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單元人類共同生活的世界第1課大洲和大洋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單元人類共同生活的世界第1課大洲和大洋

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第二單元 人類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課 大洲和大洋
教案
一、設計思想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時講述的是世界的海陸分布,以及海洋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是學生認識地球、認識世界的開始。21世紀教育網
1.人類的棲息地是怎樣的,教材首先列舉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陸地和海洋面積的比較。讓學生認識地表七分海洋、三分陸地的特點,再以地形圖直觀地呈現出大陸、半島、島嶼等的不同。從陸地到七大洲,讓學生對各大洲的名稱、位置、大體輪廓有一定的了解。這部分內容,著重點應放在七大洲的名稱和分布。
2.海洋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雖遠不及陸地那么直接、深入、持久,隨著陸地多種資源的日益減少,人類開發利用海洋的技術不斷提高,海洋逐漸成為開發利用新資源的新領域。海洋和陸地一樣都可以作為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場所和對象。課本在對四大洋的劃分進行說明后,還介紹了為人類提供了豐富海洋資源,并舉例說明海峽作為海上交通要道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
1.了解世界海陸分布的概況;
2.讀圖區分大陸、島嶼、半島、大洲以及大洋、海和海峽;
3.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征;
4.了解海洋資源對人類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難點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與分布,是本課的重點內容。
●教學類型21世紀教育網
多媒體教學與活動相結合。
●教學準備
演示課件、相關視頻、手工制作的七大洲輪廓圖
二、基本思路
教師、學生、媒體組合→展示音像、地球儀→觀
( http: / / www.21cnjy.com )察地球儀、圖片→展示圖片,觀察思考→討論分析,作小結→展示七大洲輪廓圖,觀察思考→展示七大洲分布圖
→展示視頻,學生觀察→介紹交通要道,趣味小結。
三、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節選有關地球全貌的視頻或圖片,引導學生從小家進入人類的大“家”的學習中來。
出示地球儀,學生觀察思考,對海陸分布有個感性的認識。
【板書】一、人類的棲息地
學生活動:讀圖2-2,對比海陸面積大小。
【板書】1.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學生活動:教師展示廣東省地圖(包括南海部分海域),學生讀圖找出雷州半島、南沙群島、海南島,討論大陸、島嶼、半島的區別。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學生交流,總結略。)
【板書】2.七大洲
學生活動:讀圖2-4,找出七大洲的名稱,了解它們的分布,觀察它們的輪廓特點,大小比較。(學生回答)
以組為單位,競賽回答問題,出示制作的大洲輪廓簡圖,讓小組強答,并描述其形狀。(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
引導學生閱讀“世界地形圖”。
(過渡)這些大洲之間遠隔重洋,我們找找看都有哪些海洋?
【板書】二、海洋對人類的影響
1.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演示課件)進一步明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
(播放視頻)教師引導學生了解人類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主要是海洋生物資源和能源礦產的現狀,以海洋漁業生產和海洋油氣開發為例。【來源:21cnj
y.co
m】
(小結,并對海洋資源遭受破壞的現象作簡單敘述。)
【板書】2.海洋資源
(學生活動)分發馬六甲海峽、直布羅陀海峽等重要交通要道的相關資料,學生討論,師生小結。
最后總結本課主要內容,布置作業:畫一幅世界大洲大洋的簡單輪廓圖。

 第一課 大洲和大洋
教案二
教材分析

本課是學生從整體上認識社會生活的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間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學習自然及人文特征的基礎。課文主要介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及位置分布和海陸面積比例;大陸、島嶼、大洲、海峽等一些基本概念;陸地及海洋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地圖和圖片等直觀資料,以加強學生的理解,化抽象為形象。
教學目標

(1)利用地圖了解世界海陸的分布特征。

(2)在地圖上能識別大陸、島嶼、半島、大洲以及大洋和海峽。

(3)在空白的世界地圖上說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以及分布特征。

(4)能舉例說明海洋對人類生存及發展提供的重要作用。
教學重點與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及分布位置。

教學難點:理解海洋與人類的關系,初步樹立可持續發展觀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課前收集一些有關人類與海洋關系的材料
教學方法
本節課采用以“問題探究”的教學方法為主,并穿插其他教學方式。盡可能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和智能。
學與教的過程
導入新課:
【猜一猜】
顯示楊利偉和神舟5號圖片
設問:中國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宇航員?
顯示加加林圖片
設問;世界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宇航員?
敘述:加加林進入太空后,面對壯美的地球景觀,發出了這樣的感嘆:人類給地球取錯了名字,不該叫它地球,應叫它水球。”這句話有道理嗎?21·cn·jy·com
顯示地球自轉動畫和問題1、陸地和海洋面積哪個大?

