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第一課我的家在哪里教材解讀七年級歷史和社會,主要通過對自然環境和人(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環境的學習認識我們生活的世界,大家可以把書翻到目錄部分一共分為四個單元,人在社會中生活,人類共同生活的世界.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和文明的中心-城市.教學目標知識技能目標過程性目標預習作業課本課后作業作業本教學板塊教師“教”內容設計學生活動設計一.從社區看我家新課導入展示社區活動圖片,進行導入我們知道人是群居動物,共同生活在社區當中.社區是由什么組成的呢 人基礎設施人際關系等等社區是社會生活的共同體。那里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區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關的利益和比較密切的交往。各位同學也都來自不同的社區,那么,有這樣一( http: / / www.21cnjy.com )個問題,該如何向外來的朋友介紹自己家的位置 讓他熟悉你們的社區呢 誒通過平面圖,同學很好的對課文進行了預習,這個習慣很不錯平面圖可以是這樣的這樣的也可以是這樣的,可以讓我們通過平面模象圖認識到現實環境翻開課本第四頁,我們來對比一下杜鵑和王朋畫的平面圖,找找看有什么不同 課堂活動,請幾位學生回答兩幅平面圖的區別最后進行引導歸納方向不同,我們就不能確切的了解事物的相對位置比例尺不同,各個景物的大小就無法清楚的認識圖例不同則不容易辯識,規范的平面圖繪制,要求方向.比例尺.圖例注記統一,第五頁明陽小區的平面圖,就可以對明陽小區有清楚的認識那我們接下來就仔細講講平面圖或者地圖的方向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如何判別方向 太陽升( http: / / www.21cnjy.com )起的方向是東邊北斗星的方向是北邊還有沒有 樹的年輪較密的是北面稀疏的是南邊植被茂盛的方向是南邊荒蕪的地方是北面那么在地圖上,我們要如何進行方向判讀呢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經緯網指向標第一種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 http: / / www.21cnjy.com )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在沒有任何指向標,也沒用經緯網的情況下,每個方向九十度,八個方向的話就再加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每個方向四十五度通常呢,我們用英文縮寫來表示n-北s-南e-東w-西天鵝館在長頸鹿觀的什么方向 大象館在河馬觀的什么方向呢 那么第二種呢,就是指向標定位法,地圖中( http: / / www.21cnjy.com )標明確定的方向,比如這種,首先呢,要補齊方向指標,然后呢,我想知道林地在村莊的什么方向 怎么判斷比較準確 將指向標的線用虛線進行延伸,就可以大概判斷方位,那么河流的流向是什么 請同學回答自南向北再來看另一幅圖,首先我們確定方向(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哪里 箭頭朝向的方位是北,那么東南西是不是可以確定了?那我請同學來幫幫這個人,從醫院到郵局,根據這個地圖,要怎么走第三種,在地圖中也十分常見,根據經( http: / / www.21cnjy.com )緯網判斷方向,經線指向南北,緯線指向東西,我們可以以零度緯線為x以經線為y形成一個坐標軸上北下南方向/比例尺/圖例注記是平面圖,在生活中我( http: / / www.21cnjy.com )們更常用的地圖的基本要素,我們把第四頁最后一段話劃一下,也就是說,方向比例尺圖例注記這三個要素有所缺失的話,平面圖所要傳達的信息就會模糊/甚至失真,繪制平面圖最重要的是什么 板書設計板書第一課我的家在哪里平面圖-地圖方向比例尺圖例教學反思方向比例尺圖例注記這三個要素有所缺失的話,平面圖所要傳達的信息就會模糊/甚至失真,繪制平面圖最重要的是什么 課題第一課《在社區中生活》第二課時教材解讀區域聯系的內容與形式包括人( http: / / www.21cnjy.com )員流動、物資與文化交流、信息擴散等,現代社會的區域發展離不開區域聯系。在具體講解時,要貫徹“因地制宜”原則,引導學生聯系自身所在的社區,主動深入社區,畫出自身所在社區的簡易圖,感悟社區功能,剖析現實社區中的諸多問題,增強責任意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社會實踐能力。教學目標知識技能目標1.知道社區的各個功能,感受社區的生活;2.從自己所在的社區入手,體會社區生活的豐富多彩。過程性目標1.通過繪制自己社區的平面圖,體會社區的功能;2.嘗試從不同角度綜合多種知識去探究問題,提高參與社會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預習作業課本課后作業作業本教學板塊教師“教”內容設計學生活動設計1.復習導入:【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地圖的相關知識,你知道畫一幅明確的地圖必須具備哪三個要素嗎?【預設生】: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過渡】:我們已經學習了如何畫一張簡單的地圖。