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0.1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大成目標】(目標解讀及課堂組織2分鐘)1、識記總體小康的建設成就的表現和特點;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重點、難點)運用所學知識,初步分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意義。2、通過分析由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奮斗目標,培養學生用聯系的、全面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3、通過展示小康社會的目標和經濟建設的成就,使學生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體會社會主義優越性。【使用說明】1.課前先快速閱讀課文,弄清本框所講內容,勾畫知識點,發現疑難問題,再研讀本學案;2、課前獨立完成【基礎案】和【鞏固案】A級練習;3、建議1.5課時(一)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1.總體小康的實現(1)時間:20世紀末。(2)表現:從微觀上看,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從宏觀上看,國家的整體經濟實力大大增強。(3)特點: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謂低水平:就是雖然我國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一定規模,但人均水平還比較低。所謂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還處于生存性消費的滿足,而發展性消費還沒有得到有效滿足,社會保障還不健全,環境質量還有待提高。 所謂發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發展水平差距不小。我國的小康社會只是一種總體上的小康社會。2.全面小康的目標(1)時間:本世紀頭二十年。(2)總體特點:全面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發展比較均衡的小康社會。(3)遠景目標:①工業化基本實現、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②人民_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良好;③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權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④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又安定團結;⑤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二)經濟建設的新要求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經濟建設方面的新要求: 具體內容經濟建設的新要求經濟發展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轉變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城鄉、區域協調互動發展機制基本形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會就業更加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政治文明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文化生活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2.小康社會的進程是一種不平衡的過程(1)小康社會的建設進程與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一樣,是一種不平衡的發展過程。(2)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得更快些,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率先實現現代化。相對落后的地區,則要奮起直追,加快發展。合作探究1.(教材P85)(1)中山人生活的巨大變化說明了什么?中山人生活的巨大變化,說明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偉大勝利,充分證明了改革開放政策的正確性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2)你的家鄉近些年有什么變化?結合實際,暢所欲言(3)你憧憬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樣子的?經濟上比較富裕,政治上民主進步、法制健全,精神生活豐富多彩,社會和諧穩定。合作探究2:總體小康和全面小康的比較 總體小康全面小康不同點標準低水平: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剛剛跨過小康的門檻更高水平: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將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富裕生活質量不全面:一是小康生活覆蓋的人群不全面;二是小康生活的實際內容不全面,偏重于物質消費而忽視精神生活,處于生存性消費的滿足而發展性、享受性消費不足;社會保障不健全,環境質量有待提高更全面: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完備,社會秩序更好。人民安居樂業,接受良好教育,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人與自然更加和諧。不同點社會發展狀態不平衡:目前,即使是低水平的小康,全國也沒有全面達到。地區之間、城鄉之間、不同收入的群體之間,發展水平差距較大比較均衡:將縮小地區、城鄉、各階層的差距;加快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發展。將惠及十幾億人口,所有現在沒有達到小康水平的,都要力爭盡快達到相同點都是小康社會,都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總體小康是我國目前已經達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本世紀頭二十年的發展目標,二者只是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A級判斷改錯:1.總體達到了小康水平就是說全體人民都達到了小康水平。錯。總體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是經濟發展上建成小康社會。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主要涉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個方面。經濟發展上建成小康社會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是在全國同時建成小康社會。錯。我國經濟文化發展很不平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進程也是不平衡的。有的地區小康社會的進程要快一些,有的地區小康社會的進程要慢一些。選擇《詩經·大雅·民勞》中曰:“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其意是講,老百姓終日勞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過上小康的生活。據此回答1-2題。1.我國現在達到的小康社會狀況是(A)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B、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C、已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D、殷實的小康社會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是(C)①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②人民生活同步富裕③我國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發展④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B級4.(2009年南京模擬)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在經濟方面的要求有( B )①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 ②覆蓋城市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 ③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 ④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權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5.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主要任務之一:到2020年,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從經濟生活角度看,這一目標和任務體現了( D )①國家要通過政策和措施,化解由制度和市場因素造成的收入分配中的矛盾 ②社會和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 ③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現階段國情的要求 ④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要求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C級6.我國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單位:%)如下表:(注: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劃分標準,恩格爾系數在60%以上的為絕對貧困,50%~60%的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指標1978年1988年2010年城鎮居民57.544.535.7農村居民67.753.441.1請運用所學的經濟學知識回答:(1)上述表格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①上述表格說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的恩格爾系數不斷下降,生活水平不斷提高;②農村居民實現了由絕對貧困到溫飽,再到小康的轉變;③城鎮居民實現了由貧困到溫飽,再到小康、富裕的轉變;④但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還有較大的差距。我國當前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為解決上述經濟問題提幾點建議。①必須繼續堅持改革開放;②堅持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全面發展③統籌城鄉發展,努力增加農民收入等。【課后反思】1、此節課目標的達成情況:2、此節課應注意的問題:3、此節課的收獲:基礎案(課前30分鐘,閱讀教材,勾畫知識點,完成本案)查一查:小康的來源,好嗎?通過對比,感受總體小康的特點。(PPT展示)知識拓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16項指標根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涵及其目標確定的原則,建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指標體系包括經濟、社會、環境和制度四個方面的16項指標,經濟方面4項指標。到2020年,城市化率從現在的36%提高到55%以上,城市容量7億到7.5億人口,信息化程度和國際競爭力提高到全球前15名行列,城市化進程中的土地占有面積不得超過國土總面積的2%,恩格爾系數不超過35%,基尼系數35%-40%,人文發展指數不低于80%,城鄉二元結構指數1.80以下.人均預期壽命76歲,人均受教育年限超過10年,科技創新能力指數平均達到25%,科技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貢獻率達到65%以上.溫馨提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主要涉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個方面。教材僅從經濟、社會、生態三個方面中選取與經濟相關的內容作介紹。升華案:(課堂25分鐘,小組合作探究,積極展示、點評;教師補充完善)對比感悟:憶往昔百家講壇看成就看今朝實話實說道不足展明天暢想未來表憧憬情感共鳴:實現全面的小康,你有沒有信心,說說你的理由?現在你該做些什么?方法指導:填寫要點化學法指導:共同欣賞我國經濟發展的圖片,再次論證學生的探究內容共同欣賞,反應社會差距的圖片,感知經濟發展的不足名詞點擊:國內生產總值(GDP)鞏固案(課堂20分鐘,學生獨立完成,互相交流,展示、教師點撥)命題意圖:分清總體小康和全面小康思路點撥:弄清題目問的是經濟目標,排除題干前面材料的干擾。①屬于經濟發展的要求,③屬于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均符合題意。②錯誤,社會保障體系不限于城市居民而應該覆蓋城市和鄉村;④不屬于經濟方面的要求,應排除。思路點撥:本題要求從經濟生活角度回答,②④屬于政治生活范疇,不選。①③正確,選D。思路點撥:第(1)問,主要根據注釋分析我國目前城鎮和農村居民的生活現狀,歸納出我國目前的小康的特點。第(2)問主要從全面發展、平衡發展、增加收入等角度簡要回答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