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權利義務伴我行考點全通關一、考點解讀第一課 國家的主人廣泛的權利【考點一】公民的權利[命題分析:近五年來,該考點沒有單獨出題考查過。其中公民正確行使權利的做法是2017備考的重點。]1.我國的國家性質 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2.現階段,我國人民的構成 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3.公民的權利和基本權利的含義(1)公民權利,指的是憲法和法律確認并賦予公民享有的某種權益,這種權益受國家保護,有物質保障。(2)公民基本權利,由于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權利,稱之為公民的基本權利。4.我國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權利?(1)平等權: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政治權利: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監督權(批評建議權、檢舉權)、宗教信仰自由、言論自由。(3)人身權利:生命健康權、人身自由權、人格尊嚴、住宅不受侵犯和通信自由。(4)經濟權利:財產所有權、繼承權、智力成果權、消費者合法權益。(5)宗教信仰自由: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6)社會經濟權利:包括財產權、勞動權、休息權和獲得物質幫助權。(7)文化教育權利:受教育權和有關文化活動方面的權利。(8)特定人的權利:婦女、兒童、老人、殘疾人等處于弱勢地位,需要社會給予特殊保護的公民,也包括華僑、僑眷等具有特定身份的人。5.如何保障公民的權利?(1)公民的權利,需要來自家庭、學校、社會及他人的保障,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2)我國通過建立以憲法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為主要內容的權利保障體制,保障公民的權利。①立法保障,就是將公民的權利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下來,運用國家強制力加以維護;②司法保障,是指通過法律制裁各種侵權行為,保障公民的權利。6.公民應該如何正確行使權利?(1)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他人權利。(2)公民在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3)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利。(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權利。7.公民應如何正確行使言論自由?(1)言論自由不是無限制的絕對自由。濫用言論自由是法律不允許的。(2)公民不得利用言論自由來侮辱、誹謗他人。(3)公民不得利用言論自由教唆、煽動他人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破壞民族團結、破壞社會公德、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第二課 我們應盡的義務【考點二】公民的義務[命題分析:2016年中考第9題以辨析的行使考查了權利和義務的關系。其中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法定義務與道德義務的區別是2017年的備考重點。]1.公民的義務與基本義務(1)公民的義務,通常指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必須履行的責任。(2)其中憲法規定的義務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2.權利與義務有什么關系?(1)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2)每個人既是享受權利的主體,又是履行義務的主體。(3)我們不僅要增強權利觀念,依法行使權利、維護權利,而且要增強義務觀念,依法履行義務。3.公民基本義務的含義和內容(1)含義: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義務是公民的基本義務。(2)內容: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物,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會公德(既是法定義務又是道德義務);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依法納稅;等等。4.公民道德義務的含義、意義、內容(1)含義:道德義務是指社會成員依據社會道德規范,自覺自愿地承擔對他人、對社會的道德責任。(2)意義:廣大社會成員自覺自愿履行道德義務,既利于形成溫馨、和諧的人際關系,又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3)內容: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等。5.公民應該如何忠實履行義務?(1)法律鼓勵做的,我們積極去做。(2)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去做。(3)法律禁止做的,我們堅決不做。二、易混分析1.公民和人民的區別2.