下面,請同學們就你所居住的社區環境描繪一張簡易圖,里面有些什么要標注清楚。教學環節一:畫一畫,說一說過程:給學生5分鐘左右的時間繪制自己所在的社區。畫完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所在的社區主要有哪些設施。找一找:【師】從剛才幾位同學的描述中,同學們可以發現你們居住的社區有哪些共同點呢?【總結】我們在社區中生活,發現社區里有居委會、商店、郵局、醫院、學校等等。教學環節三:七嘴八舌學生討論:我們雖然生活在社區里,但很容易忽略社區的作用,仔細想一想,親身經歷或親眼看見的社區為我們做了什么?【生略】【總結】是的,不管是在農( http: / / www.21cnjy.com )村還是城市,我們都能感受到社區給我們的服務(送報、送信、購物、清潔、菜場、學校等等),這些都是社區為我們做的,也反映了社區的各個功能——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教學環節四:綜合探究閱讀書本P7圖1-9至圖1-11,小組討論:問題一:觀察書本上四幅圖,他們在做什么?問題二:相對應地反映了社區的什么功能??問題三:聯系上課開始時同學介紹自己家所在的情況,想一想你所在的社區有哪些功能?具體表現是什么?教學環節五:觀察圖1-12至圖1-15,說一說:①生活在這樣的社區中,人們能享受哪些社區生活?【歸納】:居民可以享受多種多樣的社區生活,包括節日生活、經濟生活、體育生活和文化生活等。②向同學介紹一下你所居住的社區,它有什么特點,在生活上有哪些方便或不便之處。“出謀劃策”:剛才我們發掘了社區不方便的地方,你作為社區的主人想想如何完善這一系列不便之處呢?6.課堂小結:希望同學們通過學習本堂課的內容,來了解社區的各項功能及社區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自己的建議,為社區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7.作業布置:作業本P3-4是的,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城市,我們都能感( http: / / www.21cnjy.com )受到社區給我們的服務(送報、送信、購物、清潔、菜場、學校等等),這些都是社區為我們做的,也反映了社區的各個功能——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板書設計社區的功能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管理功能在社區中生活社區的生活豐富多彩加強對社區的認同感教學反思希望同學們通過學習本堂課的內容,來了解社區的各項功能及社區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自己的建議,為社區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課題第二課第三課時《往來在區域之間》教材解讀教材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以日常見到的商( http: / / www.21cnjy.com )品為切入點,讓學生感受到原來區域間的商品交流就在身邊,發現區域間存在的客觀聯系,理解差異產生交流的需要。通過教材14-15頁的幾張插圖,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區域間的交流還存在于很多方面。最后通過一個活動題的形式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入地客觀地了解自己生活的區域,發現本地區的優勢和劣勢,從而得出區域間應加強聯系、優勢互補、共同繁榮的結論教學目標知識技能目標1.能通過觀察身邊實例,列舉出不同區域在人員流動、物資交流、信息傳播、文化融合等方面的聯系。2.學會做簡單的社會調查,在收集資料和社會調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過程性目標1.通過社會調查、收集資料等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理解區域間交流的必要性。2.通過要求學生列舉生活實例,培養其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習慣和能力。預習作業課本課后作業作業本教學板塊教師“教”內容設計學生活動設計1.導入新課:展示課題:《往來在區域之間》檢查學生社會調查結果:要求同學們去附近超市調查一些商品的原產地,大家調查的結果如何呢?(學生展示成果)2.教學環節一:社區小調查過渡:同學們展示的很多商品的原產地不是我們平湖本地產的,這些商品來自我國各地。甚至還有一些進口商品。設問:請同學們說說為什么這些東西本地不能生產呢?教學方式:(1)教師提問,學生思考。(2)教師及時捕捉學生回答中的精要內容或通過指導學生概括性回答展示主要問題。教學預設:因為各地的自然條件不同。片段小結:由于各地的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有所不同。3.教學環節二:區域的交流過渡:由于各地的物產不同,我們可以買到海南的椰子,黑龍江的木耳,新疆的葡萄干等。設問1:那請同學們說說為什么要調運外地商品?教學方式:(1)教師提問,學生思考。(2)教師及時捕捉學生回答中的精要內容或通過指導學生概括性回答展示主要問題。