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堂教學三境界 有效教學”、“高效教學”和“魅力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三種不同境界,并且這三種課堂教學境界是一個漸次遞升的系列層次。一堂課45分鐘,讓教學漸入佳境應該是教師的共同努力。在教學實踐中,我始終認為,真正的教育變革應該是發生在課堂里的,課堂教學應該成為我們落實新課程所有理念和目標的主渠道。在此,我想借用一下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有關詞學研究的“境界”一詞,談談我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教學的一點粗淺看法。 有效教學——課堂教學的第一“境界”,也是第一追求應該是“有效”的,這應該是我們對課堂教學的一個基本期望和底線要求。如果不能保證這個底線,那么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應該被視作是失敗的,甚至是對學生的一種傷害。因為“無效教學”和“低效教學”只能是對學生青春的一種傷害,是對學生生命的一種浪費。那種把推進新課程與教育效果、教學效率相對立起來的觀點,我覺得是不符合辯證法的。 我們都知道,學生在校園里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上度過的,我們的教育目標和教學任務也主要是在這短短的45分鐘內完成的。因而,“上課”是學生主要的校園生活方式,“課”是莘莘學子舒展青春、升華生命的重要過程和載體。這一節一節的“課”,構成了學生成長、成才、成功的人生歷程;構成了學生探索、感悟、升華的生命旅途。然而,遺憾的是,一節“課”的時間只有短短的45分鐘,學生一學期在學校的學習時間也只有那么短短的20周左右,具體到某一學科,課堂學習的時間就更少了。既然如此,我們能夠無視“課”的效果和效率嗎?我們能夠在課堂上無視學生的生命存在,能夠無視學生的人生體悟,能夠無視學生的人格磨練,能夠無視學生的能力生成,能夠無視學生的知識掌握嗎? 實施新課程以來,我們的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被提到了一個空前的廣度和高度,“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維目標的提出,并不是降低了教學要求,放松了質量期望,而恰恰是進一步豐富了教學目標,提高了質量要求。這些目標和任務,都需要各學科在具體而又數量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去貫徹和落實。所以,我們在“課”中能沒有課堂教學的效率觀念,能不考慮課堂教學的效果嗎? 我們強調課堂的“有效教學”,就是要進一步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增強教師課堂教學的時間意識和生命意識,以避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低效”和“無效”等有悖于我們的教育追求和教學規律的行為和做法,進而能夠促進學生的各個方面都有所發展和進步,保證使我們的學生有一定的提高和收益。 所謂“高效教學”,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在單位時間內,即在課堂45分鐘內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我認為,我們平時所說的“輕負擔、高質量、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就是“高效教學”這種課堂教學理念的折射和反映。 但是,“高效教學”不應該僅僅是指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增進,而且還應該包括“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要求。其顯性標志應該是:課堂教學既要有課程內容選擇上的廣度和深度,還要有課程實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適度,更要有課程組織落實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說,“高效教學”的課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維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觸及人格與靈魂。 “魅力教學”一定是“有效教學”甚至是“高效教學”,而且它還不僅僅是從效率和效果層面上值得肯定的“課堂教學”,還應該有“人格”、“個性”、“藝術”、“科學”、“創新”、“發展”等方面的追求和體現。所以說,“魅力教學”的魅力首先在于執教者的“人格魅力”與“學識魅力”所產生的課堂凝聚力;“魅力教學”的魅力其次在于課堂教學彰顯師生“個性魅力”所產生的巨大的課堂迸發力;“魅力教學”的魅力再次在于課堂教學設計精妙的“藝術魅力”所產生的課堂向心力。總之,“有效教學”、“高效教學”和“魅力教學”這三種課堂教學境界是一個漸次遞升的系列層次。我們的廣大教師應該自覺加強理論學習,不斷實踐和反思,切實抓住、抓緊、抓好課堂45分鐘,在課堂教學中積極落實新課程的有關理念和精神,努力使自己的課堂教學不斷登堂入室,漸至教學之佳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