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 我們崇尚公平和正義 考點全通關一、考點解讀第九課 我們崇尚公平【考點一】公平[命題分析:2013年第8題、2016年第5題考查過。其中公平是相對的,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是2017年備考重點。] 1.公平的含義?公平是在比較中產生的。一般來說,人們心目中的公平,意味著處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個人,即參與社會合作的每一個人承擔他應承擔的責任,得到他應得到的利益。2.談談你對公平的正確認識(1)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個體,對公平有著不同的理解。公平體現著人們對自由的追求、對權利的尊重、對自身力量的肯定。(2)公平是在比較中產生的。一般來說,公平就是承擔他應承擔的責任、得到他應得的利益。(3)公平總是受到一定社會條件的制約,任何社會都會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現象。(4)公平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公平。3.為什么說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離不開公平?(1)人們在社會合作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平等對待,產生不平等的感覺,就會感到冤枉、氣憤,甚至導致報復行為;這種心理和行為使人與人之間信任度降低,導致彼此關系惡化,從而帶來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影響社會的長治久安。(2)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公平;有了公平,社會才能為人的發展提供平等的權利和機會,每個社會成員的生存和發展才有了保障;有了公平人們才可能通過誠實勞動,得到自己應得的東西,滿足自己的合理期望,從而充分調動自身的積極性;這樣,整個社會才能人人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動社會持續發展。4.為什么說公平是相對的?①公平受到一定社會條件的制約,任何社會都會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現象,無論怎樣努力,都不可能達到絕對公平;②盡管如此,我們仍然要為創造一個更加公平的社會做出不懈的努力,在現實生活中,不公平的現象時有發生。5.我們應如何正確對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現象?(1)我們應增強權利意識,用合法的手段求得問題的解決。(2)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念。(3)同破壞公平的行為作斗爭,向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6.列舉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平現象。任人唯親、高考移民、徇私舞弊、偷稅漏稅、假冒偽劣、重男輕女、就業歧視、種族歧視、貧富差距;等等。總之,不正當競爭現象,都屬于不公平現象。7.請你為實現社會公平建言獻策。(1)國家:建立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保障公民權利,嚴格執法,依法打擊破壞社會公平的違法犯罪行為。(2)社會:加強輿論宣傳,提高公民的權利意識和公平意識。(3)公民:崇尚公平,主持公道,積極同破壞公平的行為作斗爭。8.為什么要樹立公平合作意識?(1)社會需要合作,合作是社會生活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以公平為基礎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2)在公平合作中,人們各自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得到應有的發揮,個人利益才能得到應有的保障。(3)公平合作意識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費,有利于推動社會高效和諧運轉。9.如何樹立公平合作意識?(1)積極承擔責任,不取不應得的利益。(2)合作雙方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3)合作雙方互惠互利,努力實現“雙贏”,共享合作成果。(4)青少年要樹立公平意識。比如:在家庭中,關心體貼父母,做一些家務事,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庭責任;在學校,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同學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等。第十課 我們維護正義【考點二】正義[命題分析:近五年來,2013年第8題、2016年第5題考查過。其中制度的正義性、列舉正義行為、見義勇為與見義巧為是2017年備考重點。]1.正義和非正義行為及表現。(1)正義行為:凡促進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維護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利益的行為,都是正義行為。實施正義行為,不做非正義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如:見義勇為、尊老愛幼、拾金不昧、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等。(2)非正義行為:凡阻礙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權益的行為,都是非正義的行為。如:欺軟怕硬、以大欺小、貪贓枉法、以權謀私等。2.制度的正義性公平的對待,必須有正義的制度來保證,制度的正義性在于他的程序與規則不是為少數人制定的,而是為維護所有社會成員的利益制定的。每個人都能從制度和規則的正常運行中受益,又要受制度和規則的約束,如果沒有制度和規則的支持,就難以實現社會公平。3.公平與正義的關系 公平與正義兩者相輔相成,緊密相連,密不可分。(1)正義的制度給予人們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沒有正義的制度就沒有真正的公平。(2)公平為人們提供了發展的權利和機會,正義可以避免社會的不公平。(3)正義維護著公平,公平體現著正義,正義與公平維護著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4.為什么要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1)公平正義是和諧社會的基本條件。