教學預設:因為要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片段小結:因為人們物質生活的需求,各區域之間發生聯系,從而實現優勢互補。設問2:觀察教材14、15頁的圖1-29、1-30、1-31,思考:區域間的聯系僅限于物產方面嗎?教學方式:(1)教師提問,學生思考。(2)教師及時捕捉學生回答中的精要內容或通過指導學生概括性回答展示主要問題。教學預設:不止在物產方面,還在信息、物資、人員等方面。(這個問題學生歸納起來有點困難,需要教師做引導。)片段小結:區域間聯系不僅限于物產方面,還在于人員、信息、物資、技術等等。設問3:交流的區域可以包括哪些方面?請同學談談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聽到的區域之間在信息、經濟、文化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并用具體事例加以說明。教學方式:(1)教師提問,學生思考并討論。(2)教師及時捕捉學生回答中的精要內容或通過指導學生概括性回答展示主要問題。教學預設:包括城鄉之間,鄉村與鄉村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片段小結:區域間交流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說外出工作、求學,外地人到本地經商等。設問4:假如將超市里的外地商品剔除,將外來人員趕出本地區,我們平湖會出現怎樣的情況?教學方式:(1)教師提問,學生思考。(2)教師及時捕捉學生回答中的精要內容或通過指導學生概括性回答展示主要問題。教學預設:我們講買不到其他地區的商品,很多工作將無人從事……(初一學生的語言組織歸納能力還較欠缺,陳述觀點的時候需要教師加以點撥和糾正。)片段小結:同學們的想象力很豐富。要(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將超市里的外地商品剔除,將外來人員趕出本地區,那我們平湖人民的物質生活需求就無法得到滿足,而勞動力和人才的流失也會導致很多工廠無法正常運營,經濟就會停滯不前。所以,正是因為區域間有差異,才有交流的必要,區域間的交流和互補,可以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求。設問5:以四人小組為一個單位,大家積極討( http: / / www.21cnjy.com )論:以我們平湖地區為例,談談平湖有什么優勢和劣勢,再列舉本地與外地之間交流合作的事例,嘗試填寫表格。教學方式:(1)教師提問,學生討論并填寫討論結果。(2)教師及時捕捉學生回答中的精要內容或通過指導學生概括性回答展示主要問題。教學預設:優勢有經濟較為發達、勞動力( http: / / www.21cnjy.com )眾多、文化底蘊深厚……;劣勢: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合作的事例:我們平湖的公司出資在西部地區建工廠,向一些技術短缺的地區提供技術支持,西部的天然氣已經進入平湖的很多家庭……片段小結:正是因為我們有經濟和技術優勢(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們可以向外地輸出資金和技術,我們平湖有資源劣勢,所以才接上了西部的天然氣管道。只有各地間加強聯系、優勢互補,才能共同繁榮。4.課堂小結:希望同學們都能做( http: / / www.21cnjy.com )個有心人,在學習之余做一些社會調查研究,然后以文字形式寫信給政府領導,提出我們的建議,為我們的社區、我們的家鄉經濟和社會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5.拓展運用:假如你不是平湖本地的學生,請結合你家鄉的實際情況,談談你家鄉的優勢劣勢,并說說怎樣與外地合作交流。6.作業布置:作業本P9-11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設計意圖:通過活動旨在讓學生自主發現區( http: / / www.21cnjy.com )域間存在的客觀聯系,理解區域差異產生交流的需要,引導學生感受體會區域間存在著聯系,而且這種聯系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設計意圖:通過設問使學生明白區域間產生聯系的必要性。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設問和學生觀察教材插圖,(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思考,旨在培養學生根據材料進行整理歸納的能力,從而自主發現區域間存在的多方面聯系。設計意圖:要求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實例,幫助其培養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同時通過教師聯系時事來引導,可使其養成關注國家大事的習慣。設計意圖:通過討論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區域交流的必要性。設計意圖:通過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入了解自己生活的區域,發現本地的優勢和劣勢。從而得出區域間應加強聯系、優勢互補、共同繁榮的結論。