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2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重難點“精講”】一、收入分配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2.收入分配公平的含義: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于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3.收入分配的重要性:公平的收入分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體現。【知識拓展:收入差距產生的原因①按勞分配的勞動收入有差別,多勞多得、少勞少得。②人們對生產要素的占有和使用效果不同,產生收入差距。③勞動者自身和家庭等因素產生收入差別?!?br/>4.如何實現收入分配公平?①根本措施:大力發展經濟,保持經濟的健康發展,為公平分配打下物質基礎。②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為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證。③增加居民收入,著重保護勞動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保持居民收入增長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同步,是促進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舉措。有利于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分配關系,維護勞動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調整投資與消費的關系,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具體措施:要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的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體人民;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切實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通過強化稅收調節,整頓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防止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實現公平分配。【知識拓展:初次分配和再分配:(1)初次分配是指企業單位內部的分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初次分配關系主要由市場機制形成,政府通過法律法規和稅收進行調節和規范,不直接干預。(2)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礎上,政府通過稅收、政策、法律等對收入要素進行再次調節的過程。主要通過稅收、財政提供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轉移支付等調節手段進行。】二.提高效率,促進公平1.效率的含義:效率是指經濟活動中產出與投入的比率,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著自愿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效率是人類經濟活動追求的基本目標之一。2.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既有一致性的一面,也有矛盾的地方。(1)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與公平具有一致性。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只有提高經濟效率,大力發展生產、增加社會財富,才能實現社會公平。沒有效率作為前提和基礎的公平,只能導致平均主義和普遍貧窮。②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維護勞動者權益,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③實現效率與公平的正確結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2)效率與公平分別強調不同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3.如何提高效率,促進公平①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自然資源相對匱乏。發展經濟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使分配的結果能促使人們奮進,使社會具有生機和活力。②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知識拓展:我國的分配制度、分配原則和分配政策】分配制度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原則兼顧效率和公平分配政策以共同富裕為目標,倡導先富幫后富,擴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考情分析】:1.高考對本課考查的重點是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以及實現個人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觀題通常采用圖表和文字材料為載體的形式考查。2.考試方向通常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進共同富裕;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調控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等重要精神,加深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措施的理解和運用。【易錯警示】:1.公平就是消滅差別,有差別就不公平嗎?2.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嗎? 3.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是屬于再分配范圍的措施嗎?【知識歸納】【努力實現社會公平】一、常見設問角度高考對該知識點的考查經常與財政、宏觀調控等知識結合在一起考查。復習時注意以下設問角度:1.運用所學的經濟生活知識,說明如何做到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2.運用收入分配的知識,說明我國應怎樣實現由“國強”到“民富”的轉變。3.從經濟生活的角度,給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議4.結合材料分析和概括我國國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經濟生活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合理化建議。5.如何通過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或再分配)促進社會公平?二、必背答題術語1.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為實現社會公平奠定物質基礎。2.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為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和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證。3.增加居民收入,著重保護勞動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為此,要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的問題。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5.充分發揮財政的作用,促進社會公平。兼顧效率與公平。6.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加大對農村和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最終實現共同富裕。7.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例:(2012年安徽文綜,38(2),16分,節選)2011年,全國流動人口達到2.3億,未來20年還將有3億農村人口進入城鎮,中國正進入一個“流動時代”。材料二 流動人口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力量,他們渴望與市民共享城市發展成果,強烈期盼改善工資待遇、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子女入學、住房等狀況。從社會管理的視角看,引導人口有序遷移,統籌規劃,優化配置公共服務資源,創新社會管理,是促進流動人口社會融合亟待解決的課題。(2)用經濟生活中促進社會公平的相關知識,說明政府如何應對流動人口的期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