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中國歷史下冊必背知識點1、京杭大運河開鑿的時間、概況及作用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時間:隋煬帝公元前605年起開鑿,2000多公里長。概況:中心:洛陽;南北起止點:北到涿郡,南至余杭。大運河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21教育網作用: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和國家統一。2、列舉“貞觀之治”的措施、效果。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吸取隋亡歷史經驗教訓,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②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③崇尚節儉,節制享受欲望。④合并州縣,大力精簡機構,整頓吏治。⑤任用賢才、虛心納諫,“房謀杜斷”;魏征為著名諫臣。⑥大興學校,發展科舉。效果: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3、如何評價武則天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當政期間,繼續推行唐太宗發展生產、選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她的統治實現了“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一位杰出的皇帝。2-1-c-n-j-y4、形成“開元盛世”的措施及經濟繁榮的表現措施:唐玄宗即位以后,“勵精為治”:①任用賢才(姚崇);②重視地方吏治;③注意節儉。這些改革措施,使得開元年間的政局為之一新,史稱“開元之治”。經濟繁榮的表現:農業方面:①興修大型水利工程。②農耕技術提高:水稻廣泛采用育秧移植。③茶葉生產的發展: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后人稱為“茶神”。飲茶之風開始在唐朝盛興。④生產工具的改進:出現新的農業工具──曲轅犁;創制新灌溉工具──筒車。手工業方面:①絲織業:花色品種多,技術高超。②陶瓷業: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藝的珍品)。商業繁榮:①著名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②長安城: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唐都長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5、科舉制度的演變過程誕生: 隋文帝時,開始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錄用人才。(之前選拔官吏主要看門第的高低。)隋煬帝時,正是設置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完善:唐太宗時,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選拔。武則天時,創造了殿試和武舉。唐玄宗時,詩賦被作為進士科的主要內容。常設科目:明經科(主要考試儒家經典)、進士科(主要考試詩賦和政論)廢除:科舉制在我國延續了1300多年,直至清朝末年(1905年)才廢除。影響: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②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風氣盛行。③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尤其因為進士科重視考詩賦,也大大有利于唐詩的繁榮,但后來嚴重束縛了人們的思想。21·cn·jy·com6、唐朝實行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加強了內地與少數民族的聯系,請用史實加以說明。①唐朝時,唐太宗和武則天在西突厥地區(今新疆地區)先后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②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8世紀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贊普尺帶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經成為“和同為一家”。【來源:21·世紀·教育·網】③回紇是今天維吾爾族的祖先。8世紀中期,唐玄宗封回紇首領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④8世紀前期,唐玄宗封靺鞨首領為渤海郡王。⑤六詔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南詔首領皮羅閣統一六詔,唐玄宗封他為云南王。7、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等史實為例,說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發展。唐與日本的關系──遣唐使和鑒真東渡。貞觀年間,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學生和留學僧來唐學習。遣唐使回國后很受重用,他們以唐朝的制度為模式,進行政治改革,還參照漢字創制了日本文字。唐朝赴日本的使節和僧人中,最有影響的是鑒真,曾六次東渡日本,在日本傳播唐朝文化。為日本設計唐招提寺,日本藥學界奉為始祖。www-2-1-cnjy-com唐與新羅的關系:①派遣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②新羅商人來中國經商,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唐與天竺的關系──玄奘西游。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貞觀初年,他從長安出發,前往天竺。回國后,專心翻譯佛經,還寫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記》。【版權所有:21教育】8、你知道我國隋唐時期科技方面有哪些世界之最嗎?請列舉出來。①隋朝工匠李春設計并主持修建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②唐都長安規劃整齊,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③我國在世界上最早發明印刷術、我國在世界上最早發明火藥④唐朝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21·世紀*教育網9、遼宋夏金政權的并立及對峙①并立:(北宋與遼、西夏、大理并立)②對峙:(南宋與金、西夏、大理并立)政權建立民族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契丹(遼)契丹10世紀初(916年)遼太祖阿保機上京宋(北宋)漢族960年宋太祖趙匡胤東京大夏(西夏)黨項11世紀前期(1038年)元昊興慶金女真12世紀初期(1115年)金太祖阿骨打會寧(后遷中都)宋(南宋)漢族1127年宋高宗趙構臨安10、簡述經濟重心南移的時間及表現(黃河流域移到長江流域)時間:唐朝安史之亂后開始南移,南宋時完成。(標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經濟發展的表現:農業:南方逐漸超過北方,傳入占城稻。水稻是主要糧食作物。棉花擴展到長江流域。茶樹的栽培有很大發展,江南的丘陵地區新辟許多茶園。手工業:景德鎮發展為瓷都,紡織業發達,采煤、造船業居世界首位。商業繁榮:商業都市多而繁榮,打破了居民區與商業區的界限,出現“瓦肆”。海外貿易發展,廣州、泉州成為大商港。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北宋時在四川出現。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11、元朝的建立、民族關系的發展和行省制度①元朝的建立:1206年,鐵木真(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1271年,忽必烈改號為元,定都大都。②民族關系的發展a,元朝的統一,許多漢族人來到邊疆,邊疆各族也大量遷入中原和江南,與漢人雜居相處。b,進入黃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與漢人長期相處融合逐漸被漢化了。www.21-cn-jy.comc,唐朝以來,定居我國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與漢、蒙、畏兀等族長期居住相處,互相通婚,逐漸融合,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最主要表現,也是民族關系的發展的特點)【來源:21cnj*y.co*m】d,元朝設置宣政院,負責管理藏族地區事務,加強了與藏族人民的聯系和交流。元朝境內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促進了各族的經濟文化的發展與融合。【出處:21教育名師】③行省制度: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元朝。