板書設計1.2.3往來在區域之間1、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區域間交流的原因2、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區域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教學反思希望同學們都能做個有心人,在( http: / / www.21cnjy.com )學習之余做一些社會調查研究,然后以文字形式寫信給政府領導,提出我們的建議,為我們的社區、我們的家鄉經濟和社會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課題第二課《鄉村與城市》城市聚落教材解讀教學目標知識技能目標知道城市的產生及功能; 比較城市和鄉村聚落的景觀差別、居民生活內容的異同。。過程性目標通過視頻、圖片,觀察比較來區別不同聚落的特征,培養應用比較法分析問題的能力。預習作業課本課后作業作業本教學板塊教師“教”內容設計學生活動設計教學過程一、 感情調節問:城市聚落是怎么形成的?①灌溉農業發達地區②農業技術得以創新③出現勞動分工,集市開始出現④集市逐漸演變為城市小結:城市聚落是在鄉村聚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二、 自學自學內容:觀看視頻并結合課本P11總結城市聚落景觀的特點?知者加速: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景觀特點呢?三、 釋疑城市聚落的景觀特點:密集分布的住宅樓群縱橫交錯的交通網絡人群熙攘的商業中心規模宏大的公共建筑錯落有致的林園綠地……四、 互幫小組交流討論:“北京市有哪些功能區”。知者加速:你還知道城市有哪些功能區嗎?小結:任何一座城市的功能都不是單一的,而是集多種功能于一體。五、 城市聚落的生產和生活問:(想象)生活在城市中的你會從事什么工作?你的生活會是怎么樣的?小結:城市居民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可享受各種各樣的物質、精神和文化方面的生活。六、小結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七、當堂檢測八、布置作業《課時特訓》小組交流討論:“北京市有哪些功能區”。知者加速:你還知道城市有哪些功能區嗎?板書設計(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學反思希望同學們通過學習本堂課的內容,來了解社區的各項功能及社區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自己的建議,為社區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課題第一單元第二課《鄉村聚落》教材解讀第二課《鄉村與城市》是對第一課內容的拓( http: / / www.21cnjy.com )展和延伸。認識社區是認識社會、參與社會生活的起點,它以學生感受、觀察、思考社會生活為起點,引導學生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區域類型以及區域間的差異與聯系,從而使學生初步形成區域間的差異和聯系的觀點。教學目標知識技能目標1.知道聚落的含義及類型。2.比較鄉村聚落的景觀特征和生活內容的異同。3.說出影響聚落特征差異的自然和人文因素。過程性目標1.通過比較來區別不同鄉村聚落的特征,培養應用比較法分析問題的能力。2.學會做簡單的社會調查,正確分析地理環境對聚落的影響,培養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3.運用地理景觀圖,培養觀察能力,通過對圖中所表現出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的描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地理思維能力。預習作業課本課后作業作業本教學板塊教師“教”內容設計學生活動設計(一)用生活景觀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感性認識導入新課: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生活照片(要求突出景觀),讓其他同學猜猜是哪里?然后進行分類。從而引出聚落及分類。(二)運用景觀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形成正確的地理概念(承接)從剛才的照片中找出鄉村聚落有哪些景觀?有哪些配套設施 周圍環境怎么樣?鄉村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是怎樣的?1、村落的分布、形態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學生活動──探究式討論學習)討論材料一:圖1-17和1-18及書本相關文字。討論題:(1)觀察兩圖的村落分布形態有什么不同,與周圍環境有什么關系。 (2)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聚落?(小結)一個村落的平面形態,決定于所處(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地理環境,如地勢起伏高低、地形是否平坦及開闊程度,尤其是要看用水是否方便。因為大多數村落在形成的早期,生產力水平較低,更談不上科學技術,逐水、田而居就成為第一要因。所以,一些村落就在河流兩岸、湖泊附近定居下來,并發展到今天。