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論情景創設的有效性新課程理念要求數學教學應重視情景創設,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意義。這一理念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基本落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但是,情景設置的有效性在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中不盡人意,不乏為情景而設情景的狀況,在當前教學研究的重心轉軌到著力提高常態課的質量的背景下,理性認識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對情景設置的有效性的研究尤為必要,以下是筆者在教學和調研的基礎上的一些思考。一、明確情景創設目的是情景有效的前提課堂教學中的情景創設有四個方面的目的:(1)讓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現實意義;(2)由情景的現實意義及挑戰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習動機;(3)通過由情景引發的問題的思考和有效的互動,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4)溫故而知新,找準知識的“最近生長點”。我們在設置情景時,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努力達到這四個方面的目的,衡量一個情景是否有效的標準之一就是看設置的情景是否能達成上述目的。如:課題:中位數和眾數①情境:阿毛有沒有欺騙媽媽嗎?一次數學考試,阿毛得到78分。她聽老師說全班的平均分為77分,所以阿毛告訴媽媽說,自己這次成績在班上處于“中等偏上水平”。你認為阿毛有沒有欺騙媽媽嗎?學生議論后(有的學生說:“沒有”。有的說:“有”),教師給出這次考試的實際成績:全班共29人, 其他同學的成績為1個100分,4個90分, 21個80分,以及一個10分和一個 5分。(點評:通過情境、問題以及有效的互動,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并從知識的“最近點(平均數)”形成和發展新的知識點,揭示了本節課學習的主題)提出問題:(1)在這個問題中平均數還能反映學生得分的一般水平嗎? (2)你認為用哪個數據能反映學生成績的一般水平?又如,課題:代數式。②情境:教師展示幻燈片:一幅魯迅的肖像及詩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教師:今天老師領著大家去游魯迅故居。提出問題:(1)大家知道魯迅紀念館距學校有多少遠嗎?若校車的速度為80千米/小時,那么,經t小時后到達紀念館,求魯迅紀念館距學校的距離為多少千米?……(點評:一改數學課抽象、枯燥乏味的面貌,突出數學是一種文化,從游魯迅亡故居這一事件中,產生和理解代數式的概念)這樣的設計從學生身邊熟悉的情景中,經歷了中位數和眾數這些概念的形成與發展的過程,從而更好地體會和理解數學知識的意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有效的互動,營造了民主的教學氛圍,而且這樣的設計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符合“最近發展區”的原理。二、有效的情景需要高質量的問題一個好的情景必須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密切相關。但是,有了好的情景不一定能達到創設情景的目的,有許多老師設計出了比較好的情景,但課上下來總覺得沒有好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情景后的問題設計出了問題。如以下一節課的情景創設,不僅有一個好的情景,而且老師始終圍繞創設情景想要達到的目的,提出有價值的問題。③(中位數和眾數)情境:招聘啟事 因我公司擴大規模,現需招員工若干名,我公司的收入很高。有意者請于2007年3月6日前到我公司人事部面試。聯系電話:××××××。 公司人事部 2007年2月28日經理說:我公司員工的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資為2000元.員工甲:我的工資是1200元,在公司中算中等收入.員工乙:我們好幾個人工資都是1100元.公司員工的月工資報表一:提出問題:(1)甲說月平均工資2000元對不對呢? (2)你覺得用平均數代表公司的員工工資合適嗎?(3)你認為應該用哪個數據反映員工的平均收入比較合適?通過對情景后極具誘導性的問題的思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認識學習新知識的必要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相反,有些老師由于沒有高質量的問題支撐,不可能使學生通過情景的體驗,對情景中所涉及的數學問題進行理性的思考,從而不可能產生認知上的沖突,激發起學生求知的欲望,情景的趣味性也成了山間云霧,一會就散,情景成了為創設情景而設,成了擺設。三、有效的情景需要體驗和互動情景不僅需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教材內容有著緊密的聯系,而且必須使學生對情景有一定的體驗,進而產生數學化的問題。因為雖然有些情景生活中經常遇到,但對情景中隱含的數學問題學生不易發現。如在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的性質的教學中,把建筑工人用等腰三角形尺及重錘線檢驗橫梁是否水平作為情景,就需要學生首先對檢驗的方法作一體驗,才能產生如何用幾何知識解釋這一現象的學習動機。同時情景和問題需要生生和師生間的互動,只有通過互動才能真正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如:④(中位數和眾數)情境:展開你想象的翅膀有5個人在峙山公園里游玩,他們的平均年齡是20歲,你認為他們的年齡大致是……(七嘴八舌的議論和爭吵,有些學生開始舉例)學生1:這是高三學生,如18、19、20、21、22;學生2:這是一位老爺爺帶著四個孩子在游玩,他們的年齡分別是: 7、8、8、9、68歲提出問題:從學生2的這一組人,(1)平均年齡20歲能代表這群人的實際年齡特征嗎? (2)你認為應該用哪個數據反映這群人的實際年齡特征較好?情境的趣味性,以及學生主體性突現的互動,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自然形成,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的強烈動機。綜上所述,要達到情景創設的目的,設計和教學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興趣性原則。情景應是學生感興趣的;(2)簡潔性原則。為保證重點教學內容的教學時間,應努力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情景導出本節課的主題;(3)最近性原則。必須從學生已有的知識中尋找最近的生長點(或發展區);(4)互動性原則。情景和情景中的問題必須保證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和思考,獲得體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