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知道商品的含義,知道價值和使用價值是商品的基本屬性,懂得從物物交換到以貨幣為媒介交換的必然性;理解貨幣的本質,理解貨幣的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兩種基本職能,了解價格的含義,知道貨幣還有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理解紙幣的優點,知道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2.能力目標:從具體材料入手,逐步學會從感性到理性,透過現象認識商品、貨幣的本質的能力;歷史地看待貨幣產生和發展的能力;認識商品、貨幣、貨幣的職能的邏輯思維能力;正確判斷、識別有關商品和貨幣的經濟現象的能力;聯系人們對貨幣的不同看法,從貨幣的本質和基本職能等角度,辨析應當如何對待金錢。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商品貨幣觀念,認識貨幣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樹立正確地金錢觀,正確地認識金錢、使用金錢。教學重點:貨幣的本質、職能,紙幣及其流通教學難點:紙幣的發行規律二、預習導學(一)知識梳理問題1:貨幣的本質1、商品的基本屬性:商品具有和兩個基本屬性(1)價值的含義:(2)使用價值的含義:(3)兩者關系:2、貨幣的產生與本質:(1)貨幣的產生:貨幣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2)貨幣的本質: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貨幣的本質仍然是。問題2:貨幣的基本職能:(1)貨幣具有與兩大基本職能。(2)價值尺度:(3)流通手段:問題3:紙幣:(1)紙幣的含義:由發行并強制使用的。(2)紙幣的發行: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不可以任意發行紙幣。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為限度。如果紙幣發行量,就會引起物價上漲,影響人民的生活和社會的經濟秩序;如果紙幣發行量,會使商品銷售發生困難,直接阻礙商品流通。商品和服務的價格總額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貨幣流通速度(次數)(5)貨幣的其他三種職能:(6)紙幣與金屬貨幣相比,有如下優點:三、問題引領,知識探究同學們喜歡逛商場或超市嗎?走進超市我們會看到琳瑯滿目的商品,只有要足夠的人民幣,我們就能買到我們喜歡和需要的東西。這一生活體驗包含了三個重要概念:商品、貨幣和紙幣,這一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三個重要概念。合作探究一:“種菜大王”的兩種菜“種菜大王”老張把自己種的蔬菜留下一部分自己食用,然后把剩下的部分拿到集市上賣掉。問題1:老張的兩種菜都是商品嗎,為什么?問題2:人們為什么會購買老張的蔬菜,人們購買的這些蔬菜是從哪里來的?問題3:根據所講內容,請同學分析商品、勞動產品和物品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練習內化:1.判定下面哪些是商品:a空氣、陽光b書店里賣的書籍c中國政府對四川災區人民提供的一批救災急需物資d農民種植供自己食用的大米e小紅圣誕節收到的一張賀卡f超市里面陳列等待出售的電飯煲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是商品的價值B.勞動產品就是商品C.商品的基本屬性是價值和使用價值D.使用價值是商品和價值的統一體教師提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大家去購買商品是需要貨幣的,那么商品和貨幣是不是一起產生的呢?合作探究二:最初的商品交換是物物交換,出現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的發展,交換越來越頻繁,交換的范圍越來越廣,交換的種類越來越多,交換的難度也越來越大。某山村曾上演過這樣一幕。有鹽的人喊:“要鹽的拿棉布來換!”有棉布的人喊:“要棉布的拿米來換!”有米的人喊:“要米的拿茶葉來換!”有茶葉的人喊:“要茶葉的請帶馬匹來換!”問題1:要讓他們都成成交需要什么條件?問題2:你能設想出讓交換變得方便的辦法嗎?教師提問:歷史上充當過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有很多,早期有牲畜、布帛、貝殼等。那么,如果現在你是一個商人,你要從芒市去昆明做一筆大生意,你需要帶許多一般等價物去進行交換,你覺得會不會有什么不便?那么哪一種一般等價物可以克服這些缺點呢?練習內化:1.判斷正誤:①黃金天生就是貨幣。()②黃金是一般等價物,一般等價物就是貨幣。()③黃金作為貨幣,在一定意義上是財富的象征。()教學過渡:貨幣產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換中起什么作用呢?學生思考討論,教師總結點評:這就是貨幣的職能問題。貨幣的職能是指貨幣在經濟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貨幣本質的體現。貨幣從產生時起,就具有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兩種職能。合作探究三:1.看課本第五頁的活動,看圖片思考問題:這里的數量單位所表示的是什么?它們體現了貨幣的那種職能?2.看課本第六頁的漫畫,思考問題:這種商品交換活動與直接的物物交換有什么不同?教師點撥:在商品流通中,貨幣發揮了什么作用?教師點撥:在商品流通中,貨幣能否是觀念中的貨幣,而不用現實貨幣?3.同學們看教材第六頁倒數第二自然段內容,思考:貨幣產生后的商品交換方式,給商品生產者帶來什么樣的威脅?教師點撥:同學們,在現代經濟生活中,貨幣除了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兩種基本職能外,還有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大家可以看課本第六頁的相關鏈接,了解一下。練習內化:1.下列說法正確地是()A.有了商品就有了貨幣B.先有商品后有貨幣C.先有貨幣后有商品D.商品貨幣同時存在,同時產生2.貨幣的本質是()A.一種商品B.紙幣C.一般等價物D.流通手段3.某商店一件上衣標價150元,貨幣在這里執行的職能是()A.價值尺度B.流通手段C.貯藏手段D.支付手段教學過渡:貨幣是用金銀充當的,但是,現實生活中,人們買賣商品卻是使用的紙幣,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我們就學習紙幣的有關知識。合作探究四: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七頁,思考下列問題:什么是紙幣?紙幣為什么能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教師點撥:既然國家有權發行貨幣,是否可以隨意決定紙幣的發行數量呢?4.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八頁的相關鏈接,說明刑法中的這些規定對你有什么啟示?練習內化:1.下列對紙幣的認識正確的有()A.紙幣是國家發行的,國家可隨意決定發行數量B.紙幣發行量過少會引起物價上漲C.制造假幣是違法的,持有、使用假幣不受法律制裁D.