只有堅持社會公平正義,才能調動全社會成員的聰明才智和工作積極性,使社會充滿生機和活力;人們之間才能形成和諧相處的關系,社會才能穩定有序和長治久安。(2)公平是我們社會生活追求的一個重要主題;期盼正義是善良人的共同心聲。5.如何做有正義感的人?(1)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遵守社會生活中的制度、規則,堅持正義標準,不損害他人正當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不做違反正義要求的事。(2)做有正義感的人,就要尊重人的基本權利,尤其是尊重人的生命權。(3)有正義感的人,應該做到:如果非正義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夠采用正當方式,奮起抗爭。如果看到非正義的事情發生在他人身上,能夠見義勇為、匡扶正義,及時對受害者給予聲援和救助。我們是未成年人,既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又要做到見義巧為,要盡量在不傷害自己的前提下,維護正義。做有正義感的人,不僅要求我們明辨什么是正義行為、什么是非正義行為,更重要的是去感悟,以升華道德境界;去踐行,以伸張正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會為自身、為他人的正義去努力,更會為集體的正義去奔走,為國家的正義而奮斗。6.為了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我國采取過哪些措施?減免和取消農業稅;全部免除農村貧困中小學生的學雜費;建立健全“新農合”“新農保”;提高我國個稅起征點;提高我國最低工資標準。二、易混分析1.相對公平與絕對公平(1)公平是相對的,它受到一定社會條件的制約,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2)任何社會都會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現象,都不可能達到絕對公平,我們仍然要為創造一個更加公平的社會做出不懈努力。(3)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不公平的現象時有發生。我們要善于用合法的手段求得問題的合理解決,以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2.制度的正義性制度的正義性在于,它的程序與規則不是為少數人制定的,而是為所有社會成員的利益制定的。3.見義勇為與見義巧為(1)危難時能挺身而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值得我們推崇。如果沒了這種精神,也很難想象人間真情和正義會有多么冷漠,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見義而為的勇士才讓我們這個社會變得溫暖。(2)見義不為是我們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接受的現實,我們也會因此而去鋪天蓋地的譴責。(3)我們更應該提倡見義巧為,盡量不去做無謂的犧牲。當你連自己的生命都保護不了的時候,那么悲劇可能還會照樣避免不了,只是換了悲劇的對象而已。(4)見義巧為,就是遇到危機時能巧妙處理,既能處理危機,又能保證自身的安全。舍生取義的精神可嘉,但犧牲自己不是見義勇為的最高境界,不但要有“為”,而且要巧妙地“為”,不做無謂的犧牲。三、辨析闖關【命題點】公平正義【參考答案】(1)公平是我們追求的重要主題和關注的熱點問題,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離不開公平。正義是人類良知的聲音,實施正義行為,不做非正義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2)公平,必須有正義的制度來保證,如果沒有正義制度和規則的支持,就難以實現社會公平。(3)公平是相對的,受一定社會條件的制約,任何社會都會存在不公平的現象,都不可能達到絕對公平。盡管如此,我們仍然要為創造一個更加公平的社會做出不懈的努力。(4)面對不公平的現象和非正義行為,我們應該增強權利意識,用合法的手段去解決問題,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要與破壞公平的行為作斗爭。向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做到見義巧為,維護社會正義。(5)國家要進一步完善法律和制度來保障公平正義,青少年學生要崇尚公平和正義,以實際行動維護公平和正義。河南五年真題1. (2013·河南8題)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實現上述奮斗目標,需要( )A.堅持發展第一要義,奮力實現總體小康B.著力保障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C.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不斷增加居民收入D.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提升人民幸福指數2.(2016·河南5題)當今社會,雖然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改善,但仍有一些人衣食無著、無家可歸,終日漂泊在外,天橋底下、地下通道、僻靜街角……是他們賴以棲身的地方,這些人通常被稱為“流浪者”,這一社會弱勢群體需要得到全社會的關愛。關愛流浪者( )A.符合以人為本的要求 B.體現了社會公平正義C.屬于公民的法定義務 D.能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答案解析】1.BCD【解析】本題考查公平正義、全面小康、改革等。A說法錯誤,我國已經實現總體小康;BCD的說法符合題意,有利于實現材料中的目標。2.ABD【解析】本題考查公平正義、以人為本、和諧社會。關愛弱勢群體有利于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體現了我國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ABD說法正確;C說法錯誤,這是公民的道德義務,不是法定義務。中考演練名師預測一、請你選擇▲單項選擇1. 2016年1月1日正式實施《居住證暫行條例》,意味著我國告別“暫住證”時代。《條例》規定居住證持有人享有六大基本公共服務和七項便利,關乎億萬流動人口的切身利益。該《條例》的實施引發各界高度關注,這是因為它( )A.折射出我國經濟發展的成就 B.徹底消除了城鄉之間的差距C.體現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D.能夠謀求絕對公平維護正義1.C【解析】本題考查以人為本、公平正義。A說法錯誤,材料體現的是我國在民生方面的措施,不是經濟發展成就;B的徹底說法太絕對,錯誤;C說法正確;D的絕對公平說法錯誤,公平不是絕對的。2. 