(補充資料)一些反映空間形態的景觀圖加深理解2、村落中的房屋建筑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討論材料二:圖1-19和1-20及書本相關文字。(1)房屋屋頂的形狀有什么區別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區別?(2)房屋墻體的厚度有什么區別,為什么?(3)建筑材料有什么區別,為什么?(補充資料)不同地區不同建筑風格的景觀圖( http: / / www.21cnjy.com )(利用反差強烈的圖片,會有深刻的印象) (小結)同是鄉村村落,由于各地自然環境差異很大,各民族的生活習俗、歷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聚落在發展過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風格,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環境而異。(三)運用地理景觀圖,幫助學生逐步形成地理思維能力(承接)其實聚落不僅僅是人們的居住地,人們在聚落中還可以進行各種生產勞動和社會活動,聚落的范圍要大于居所的范圍。3、鄉村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與自然環境的關系。閱讀圖1-21,思考:鄉村聚落中,按人們所從事的生產活動,可以分為哪幾種類型?同樣是生活在鄉村聚落的人們所從事的農業活動也(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很大的差異(展示四類鄉村聚落圖片,提問圖中人們從事的是哪一種生產活動?學生觀察得出鄉村聚落的四種類型。)教師總結:通過對以上四幅圖的觀察與分析我們知道,鄉村聚落依據生產方式的不同可分為農村、牧村、漁村和林場。(四)拓展延伸,進一步提高學生地理思維能力(活動)請用文字或圖畫的形式設計出你( http: / / www.21cnjy.com )們認為很合理的鄉村聚落模式。(從地形和地勢、土壤、水文、資源、交通等方面);這種理想的鄉村聚落和現實的有什么不同?你受到什么啟發?設計意圖:“學習是一種真實情境的體驗”( http: / / www.21cnjy.com )。通過設計,真切感受村落的分布與周圍環境的聯系。使學生關注自己身邊的人和物,培養學生愛家鄉的情感。另外,從不同中認識到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作業)1、通過各種渠道查閱平湖地區有哪些有特色的傳統聚落?2、如果你是平湖市建設規劃局的領導,你將如何開發或保護這些傳統聚落?設計意圖:學會做簡單的社會調查,在收集資料和社會調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設計意圖:從身邊生活入手,切入主題( http: / / www.21cnjy.com ),使學生一目了然,有助于激發學生興趣,增強求知欲,拓展視野。設計意圖:通過景觀圖還原地理知識,而且還(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培養學生運用地理圖像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從形象的、感觀的具體事物入手,逐步形成抽象的、理性的地理科學知識。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發展了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結合。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建筑景觀的哪些方面看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學會分析建筑景觀和環境的相關性——房屋屋頂的形狀與當地的降水有關,墻體的厚度與當地的氣溫有關,從而形成地理學板書設計(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學反思(小結)不管怎樣,心目中的村落應該符( http: / / www.21cnjy.com )合人地和諧的觀念,而現階段我國開發了一個又一個古村落,我們心目中的古村落也正在逐步地變化。村落的出現是伴隨著人口的聚居逐漸形成的,村落的人口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下一步是不是就會形成城市呢?答案我們下節課揭曉。課題第二課第三課時《往來在區域之間》教材解讀教材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以日常見到的商( http: / / www.21cnjy.com )品為切入點,讓學生感受到原來區域間的商品交流就在身邊,發現區域間存在的客觀聯系,理解差異產生交流的需要。通過教材14-15頁的幾張插圖,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區域間的交流還存在于很多方面。最后通過一個活動題的形式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入地客觀地了解自己生活的區域,發現本地區的優勢和劣勢,從而得出區域間應加強聯系、優勢互補、共同繁榮的結論教學目標知識技能目標1.能通過觀察身邊實例,列舉出不同區域在人員流動、物資交流、信息傳播、文化融合等方面的聯系。2.