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問題方法比例1.你知道完全平方公式嗎?若知道,請把公式寫出來.34.7%2. 請計算:利用多項式乘法24.5%會運用公式結果正確18.4%結果錯誤16.3%錯用公式36.7%不會做4.1%完全平方公式學習前測完全平方公式學習后測問題結果比例1.下列式子能用完全平方公式計算的是: (填序號).(1) ;(2) ; (3) ;(4) 答對1題25人52.3%答對2題11人23.4%答對3題1人2%都答錯10人21.3%2.根據如圖的圖形面積,可表示的乘法公式是 .回答正確11人23.4%3.計算: (1);(2)答對1題14人29.8%答對2題9人19.1%數學課時學習目標達成反饋卡3.2圓的軸對稱性(1) 【學習目標】1.通過操作、觀察、歸納、猜想的學習活動,經歷探索圓的軸對稱性的過程,理解圓的軸對稱性,初步掌握垂徑定理.2.了解弧的中點、弦心距的概念.初步學會運用垂徑定理解決有關弦、弦心距以及半徑之間的證明和計算問題.3.感受圓的軸對稱性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學習重點】垂徑定理及其應用.【學習難點】垂徑定理的推導. 【學習目標當堂達成反饋題】1.(10分)圓是軸對稱圖形,它的對稱軸有( ) (認識圓的軸對稱性,a)A.1條 B.2條 C.3條 D.無數條2.(20分)如圖,AB是⊙O的直徑,CD⊥AB與E,則下列結論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了解垂徑定理, a) A.CE=DE B.弧BC=弧BD C. 弧AC=弧AD D.OE=BE3.(20分) 已知⊙0的半徑為13,一條弦的AB的弦心距為5,則這條弦的弦長等于 . (垂徑定理的簡單應用,b)4.(20分)如圖,水平放置的一個油管的截面半徑為13cm,其中有油部分油面寬AB為24cm,求截面上有油部分油面高CD的長(單位:cm). (垂徑定理的簡單應用,b)5.(30分) 如圖,已知線段AB與⊙O交于C,D兩點,且OA=OB.求證:AC=BD. (垂徑定理的簡單綜合應用,b) 提高題:(10分,不記入基本分)在⊙O中,弦AB∥CD,AB=24,CD=10, 弦AB弦心距為5,,則AB與CD之間的距離是 . (垂徑定理的綜合應用,c)【學習目標達成評價】 .案例: 一位學困生課后的訪談 師:你什么時候知道了完全平方公式? 生:原來不知道,老師講完后才知道完全平方公式是. 師:在做練習過程中你做錯了哪些題,怎么想的?生:計算時中間的符號錯了; 最后一項寫成,應該是,忘了平方.師:后測練習①你是怎么想的?題目:下列式子能用完全平方公式計算的是 (填序號)(1); (2);(3);(4). 生:選(1).師:為什么呢?生:找到1個后就不看了(學生根據經驗誤認為是單選題).師:是否還有?生:(2)、(4)要提出負號,我不太會.教師為進一步了解學生對公式的理解層度,現場又出了一題.學生的計算過程如下:=.從訪談結果分析,中下學生對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是表面和膚淺的,對公式中字母所代表的意義是模糊的,對公式的結構特征也是不清晰的.由此思考,怎樣讓中下學生真正理解完全平方公式?教材把差的完全平方公式統一成和的完全平方公式是否適合他們呢?通過訪談,教師不僅了解了學生的真實想法,對新知的理解程度,還能及時進行針對性的糾錯,以彌補學生的認知缺陷,還能師生之間彼此心靈的交流,思維的碰撞.分式符號處理簡單問題復雜化師:從美學的角度我們要做什么工作?生1:分子、分母的負號可以取掉?師:依據呢?生1: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質,分子、分母都乘于。師:、、三個式子有怎樣的關系? 教師說明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號,教師讓學生思考生2:相等。從到分子分母同乘以得到的。從到學生感到有的茫然,教室里顯得沉悶。此時一位學生非常興奮好象發現了什么。生3:可看作。 多么精彩的回答,此時又有學生要回答。生4:老師我還有另外的想法,可以看作,根據有理數的法則,異號兩數得負,所以結果是負的。師:觀察=,==,你發現分式的符號變化有什么規律?請前后兩位同學合作探究。 兩分鐘后生5:分子、分母、分子本身的符號中有1個負號得負,有2個負號得正。多么精辟的回答。生6:有奇數個負號得負,有偶數個負號得正。 兩位學生已經總結了一般規律,老師為了進一步總結規律,納入到教學預設法則之中。師:分式符號的法則,分式的分子符號、分母符號與分式本身的符號,同時改變其中的任何兩個,分式的值不變。