先設計的效果,主要是設計、引導、啟發的不到位,這點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加以改進。[來源:21世紀教育網]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