學會做簡單的社會調查,在收集資料和社會調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過程性目標1.通過社會調查、收集資料等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理解區域間交流的必要性。2.通過要求學生列舉生活實例,培養其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習慣和能力。預習作業課本課后作業作業本教學板塊教師“教”內容設計學生活動設計1.導入新課:展示課題:《往來在區域之間》檢查學生社會調查結果:要求同學們去附近超市調查一些商品的原產地,大家調查的結果如何呢?(學生展示成果)2.教學環節一:社區小調查過渡:同學們展示的很多商品的原產地不是我們平湖本地產的,這些商品來自我國各地。甚至還有一些進口商品。設問:請同學們說說為什么這些東西本地不能生產呢?教學方式:(1)教師提問,學生思考。(2)教師及時捕捉學生回答中的精要內容或通過指導學生概括性回答展示主要問題。教學預設:因為各地的自然條件不同。片段小結:由于各地的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有所不同。3.教學環節二:區域的交流過渡:由于各地的物產不同,我們可以買到海南的椰子,黑龍江的木耳,新疆的葡萄干等。設問1:那請同學們說說為什么要調運外地商品?教學方式:(1)教師提問,學生思考。(2)教師及時捕捉學生回答中的精要內容或通過指導學生概括性回答展示主要問題。教學預設:因為要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片段小結:因為人們物質生活的需求,各區域之間發生聯系,從而實現優勢互補。設問2:觀察教材14、15頁的圖1-29、1-30、1-31,思考:區域間的聯系僅限于物產方面嗎?教學方式:(1)教師提問,學生思考。(2)教師及時捕捉學生回答中的精要內容或通過指導學生概括性回答展示主要問題。教學預設:不止在物產方面,還在信息、物資、人員等方面。(這個問題學生歸納起來有點困難,需要教師做引導。)片段小結:區域間聯系不僅限于物產方面,還在于人員、信息、物資、技術等等。設問3:交流的區域可以包括哪些方面?請同學談談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聽到的區域之間在信息、經濟、文化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并用具體事例加以說明。教學方式:(1)教師提問,學生思考并討論。(2)教師及時捕捉學生回答中的精要內容或通過指導學生概括性回答展示主要問題。教學預設:包括城鄉之間,鄉村與鄉村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片段小結:區域間交流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說外出工作、求學,外地人到本地經商等。設問4:假如將超市里的外地商品剔除,將外來人員趕出本地區,我們平湖會出現怎樣的情況?教學方式:(1)教師提問,學生思考。(2)教師及時捕捉學生回答中的精要內容或通過指導學生概括性回答展示主要問題。教學預設:我們講買不到其他地區的商品,很多工作將無人從事……(初一學生的語言組織歸納能力還較欠缺,陳述觀點的時候需要教師加以點撥和糾正。)片段小結:同學們的想象力很豐( http: / / www.21cnjy.com )富。要是將超市里的外地商品剔除,將外來人員趕出本地區,那我們平湖人民的物質生活需求就無法得到滿足,而勞動力和人才的流失也會導致很多工廠無法正常運營,經濟就會停滯不前。所以,正是因為區域間有差異,才有交流的必要,區域間的交流和互補,可以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求。設問5:以四人小組為一個單( http: / / www.21cnjy.com )位,大家積極討論:以我們平湖地區為例,談談平湖有什么優勢和劣勢,再列舉本地與外地之間交流合作的事例,嘗試填寫表格。教學方式:(1)教師提問,學生討論并填寫討論結果。(2)教師及時捕捉學生回答中的精要內容或通過指導學生概括性回答展示主要問題。教學預設:優勢有經濟較為發達、勞動力眾多、(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化底蘊深厚……;劣勢: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合作的事例:我們平湖的公司出資在西部地區建工廠,向一些技術短缺的地區提供技術支持,西部的天然氣已經進入平湖的很多家庭……片段小結:正是因為我們有經濟和技術優勢,我們(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向外地輸出資金和技術,我們平湖有資源劣勢,所以才接上了西部的天然氣管道。只有各地間加強聯系、優勢互補,才能共同繁榮。4.課堂小結:希望同學們都能做個有心人,在學( http: / / www.21cnjy.com )習之余做一些社會調查研究,然后以文字形式寫信給政府領導,提出我們的建議,為我們的社區、我們的家鄉經濟和社會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5.拓展運用:假如你不是平湖本地的學生,請結合你家鄉的實際情況,談談你家鄉的優勢劣勢,并說說怎樣與外地合作交流。6.