《河南省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實施方案(2016-2019年)》提出通過調查摸底,對貧困殘疾人和家庭全部建檔立卡,建立精準扶貧臺賬。未來幾年,堅持實施殘疾人就業培訓工程,使40萬貧困殘疾人勞動力掌握1至2項致富技能,幫扶24萬貧困殘疾人穩定就業等。這說明我省( )A.把扶貧作為黨和國家第一要務??B.堅持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原則C.把改善民生作為當前中心工作??D.努力保障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2.D【解析】本題考查公平正義。貧困殘疾人屬于社會弱勢群體,幫助貧困殘疾人穩定就業,有利于幫助貧困殘疾人實現共同富裕,有利于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D正確;發展是黨和國家的第一要務,A錯誤;社會主義的原則是共同富裕,B錯誤;我國當前的中心工作是經濟建設,C錯誤。▲多項選擇3. 在鄭州97路公交車上,一個小姑娘“教育”出言不遜的爺爺:車沒進站,不能攔門上車,你再這樣以后不用來接我了,并替老人向公交車長道歉。對小姑娘的行為,我們應( )A.點贊,小姑娘講文明懂禮貌,傳遞社會正能量B.譴責,小姑娘當眾指責爺爺,不孝順尊重老人C.點贊,小姑娘明辨是非善惡,具有較強正義感D.譴責,小姑娘傷害爺爺尊嚴,不寬容爺爺過錯3.AC【解析】本題考查文明禮貌、正義。爺爺的行為是錯誤的,因此小姑娘教育爺爺的行為是正確的,我們要點贊,BD錯誤,AC正確。4. 居住證制度關乎億萬流動人口的切身利益,2016年1月1日實施的《居住證暫行條例》,使我國將徹底告別“暫住證”時代,這?( )??A.體現了對公民權利的尊B.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C.是人類“良知”的聲音?D.開啟依法治國的進程4.ABC。【解析】本題考查公平正義。我國實施的《居住證暫行條例》使流動人口有了法律依據,體現了我國對公民權利的群眾,有利于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是人類“良知”的聲音,ABC正確;D說法錯誤,我國依法治國的進程已經開啟。 二、請你辨析5. 新華社沈陽6月4日電(記者范春生)高考臨近,遼寧省沈陽市蘇家屯區法院對一起高考舞弊案一審宣判:以王園為首的10名被告人犯組織考試作弊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1年2個月等不同刑期的刑罰。據悉,該案成為《刑法修正案(九)》將組織考試作弊行為入罪以來,遼寧宣判的首例組織考試作弊案。(1)考試作弊行為破壞了人才選拔制度,擾亂了教育錄取秩序,妨礙公平競爭,破壞社會誠信,敗壞社會風氣,誘發其他違法犯罪行為。所以講考試作弊寫入刑法,具有重要意義。(2)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公平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實現社會公平,必須采取多種措施,有法可依是前提,關鍵還需要執法機關要嚴格執法,維護法律的尊嚴和社會的公平。(3)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要求,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我們在全社會繼續加強誠信教育,有利于營造誠信的良好氛圍,從思想上杜絕考試作弊行為。(4)考試公平,關系到考生的個人命運、社會和諧,因此我們要加強法制建設,以正義的制度來維護考試的公平。三、請你進行觀察與思考6.全國優秀農民工和農民工工作先進集體表彰大會20162月1日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做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農民工是推動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十三五”時期,積極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落實和完善居住證制度,進一步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使更多農民工成為有技能的新型產業工人和平等享受權益的新市民,這對于打好扶貧攻堅戰、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要意義。(1)黨和政府為什么如此重視農民工?(三個方面,6分)6.(1)農民工屬于弱勢群體,關心幫助農民工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責任;重視農民工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全面進步;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2)如果是的班級有農民工子女,你準備和他們這樣相處?(兩點即可,4分)(2)尊重他們;在學習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自覺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和他們家建立深厚的友誼;經常和他們的父母溝通,向他們講解黨和國家對農民工的政策;號召班級其他同學關心和幫助他們。(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四、請你參加活動與探索7.曾經,那個對父母嚎哭著“你們不能這樣對我”的7歲小男孩。過年短短幾天后,父母又要返城去上班,孩子拉著車門哭鬧不止,戳痛了公眾的淚點,刺痛了社會的神經。留守的鄉村,留守的孩子,這幾乎是一代人的成長背景,等到他們長大,缺少陪伴的童年,難免成為孩子心中的傷疤,成為某種社會問題。而今,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一句“掙錢顧家兩不誤”贏得了很多掌聲。在“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段落,報告提出,“發展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容納更多的農民工就近就業創業,讓他們掙錢顧家兩不誤。”(1)從社會公平的角度分析政府這樣做的合理性。(三方面即可,6分)7.(1)政府的做法能為人的發展提供平等權利和機會,保障人們的生存和發展;有利于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滿足農民工的合理期望,從而充分調動他們的勞動積極性;使農民工“掙錢顧家兩不誤”有利于推動社會穩定持續發展。(4分)(2)公平需要合理的制度保障。為我國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平提幾條建議。(兩方面即可,4分)(2)例如: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建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