紙幣在流通中代替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課堂小結:本節內容講述了貨幣的有關常識,主要知識框架如下:商品交換――――→貨幣――――→一般等價物――――→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紙幣――――→含義、產生、發行規律、正確對待使用紙幣四、目標檢測1.勞動產品和商品的最大區別在于( )A.耗費勞動時間的多少B.是否用于交換C.是否有用D.產生時間不同2.小張在商店里購買了一件打折商品,原標價為人民幣50元,實際支付40元。在這次購買活動中,貨幣執行的職能是( )A.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C.價值尺度D.貯藏手段3.下列關于價值尺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貨幣之所以具有價值尺度職能,是因為貨幣本身是商品,有價值②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就是把一定商品的價值表現為一定的價格③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不需要現實的貨幣④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起媒介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紙幣是由國家(或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一個國家應該這樣發行紙幣( )A.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國家可以多發行紙幣讓人們去消費B.為了讓紙幣的購買力增大,提高人們的購買力水平,國家可以少發行紙幣C.為了政府的需要,國家可以隨意發行紙幣D.國家應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為限度來發行紙幣 五、分層配餐(一)選擇題A組1.2014年春節前夕,某街道辦事處舉辦了“愛心捐款、春聯送福”活動。市民不管捐贈多少,都可以獲得一副春聯,而捐贈的錢則全部交給紅十字會。這些春聯( )A.是商品,因為它耗費了書法愛好者的勞動B.是商品,因為它是市民捐贈后獲得的C.不是商品,因為它不具有使用價值D.不是商品,因為它沒有用于交換2.近年來,全國各地相繼發生的“毒奶粉”“地溝油”“瘦肉精”“染色饅頭”“毒豆芽”等食品安全事件牽動著大眾的神經。這一系列事件也應引起食品生產企業的警醒,努力確保食品質量安全,為消費者創造一個放心的消費環境。這是因為( )A.重視產品質量就能營利B.使用價值和價值是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C.產品的質量就是商品的價值D.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3.漫畫《議價》中的1元、8角、9角表明貨幣在議價過程中( )議 價①執行價值尺度職能 ②表現和衡量其他商品價值大小③執行流通手段職能 ④充當了商品交換的媒介A.①④B.③④C.①②D.②③4.小張同學與父母報名參加福州到臺北海峽五日游,該旅游線路報價2680元,其間小張在乘豪華游艇環湖欣賞日月潭之美時,還花了200元買了幾件富有臺灣少數民族特色的小飾品。這里涉及的貨幣職能依次是( )A.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B.流通手段和價值尺度C.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D.世界貨幣和支付手段B組5.下列關于紙幣的說法正確的是( )A.紙幣有價值,具有價值尺度職能B.紙幣是由國家(或地區)發行并強制使用的C.紙幣象征財富,幣值穩定D.在一定時期,其購買力是由國家決定的貨幣的產生對于商品經濟發展來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據此完成第6~7題。6.貨幣出現以后,人們把貨幣看得很神秘,把貨幣看成是財富的象征。這是因為( )A.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的產物B.貨幣是商品,有價值C.貨幣是由貴重金屬制造的D.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7.中國人民銀行于2013年10月10日發行2014中國甲午(馬)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16枚,其中金幣9枚,銀幣7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關于該套金銀紀念幣,說法正確的是( )A.該套金銀紀念幣可以收藏,也可以流通B.該套金銀紀念幣只供收藏,不能在市場流通C.該套金銀紀念幣沒有使用價值和價值D.該套金銀紀念幣是鑄幣,不會被磨損8.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在促進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防范通貨膨脹。這是因為,發生通貨膨脹時會出現( )①商品普遍滯銷 ②正常的生產流通秩序被擾亂 ③居民紛紛搶購消費品 ④物價總水平持續上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貨幣的演變經歷了“實物貨幣——金屬貨幣——紙幣——電子貨幣”等幾個階段。下列對這幾個階段的認識正確的有( )①實物貨幣、金屬貨幣、紙幣、電子貨幣的本質都是一般等價物 ②紙幣能代替金屬貨幣,是因為紙幣能當作社會財富代表來保存 ③金屬貨幣取代實物貨幣,是因為金屬貨幣質地均勻、便于分割 ④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是從實物貨幣到電子貨幣發展的最根本原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C組(二)非選擇題10.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國際紅十字會向納粹集中營里的戰俘提供一些食品、衣服、香煙等物品。戰俘之間進行物品交換或用勞務換取物品的行為經常發生。在交換中,香煙逐漸成為大家普遍樂意接受的物品,例如,1件襯衣值80支香煙,為他人洗1件衣服可換取2支香煙……請運用所學經濟生活知識簡要回答(1)上述材料中,香煙充當了什么角色?執行了哪些職能?(2)為什么香煙從普通消費品變成了具有特殊功能的物品?11.2013年4月1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下降了1.9%,環比持平,漲跌幅度0。有關專家表示,由于我國整體經濟表現仍然相對萎靡,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可能進一步加碼,兩方合力或將推高2013年我國的通脹水平,這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對此,有人認為,通貨緊縮比通貨膨脹好,消費者可以從降價中得到更多實惠,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你怎樣看待這一觀點?基本職能本質需要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