作業布置:作業本P9-11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設計意圖:通過活動旨在讓學生( http: / / www.21cnjy.com )自主發現區域間存在的客觀聯系,理解區域差異產生交流的需要,引導學生感受體會區域間存在著聯系,而且這種聯系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設計意圖:通過設問使學生明白區域間產生聯系的必要性。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設問和學生觀察( http: / / www.21cnjy.com )教材插圖,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思考,旨在培養學生根據材料進行整理歸納的能力,從而自主發現區域間存在的多方面聯系。設計意圖:要求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實例,幫助其培養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同時通過教師聯系時事來引導,可使其養成關注國家大事的習慣。設計意圖:通過討論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區域交流的必要性。設計意圖:通過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入了解自己生活的區域,發現本地的優勢和劣勢。從而得出區域間應加強聯系、優勢互補、共同繁榮的結論。板書設計1.2.3往來在區域之間1、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區域間交流的原因2、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區域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教學反思希望同學們都能做個有心人,在學習之余做一些( http: / / www.21cnjy.com )社會調查研究,然后以文字形式寫信給政府領導,提出我們的建議,為我們的社區、我們的家鄉經濟和社會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課題綜合探究一教材解讀本課時是七年級歷史與社會上冊第一單元《( http: / / www.21cnjy.com )人類在社會中生活》的綜合探究部分。從教材內容結構分析上看,是對第一課地圖三要素教學內容的補充和運用,擴充地圖的基本知識,旨在讓學生學會閱讀等高線地形圖和生活中會遇到的各類地圖等,通過情境的設置,介紹不用種類的地圖及其用途,讓學生學會觀察地圖,開動腦筋,做出決策,從而理解地圖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意義。教學目標知識技能目標了解地圖的基本種類;學會根據實際情況正確選擇不同比例尺的地圖。過程性目標通過具體的地圖閱讀、比較,提高觀察、閱讀和運用地圖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問題,完成探究任務,能夠從不同種類的地圖中獲取信息。預習作業課本課后作業作業本教學板塊教師“教”內容設計學生活動設計活動1【導入】課前先學任務1、觀察《我們學校的平面圖》(衛星拍攝),嘗試將平面衛星圖轉畫成平面簡圖。設計意圖:嘗試畫平面簡圖,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有一定難度,不要求所有學生都能畫的完全到位。2、完成一份鞏固性的導學案。附:導學案中活動設計部分(1)計算:若你家到學校的距離是2000米,畫在圖上只有2厘米,這張圖的比例尺是多少?(2)根據一張地圖的比例尺,我們可以知道哪些信息?比例尺的寫法有哪幾種?3、收集生活中不同種類的地圖,初步進行分類。設計意圖:收集生活中常見的地圖并分類,初步感知地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活動2【導入】創設情境,揭示主題1、問題情境:你們去過外地旅游嗎?請你當導游,簡要介紹去過的旅游地和當地旅游景點。2、追問:我們可以通過哪些途徑預先了解所要去的旅游地和景點的信息?3、順勢引出“地圖”這一媒介切題:大家一起來探究一下如何通過地圖獲取信息。設計意圖:著名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學成功的藝術在于使學生對你所教的東西感到有趣。”精彩的導入會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并懷著一種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課的到來。從身邊事物中發現問題,從實際生活(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獲取信息,做到問題源于生活。以“請學生談談自己所去過的旅游地和景點介紹”導入,一方面,親近實際生活,培養觀察分析能力;另一方面,感知身邊事物,增強學生感性認識。活動3【活動】閱讀比較,主動提問1、觀察三幅地圖(說明:三幅顯示蕭山的地圖,圖幅相同但比例尺不同),提出各小組認為有價值的問題。2、在對學生的提問作簡要評價之后,進行對問題的篩選、探究。活動4【活動】篩選問題,自主解答1、探究第一個問題:這三幅圖有哪些相同之處?2、探究第二個問題:這三幅圖有哪些不同之處?在本探究環節中,最終要落實到“在圖幅相( http: / / www.21cnjy.com )等的情況下,比例尺大小不同與實地范圍大小和信息內容詳略之間的關系”這一難點問題,借助于googleearth軟件的操作演示,來觀察比例尺大小變化的過程中,實地范圍大小的變化情況和信息內容詳略情況的變化。