權力和權利的區別(1)權力是一個政治概念,有兩層含義:一是政治上的強制力星,如國家權力,就是國家的強制力量,像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等;二是職責范圍內的支配力量,它同一定的職務相聯系,即有了一定職務就有了相應的某種權力,如行使大會主席的權力。(2)權利是一個法律概念,一般指自身擁有的維護利益之權。它表現為享有權利的公民有權作出一定的行為和要求他人作出相應的行為。例如,我國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權利的行使必須以法律為依據,即依照憲法和法律行使正當的權利。權利和義務相對應而存在。 3.公民權利與公民基本權利的區別(1)公民權利指的是由憲法和法律確認并賦予公民享有的某種權益,這種權益受國家保護,有物質保障。(2)公民的基本權利是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權利,所以稱之為公民的基本權利。4.道德義務與法定義務的區別 ①法定義務是國家法律規定的,道德義務是在長期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的;②法定義務以國家強制力做后盾確保履行,道德義務靠輿論、習慣和社會成員自覺自愿來履行;③有些道德義務被國家認可為法律規范。三、辨析闖關【命題點】國家性質,法律保障,公民與人民的區別,公民正確行使權利的做法【解題思路】回答辨析題要針對每句話的觀點進行辨析,并分析。第一層回答我國的國家性質;第二層答出公民權利保障體制的內容;第三層答出公民的和人民的關系;第四層答出公民權利的限制。【參考答案】(1)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2)我國建立了以憲法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為主要內容的權利保障體制,保障公民的權利。(3)人民是區別于敵人的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在我國,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國國籍的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4)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但具有我國國籍的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權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等光榮義務。河南五年真題9.一些商販為了招攬顧客、擴大影響,往往以擴音器為“殺手锏”。不論是固定門店還是走街串巷,不論是鬧市還是陋巷,不論是清晨還是夜晚,“大促銷”“大甩賣”“跳樓價”……叫賣聲不絕于耳。此種情況是否擾民,商販和居民的觀點大相徑庭。【答案解析】本題結合權利與義務的內容,綜合考查了學生分析、理解能力,涉及到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等道德品質。該題主要抓住“買方”、“賣方”的說法進行評析,重點放在“賣方”一方。“賣方”割裂了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不能顧及他人感受,是不道德、不尊重他人的表現。回答此題從四個方面入手,首先答出叫賣是商販的權利,但行使權利要受到一定限制;其次,答出商販叫賣時應考慮他人感受的原因,從道德層面和法律層面兩個方面回答;第三,回答叫賣聲超過規定范圍是噪音污染及其危害;最后,答出每個人都要自覺遵守公德,自覺遵守法律。(1)叫賣是商販招攬生意的一種方式,也是商販的權利,但叫賣要以不干擾別人、不侵犯他人權利為前提。(2分)(2)商販叫賣時應考慮他人感受,這是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表現,不僅體現了自身的文明素養,也體現了對他人權利的尊重。(或:商販叫賣時不考慮他人感受,是缺乏規則意識的表現,這不僅違反了社會公德,而且侵犯了他人合法權利。或:商販叫賣時必須考慮他人感受,必須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利,不得損害他人合法權利,否則就是違法的,同時也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是不道德的。)(4分)(3)叫賣聲如果超過規定范圍就成了噪音污染,這會影響正常的生產生活,影響人們工作學習,妨礙他人休息,容易引發社會問題。(2分)(4)無論是商販還是其他公民,都應自覺遵守社會公德,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共同促進社會和諧。(2分)中考演練名師預測一、請你選擇▲單項選擇1. 1.針對下圖隨手拋現象,你想告誡車里的人 ( ) A. 窗外拋物,侵犯了他人生命健康B. 隨手拋物行為,必受刑罰的處罰C. 享有權利時,必須履行應盡義務D. 不講文明禮貌,損害了國家尊嚴1.C【解析】本題考查權利和義務的關系。車中的人在享有使用車的權利的時候,沒有履行維護他人權利的義務,是錯誤的,C符合題意;2. 任志強微博賬號持續公開發布違法信息,影響惡劣,2016年2月28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責令新浪、騰訊等網站依法依規關閉任志強的微博賬號.關于此事,下列認識不正確的是( )A.公眾人物無言論自由,應謹言慎行B.言論自由并不是無限制的絕對自由C.網絡生活中我們要遵守道德和法律D.任何人不得利用網絡傳播違法信息2.A【解析】本題考查正確行使言論自由的權利。