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在小學數學中如何探索教學新路注重培養武平鎮龍坦完小:胡明蘭隨著新一輪課改的進行,傳統意義上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將被師生互學所代替,使師生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共同學習,共同開發,老師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和完善自己。在新課程中,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那么如何探索教學新路,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呢?我的觀點是應從課堂教學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說處處有數學。要根據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捕捉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特別是低年級教學,老師更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捕捉生動有趣、直觀形象充實教學活動。如運用故事、做游戲、猜迷語等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的接受知識。如在教學時間單位時,首先這樣問一下:1、爸爸媽媽一天工作多少個小時?2、我們上一節課是用多長時間呢?3、我們計算一道簡單的數學題要用多長時間呢?我提出這三個小問題之后學生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同學們都說得非常好,有的說:“爸爸媽媽每天要工作8小時,非常辛苦。我們不能依靠他們,要學會獨立。”還有的說:“我們要正確認識時間,合理利用時間。”接著再提出為什么要好好利用時間呢?學生想一想之后回答說:時間十分寶貴,只有好好利用、合理安排時間才能學習好、工作好。更不敢相信有的學生會說出“今天過去了就永遠打不到今天了,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進而讓學生認識時間。明確珍惜時間的重要性。這樣既對學生傳授了知識,又進行了教育,使學生在情趣中學習,達到了預想效果。契機培養學生觀察,想像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由其是低年級,動手操作、合作交流、進行觀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我們要讓學生要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觀察想像、認真思考等來獲取知識半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例如:在教幾種圖形認識進,我首先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導出幾種圖形用所相應的實物形體。并要求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舉例說明:如長方體象什么圖形,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各象什么圖形,培養學生觀察想像能力。然后讓學生用語言描繪幾種圖形。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最后讓學生把幾種圖形組合起來。能組合各種實物一個學生組幾個同學看或幾個同學組一圖形,并說明組成的圖形是什么實物,這個實物是幾咱圖形組成的,像什么?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組合全作意識,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還訓練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知識以游戲方式效果更好根據少年兒童天真好動、喜愛玩的特點,在知識時在課堂上應叫學生玩起來、動起來,使他們在玩中學,在動中得到鍛煉。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多以游戲方式傳授知識,訓練效果會更好。例如在學習10以內的加法時,我組織學生參加這樣一個游戲:把10個孩子組成一組,每個人手中拿一張帶有數字的卡片,讓學生找朋友,3個也可以組成一個10、2+8=10等,哪組交的朋友多給獎勵,差一點給予幫助和鼓勵。使學生在游戲中學知識,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在學習“10以內的減法”時進行小猴子摘桃子的游戲,在黑板上畫一棵大樹,樹上結10個大桃子(用紙板做的)學生戴上小猴子面具。“小猴子”來到大樹上摘下幾個桃子并用語言敘述,樹上有幾個桃子,一只猴子摘下了幾個還剩下幾個?然后讓一只小猴子解答。這樣既形象地訓練了學生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學數學中,注重培養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小學數學來說,學生在評議表達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不單純是語文學科應注重,小學數學更應注重,因為知識之間是融會貫通的,它們之間是存在一定聯系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的一種交流方式,是交往就離不開語言。在數學課上,每一道題每一個圖形、每一個長度單位等都是靠師生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在每一節課,教師都應讓學生充公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用生動的語言概括每一道題、每一個圖形、每一個長度單位所表示意義說得越具體越好,這樣學生的語言表達可以隨時得到訓練,所以任何學科的教師都不應該錯過這樣的機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