元朝時加強對西藏的管理(在中央設宣政院),西藏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還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12、簡要介紹我國的四大發明及傳播①造紙術:西漢早期出現麻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東漢宦官蔡倫于105年改進造紙術,制成植物纖維紙(“蔡侯紙”)。傳播:首先傳入朝鮮、日本,公元8世紀傳入阿拉伯,經阿拉伯傳入歐洲,最后傳遍全世界。21*cnjy*com②印刷術:隋唐時期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唐朝的《金剛經》是現存的世界上最早的標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400年。 傳播:向東傳入朝鮮、日本,向西由阿拉伯傳入歐洲。21*cnjy*com③指南針:戰國時,人們利用天然磁石制成“司南”,這是最早的定向工具。北宋時,人們發明了人工磁化法,制成了指南針,并開始用于航海事業。南宋時指南針廣泛用于航海。主要用途:辨別方向,航海,看風水。傳播:宋元時期傳入阿拉伯,再由阿拉伯傳入歐洲,為后來歐洲的航海家開辟新航路和發現新大陸提供了條件。④火藥:火藥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代已有火藥配方。(唐朝孫思邈《千金方》中有記載。)唐末開始用于軍事,宋元時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還用來制各種焰火和鞭炮。明朝采礦時已應用了火藥爆破法。傳播:13世紀傳入阿拉伯,13世紀末,傳入歐洲,引起了歐洲軍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崩潰。歐洲人還將火藥用于采礦、筑路等工程,促進了社會進步。2·1·c·n·j·y13、列舉宋元時期期史學、文學、繪畫、書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史學: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通史,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文學:宋代詞人蘇軾、李清照、辛棄疾有杰出成就,元朝劇作家關漢卿的《竇娥冤》。繪畫: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元代趙孟畹幕?懷莆?吧衿貳薄?書法:“宋四家”即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朝趙孟睢?14、明朝加強君權的措施有哪些?明朝的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以應天為都城,改稱南京,稱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加強君權措施:(1)、政治方面:①中央廢除丞相和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②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③設立錦衣衛、東廠等特務機構,加強對臣民的監督;④遷都北京,加強對北方的控制;⑤執行削藩政策。(2)、在思想文化上,改革科舉制度,實行八股取士。21cnjy.com15、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歷史意義(作用)是什么?目的:擴大明朝政治影響,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時間、次數:1405-1433年;7次。最遠到達地點: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影響:促進了我國同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我國有更多的人去南洋做工和經商。他們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知識,對開發南洋做出了重大貢獻。比歐洲航海家遠航印度和美洲早半個多世紀,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16、明清時期中國軍民在反抗外來侵略,維護祖國主權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答:①戚繼光抗倭,16世紀中期,民族英雄戚繼光抗擊倭寇,取得勝利,保衛祖國國防。②鄭成功于1662年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清朝于1684年,清設置臺灣府,鞏固海防和國家統一。③清朝康熙帝時取得兩次雅克衛反擊戰的勝利,遏制了沙俄在我國黑龍江流域的侵略,1689年,沙俄與清朝簽訂《尼布楚條約》。是中俄第一個邊界條約,在法律上肯定了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17、清朝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有哪些?①設立軍機處:清朝初期,中央政權機構才用明朝制度,設立內閣和六部,但保留著議政王大臣會議.。雍正帝時,設立軍機處,軍國大事完全聽憑皇帝裁決.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②制造文字獄: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清朝的文字獄,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許多知識份子不敢過問政治,從而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18、多民族國家鞏固的措施有哪些?(1)清朝加強西藏的管轄(達賴、班禪和駐藏大臣)①確立冊封制度:順治帝接見西藏的佛教首領達賴五世,賜予“達賴喇嘛”封號。康熙帝賜予另一個位西藏佛教首領“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從此,歷代達賴和班禪,都須經過中央政府冊封。②設置駐藏大臣:雍正帝時(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③乾隆時建立”金瓶掣簽”制度,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2)清朝加強對新疆的管轄①康熙親征,大敗葛爾丹.乾隆時,設置烏里雅蘇臺將軍管轄漠北地區.②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新疆地區.③1771年,土爾扈特部在其杰出首領渥巴錫的領導下回歸祖國,得到妥善安置. (3)康熙平定三藩,維護了國家的統一.19、清朝前期對外實行什么政策?清政府為什么要實行這種政策?實行些政策造成的危害是什么?①清朝前期實行的是:閉關鎖國政策。②原因:第一,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主要地位,統治者認為天朝的物產豐盈,無須同外國互通無關;第二,害怕外國商人和沿海人民往來會滋擾生事,威脅其統治。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③造成的危害:使中國失去對外貿易的主動權,阻礙了手工業的進步和發展;清政府看不到世國界形勢發展變化,不能同外國進行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交流,中國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20、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是怎樣產生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指的是什么?) 答:明朝中期以后,大量農產品和手工業產品投入市場,成為商品。全國出現30多座工商業繁榮的城市,還涌現了從多的小市鎮和集市。在商品經濟發達的蘇州、杭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出現了“機戶”。機戶擁有資金和織機,開設“機房”雇人進行生產。為機戶做工的人叫“機工”,機工計日向機戶領取工資,機戶占有生產資料,剝削機工勞動成果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靠出賣勞動力為生是早期的雇擁工人。這種“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雇擁與被雇擁的關系的出現,標志著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出現了。21、簡要介紹明清時期的科學成就。李時珍《本草綱目》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被譯為多國文字,成為世界醫藥學的重要文獻。宋應星《天工開物》總結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等,被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徐光啟《農政全書》農業百科全書,我國農學史上最早傳播西方近代科學知識的書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