任志強微博賬號被關閉是因為持續公開發布違法信息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違反了相關網絡管理規定,并不意味著公眾人物沒有言論自由,A觀點片面和絕對,符合題意;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不管是公眾人物還是普通網民,都應遵守法律,謹言慎行,BCD觀點正確。3.下列圖中兩圓分表代表法律、道德調整的對象和范圍,其中表達正確的是( )A. B. C. D.3.B【解析】本題考查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法律與道德相互配合、共同發生作用、維護社會秩序.道德和法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聯系是都是一種行為規范,區別在于表現形式不同、調整的范圍不同,道德調整的范圍廣,法律靠強制力實施部分范圍窄,道德是法律的基礎、法律則是道德的保障,B正確;A顛倒法律與道德的關系;C表現不出道德是法律的基礎;D未體現法律與道德的共同點。▲多項選擇4. 近年來,廣場舞擾民的新聞頻現,在不堪噪音騷擾的市民眼里,這些搶占小區空地和街邊廣場的大媽,已經嚴重影響了他人的正常生活,以致潑糞、放狗咬、高音炮等對抗大媽的極端行為時有發生.從公民權利和義務關系看,上述問題的出現在于不理解( )A.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B.公民不僅要依法行使權利,而且要依法履行義務C.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他人的權利D.實施正義行為,不做非正義的事是要做人的基本要求.4.ABC【解析】本題考查正確行使公民權利。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公民不僅要依法行使權利,而且要依法履行義務,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他人的權利,所以ABC是正確的選項,D不符合題意。5. 新華社2016年3月24日報道,經習近平主席批準,中央軍委辦公廳印發《關于 開展改革強軍主題教育活動和“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的意 見》,就在全軍開展改革強軍、“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作出部署。實現強軍夢,作為中學生應該( )A.學習國防知識,關注國防建設 B.積極宣傳改革強軍的重要意義C.積極參加軍訓和擁軍優屬活動 D.放棄學習,盡早到部隊服兵役5.ABC【解析】本題考查公民的基本義務。維護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都是中學生的義務,因此D的做法錯誤,是缺乏義務意識的表現;ABC都是中學生的正確做法。二、請你辨析6. 6.(1)微博是一種新的網絡交往方式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的特點,有利于青少年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獲取信息。(2)我國法律賦予公民言論自由權。但是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因此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3)網絡交往是現實人際交往等延伸,因此,上網也要遵守道德和法律,不能為所欲為、無所顧忌。(4)我們要正確認識和使用微博,用其所長,提高辨別是非和抗誘惑能力,自覺遵守網絡道德和法律,為營造一個清新、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互聯網環境做出自己的貢獻。三、請你進行觀察與思考7.河南青年張尚昀家境貧寒,考入長春稅務學校不久,因母親患重度腦部殘疾,家庭唯一的經濟來源喪失,生活陷入困頓。為了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他把患病的母親從農村老家背到長春白天背著母親外出打工掙錢,為母親治病,晚上守著母親挑燈夜讀,終于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在六個學期中五次拿到獎學金,以筆試第一名的成績,被錄用為河南省稅務系統公務員。畢業時,囊中空空,他只能騎著一輛三輪車馱著母親踏上千里返鄉之路。為了使母親免受長途顛簸之苦,他悄悄地把充滿氣的輪胎放掉一半,而自己甘愿意圖受到更多的苦累。 讀了張尚昀的感人事跡后,某校決定開展以“享有權利履行義務,做優秀好公民”為主題的系列活動,請你參加:(1)張尚昀享受了哪些權利?履行了哪些義務?7.(1)權利:受教育權、勞動權、財產所有權;義務:受教育的義務、勞動的義務、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2)請你為本次活動設計兩條宣傳標語。(2)正確行使權利,忠實履行義務;增強義務意識,弘揚傳統美德。(3)在本次活動即將結束時,請你為本次活動做一個總結發言,寫出發言稿。(3)親愛的同學們,我們是共和國的公民,在社會生活中,我們不僅享有各項基本權利,還要對他人、社會履行各種義務只有每個人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才能促進和諧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讓我們行動起來,從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以張尚昀為榜樣,刻苦學習,履行義務,創造成功的人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