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1面對經濟全球化【重難點“精講”】一.經濟全球化及其表現1.含義: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趨勢。2.表現: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知識拓展:如何區分經濟全球化的三種表現?看側重點區分經濟全球化的三種表現:生產全球化是強調在生產領域,貿易全球化強調在交換領域,資本全球化強調在投資領域。】二.經濟全球化的載體:跨國公司(1)跨國公司的含義:是指在本國擁有一個總部,并在其他國家或地區擁有子公司的國際性企業。即總部為母公司,在其他國家或地區設有若干子公司的國際性企業。(2)跨國公司的活動及目的。為了實現自己的最大利益,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利用各地的優勢組織生產,經營活動的觸角幾乎延伸到世界的每個角落。(3)跨國公司的作用①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載體。②跨國公司通過其全球化的生產經營方式大大促進了資金、技術、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推動了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三.經濟全球化的影響1.影響:(1)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有利影響)①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它又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②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③推動了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2).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不利影響)①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擴大了世界各國的貧富差距。②經濟全球化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知識拓展:在理解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時必須堅持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既要看到其積極影響,又要看到其消極影響;既要看到經濟全球化存在著拉大世界貧富差距的可能,也存在著通過國際合作縮小貧富差距的可能;既要看到貧富差距的擴大有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也有市場經濟的影響,特別是資本主義剝削和掠奪的因素的影響;因此反全球化運動搞閉關鎖國是錯誤的,盲目參與經濟全球化而缺少風險意識、缺乏防范機制也是危險的。正確的做法是趨利避害,防范風險,迎接挑戰。】2.經濟全球化的實質:現階段,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發達國家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掌握著推動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現代信息技術,主導著世界市場的發展,左右著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則”。【知識拓展:正確認識經濟全球化的實質。(1)實質: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全球化。(2)原因:發達國家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表現在:現代信息技術基本由發達國家掌握;世界市場由發達國家主導;國際經濟交往中的“游戲規則”由發達國家制定。(3)結果:發達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其造成了嚴重的兩極分化。】3.發展中國家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態度: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防范風險,勇敢地迎接挑戰。面對經濟全球化,我國要: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和條件,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深化改革,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健全市場經濟法律法規;進行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國際競爭力;堅持獨立自主,加強防范工作,維護我國經濟安全。【知識拓展:我國應怎樣應對經濟全球化?面對經濟全球化,我國要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和條件,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深化改革,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健全市場經濟法律法規;進行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國際競爭力;堅持獨立自主,加強防范工作,維護我國經濟安全。】【考情分析】:本考點為近幾年高考命題的高頻考點之一。從題型上看,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以非選擇題形式出現的幾率要小一些。從考查內容上看,突出集中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上,其次是經濟全球化及其表現,跨國公司在近幾年沒有考查。高考備考中,在知識上,既要一如既往地重視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和影響,又要適當關注跨國公司這一以前的“冷”點;在時政上,要密切關注國際上發生的歐債危機等重大經濟事件對我國、對世界的影響,關注跨國公司在我國的經營發展等。【易錯警示】:1.經濟全球化就是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的總和嗎?2.經濟全球化與全球經濟一體化是一回事嗎?【答題模板】【“圖標類”主觀題】一、題型特點近年的高考,兩個論述題中圖表題的再現率較高,所限定的知識要求一般都是經濟生活的內容,所以特別要注意這一題型。該題型有如下特點:1.反映當年經濟生活中的熱點問題,體現黨和政府的經濟政策,比如年度全國經濟工作會議關注的重點問題2.題型結構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材料,一是設問。材料一般由“表題,2~3個圖表(圖表的形式常見的有表格式、坐標式、圖餅式三種)、注釋”三部分組成。3.設問通常是由2~3個小問組成。常規問法如下:第(1)問是:表一、表二分別(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第(2)問是:表一和表二有何內在聯系?第(3)問要求你談談對表格所反映現象的認識,或根據材料設定的其他問題。二、解題策略1.三讀:(1)讀圖表。圖表一般是表格、餅狀圖和柱狀圖,有標題、時間、項目、數據以及小字注等構成。標題表明什么行業、什么部門、什么社會群體等單位的什么經濟狀態。它總攬和規定著表格的基本內容。項目則把各種數據按照一定的類別劃分開來,按照一定關系有序地進行排列。(2)讀注文。圖表下的注文對圖表起著補充作用。是圖表式主觀題的重要組成部分。注文還對答題思路有提示作用。(3)讀設問。圖表是為設問服務的,設問是命題測試意圖的直接表示,帶有很強的指向性和限制性。讀設問,一要弄懂各問分別問的是什么,二要弄懂各問之間的內在聯系。(當然要注意圖表中具有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如圖表中出現1978年我們應聯想到改革開放,2008年想到金融危機,2012年應聯系到黨的十八大。)2.三比(1)縱向比較。對同一項目內的數據進行比較。它反映的是一事物自身變化發展的趨勢。(2)橫向比較。發現不同事物在發展過程中的差異性,加深對事物的認識發現新問題。這是創造性思維的突出表現。(3)表與表之間的比較分析。圖表與圖表之間不是彼此孤立的,存在著一定聯系。經過細心的比較,抓住這個聯系,我們就會產生新的認識。前幾年的表格論述題基本上是一個表反映成績,另一個表明存在問題,兩個表是互補關系。3.三到(1)由數字到術語。圖表型主觀題往往以數字來表達某種經濟現象,在回答問題時必須用術語概括這一現象。(2)由現象到本質。我們必須在由數字到術語表述基礎上,揭示出本質。(3)由理論到實踐。政治高考不僅僅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更主要考查學生在理論指導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例.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的全過程。材料一2006-2012年我國環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經濟成就年份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億元)研究與試驗放在經費支出(億元)GDP(萬億元)20062566300321.620084490461631.420106654706240.22012-1024250.8材料二2006-2012我國節能減排主要指標情況注:⑴我國萬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國的2.3倍,歐盟的4.5倍,日本的8倍。⑵近年來,我國許多城市空氣污染指數PM2.5(細顆粒物)經常超過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標準。(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經濟信息。(8分)(2)結合材料,運用“圍繞主題抓住主線”的有關知識,說明如何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經濟建設中。(1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