3、展示課前收集的日常生活中會用到的各種地圖,并簡要說說其用途。設計意圖: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時代,( http: / / www.21cnjy.com )獲取信息的能力非常重要。通過環節二和環節三的設計,讓學生觀察比較地圖,找出兩幅地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分散和化解比例尺大小與實地范圍大小和信息內容詳略之間的關系這個難點。從兩幅地圖上獲取不同的信息,提高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活動5【活動】任務探究,匯報交流1、布置任務任務一:寒假期間,家住北京的張京同學( http: / / www.21cnjy.com )準備坐火車去杭州姨媽家(家住中國美術學院),為了合理安排行程,他需要什么樣的地圖,怎么設計線路?任務二:愛好看軍事雜志的王明在一本雜志( http: / / www.21cnjy.com )上看到一幅軍事部署簡圖。圖中我軍和敵軍分別占領著兩座山峰,我軍想攻打敵軍的指揮部,他需要什么地圖,最平坦的行軍路線應選擇哪一條,為什么?若敵軍被擊退至ABCD四處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況?(說明:A處為洼地,容易被我軍包圍,成甕中捉鱉之勢;B處為懸崖,前無去路,后有追兵;C處為山谷,可能會遇到河流阻擋;D處為山頂:搶占制高點而居高臨下。)任務三:我校文學社周末做( http: / / www.21cnjy.com )村文化采風活動,計劃從校園出發分別走訪本鎮“趙家灣村”、“清聯村”、“民圍村”、“興裕村”、“久新村”,然后再回學校。你能為他們設計一條道路既通暢、路程又較短的路線嗎?任務四:某社會調查小組到市政府調查( http: / / www.21cnjy.com )本市的土地利用變化。有關人員給他們看了本市兩幅不同時間的地圖,根據圖中的農業用地和非農業用地的變化,你能推測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嗎?2、選圖探究在提供的地圖中,挑選出本( http: / / www.21cnjy.com )任務需要的地圖(全國鐵路干線圖、杭州城區圖、等高線地形圖、益農鎮行政村分布圖、杭州市土地利用變遷圖),小組分工合作探究并展示成果。3、互評(各項探究任務的活動評價表見課件)設計意圖: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認( http: / / www.21cnjy.com )為,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究者,要為其提供一種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主動積極地參與對問題的探究,獨立思考,提出獨到的見解,解決所提出的問題,從而真正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學科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活動既激活學習興趣,又培養團體協作精神,更重要的是這種以活動帶技能,以技能帶知識的方法,將知識與技能有機結合在一起,有效促進知識與能力轉換。活動6【活動】總結自評,升華主題1、對本堂課進行總結,主要由教師講述。2、學生對本堂課的學習進行總結。(總結評價表見課件,評價方式:采用結果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設計意圖:注意師生、生生的交流與( http: / / www.21cnjy.com )互動,在教學中以鼓勵、贊賞的方式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中情感態度的評價,從而調動學習積極性,這一點也是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新的理念和新的評價機制。活動7【作業】課后作業1、積極做好生活中各種地圖的收集、歸類整理。2、嘗試學習使用電子地圖,如GPRS等,并注意收集并初步嘗試解決使用過程中疑難問題。設計意圖:通過導學案進行復習、自學( http: / / www.21cnjy.com )探究,加深對地圖三要素的認識,鞏固練習比例尺計算、方位的辨識、圖例的判讀,為本課開展新的探究任務夯實基礎。設計意圖:1、應把鄉土地理( http: / / www.21cnjy.com )內容有機地融合在有關的課堂教學中。2、問題是思維的表現形式,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比教師設計問題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注意師生、生生的交流與互動,在(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學中以鼓勵、贊賞的方式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中情感態度的評價,從而調動學習積極性,這一點也是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新的理念和新的評價機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