教室里再次出現沉悶,學生感到有點迷惑。課件25張PPT。 有效教學,緣于讀懂學生 交流話題 讀懂學生的現狀 讀懂學生的價值 讀懂學生的策略babcd一、讀懂學生的現狀一、讀懂學生的現狀 ●對“教”的研究勝過于對“學”的研究 ; 教學的核心要素:教材、教師、學生 學生是不斷發展的,最難把握的 ●對“學生”的整體研究勝過于對個體差異的研究; ●對學生的研究缺乏必要的理論支撐和操作策略。 1.從現代教育的核心價值分析: 以學生發展為本2.從學生的學習與認知發展分析: 原有的認 知是發展的基礎3.從數學學科特點分析: 數學化過程4.從教學效果分析:成功的教育離不開研究學生5.從教師專業發展分析:研究學生是提升教師職業能力的關鍵要素 學生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研究學生不是給教育附加的任務,而是教育原始的起點,就像醫生要研究病人,教師也必須研究學生,這是教師最基本的能力. 尹后慶(上海市教委副主任)三、讀懂學生策略 課前,讀懂學生的基礎 課中,讀懂學生的思維 課后,讀懂學生的收獲1.讀懂學生已有的基礎,找準教學起點 知識、技能基礎經驗基礎(學習經驗、生活經驗)已有基礎 如果我不得不將教育心理學還原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根據學生的原有知識狀況進行教學. --奧蘇貝爾 案例2 完全平方公式你了解多少?(1)你知道完全平方公式嗎?若知道,請把公式寫出來。(2)請計算: 前測統計.doc 2.讀懂學生的學習需求,把握學習難點 興趣點難 點最近發展區學習需求案例3 函數概念教學難點在哪里?難點:對函數概念的本質理解原因 :(1)從常量到變量,從具體到抽象,從學習內容而言是質的飛躍,對學生的認知水平有較高要求;(2)學生對函數概念的初始理解一變量隨著另一變量的變化而變化(一對一的關系)解決策略:設計關鍵性事件 案例3 函數概念教學難點在哪里? 舉三反一:提供典型豐富的具體例證,經歷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的過程,抽象本質屬性。 加油量與所需金額的關系; 一天中,溫度與時間的關系; 期中考試中,某班學生的學號與成績的關系。舉三反一:提供典型豐富的具體例證,經歷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的過程,抽象本質屬性(對應關系)。6.27舉一反三:突出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數字游戲:用x表示左邊的數字,用y表示右邊的數字,那么變量y是否是變量x 的函數? 左邊的數都減去2后得到右邊的數 左邊的數平方后得到右邊的數 3.讀懂學生的差異,把握教學彈性 學生差異 (沒有差生,只有差異! ) 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 不同學業層次的學生; 不同個性特征的學生; 不同學習特點的學生; 研究的方法 觀察 訪談 作業分析 問卷調查 課前前測 先前經驗 讀懂學生的精彩 不同思路 不同解法 獨特觀點 讀懂學生的疑難 思維的受阻情況 思維的受阻情況 讀懂學生的情緒變化 解決策略: 創設寬松、民主的和諧學習環境 ; 關注動態生成的意識和智慧; 捕捉學生的內心世界與認知狀態; 適時調整教學方案以適應學生的需要。案例4 簡單問題復雜化 簡單問題復雜化.doc 學習收獲: 目標達成情況 學習得失與感受方法與形式: 后測、課后訪談、面批作業、數學周記、作品展示等。案例5 設計目標樣題,當堂反饋 南潯區初中數學以實施省教研課題《初中數學“目標導學,分層達標”的研究與實踐》為動力,自行設計學習目標達成反饋卡,強化師生的目標意識。 數學課時學習目標達成反饋卡.doc 案例6 一位學困生課后的訪談 案例6 一位學困生課后的訪談.doc結束語 學生好比一本書,且是一本時刻變化的書,需要教師耐心地讀,細細地品味,乃至欣賞。 分享經驗:教學設計十個注意點 突出數學本質的魂,形成整體設計的鏈, 設計課堂教學的點,突出教學方法的變, 給予學生發展的臺,貫穿教學設計的趣, 調節課堂氣氛的情,把握課堂教學的度, 充分利用教學的時,關注課堂教學的量。祝各位 事事稱心處處順心時時開心謝謝敬請批評指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前測統計.doc 數學課時學習目標達成反饋卡.doc 案例 一位學困生課后的訪談.doc 簡單問題復雜化.doc 讀懂學生.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