2、估算一下陸地和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比例?www.21-cn-jy.com
顯示“陸地和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比例示意圖”和文字“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總結:今天我們就從總體去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地球上的陸地和海洋。引出課題“大洲和大洋”。(這里教師可把學生分為陸地組和海洋組,指導學生有側重點去了解某一方面內容或可以來一次小型的比賽,看哪一組表現更為出色)【版權所有:21教育】
新課教學:
【辨一辨】
要求學生看書了解以下基本概念

大陸 半島
島嶼
大洲 (可叫陸地組同學回答)



海峽
(可叫海洋組同學回答)
顯示大陸和島嶼圖(參見課文圖2—3),要求學生看圖說出相應的地理事物。
【找一找】
要求學生在《世界地形圖》上找出以下地理事物(教師可酌情選取)

七大洲:亞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極洲 歐洲
大洋洲

島嶼:格陵蘭島 臺灣島
半島:阿拉伯半島
群島:馬來群島

(可叫陸地組同學完成)

四大洋: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海峽:馬六甲海峽 直布羅陀海峽

(可叫海洋組同學回答)
【比一比】
要求學生看圖比較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積大小,并排序。

“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可叫陸地組同學完成)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可叫海洋組同學回答)
【填一填】
要求學生把以上地理事物用鼠標拖拉到空白圖上相應的地理位置。同樣陸地方面的地理事物可叫陸地組同學完成,海洋方面的地理事物可叫海洋組同學完成。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說一說】
1、七大洲中,主要位于東半球的大洲有哪些?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2、除南極洲外,哪些大洲的位置是兩兩對應的?
3、誰能說一說我們亞洲在地球上的位置?
4、學生活動(上講臺、邊指圖邊講):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面的歷史事件(絲綢之路;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為例,你作為事件中的主人公,請你說說你當時遠行的路線是什么樣的,到過哪些地方,還能講講你途中碰到過的事或物嗎?2-1-c-n-j-y
(可叫陸地組同學回答)
1、根據海陸關系描述一下太平洋的位置?
2、海洋對人類有哪些影響?
3、人類對海洋有哪些影響?
4、人類和海洋應該如何相處?(可叫海洋組同學回答)
在課件中單擊相應的按紐,顯示參考資料如海洋對人類的影響
  
云雨的故鄉:地球水氣的主要來源(畫海陸水循環示意圖)
21世紀教育網
資源的寶庫:海水淡化、鹽、魚類資源、石油等。
貿易的通道:海峽(日本海上生命線、
( http: / / www.21cnjy.com )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捷徑——馬六甲海峽;大西洋與地中海的惟一通道———直布羅陀海峽);海上航線(石油運輸等)。
   生存的空間:荷蘭、澳門的圍海造陸。

有些問題如學生在課堂上很難完成,應鼓勵其課外查找資料,解決問題。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評價,評一評哪一組表現最出色?21教育網

課堂小結
學生暢談自己的收獲,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亦可引導如

1、為什么大陸的形狀多是三角形?

2、為什么大洲是對稱分布的?

3、為什么會有海洋和陸地?

4、地球上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水?海水是從哪里來?

5、人類未來能不能在海里生活?

6、地球上的海陸分布是不是一直這樣的?




這些問題學生可能很感興趣,又可能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難回答,甚至說的不著邊際,但應該培養他們向未知挑戰的精神和勇氣。或者引導他們課后去有關網站查找資料如“中國科普博覽網”http://21世紀教育網.cn2·1·c·n·j·y

課堂練習或課后作業
【畫一畫】
繪制一幅世界海陸分布簡圖(可以用簡單的圖形如三角形,表示大陸的輪廓)當然其他形式如卡通圖片亦可以,只要有創意,言之有理,就應鼓勵)【來源:21·世紀·教育·網】
 第一課 大洲和大洋
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舨)《歷史與社會》七年級第二單元第一課的內容,本節教材主要講述兩方面的內容:世界海陸分布的特點;
七大洲和四大洋。內容聯系緊密,脈絡清晰,與以往的教學大綱相比,新課程標準大大降低了難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彈性,課本中出現的地理
概念和地名比較多,大多數是學生在小學已經學過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經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學習了地球和地圖的知識,從讀圖的意義上
,培養學生從圖中能直接讀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較,進而獨立說明,這是本節重要的教學任務。這樣既鞏固了地球和地圖的知識,
又對學生今后學習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

的基礎,因此本節教材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


通過閱讀海陸分布圖和海陸面積的比較示意圖,使學生了解全球海陸分布,了解海陸面積比例。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
大洋、海和海峽,并能在世界地圖上說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征。培養和提高學生讀圖繪圖的能力,達到靈活運用掌
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標:


本節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學生討論是“地球還是水球 ”到了解海陸的分布,到探索和發現大陸、半島、島嶼和海洋、海
峽的區別,從科學的角度重新認識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過程。主要采用組織學生活動的方法,使學生會用地球儀、世界地圖培養學生提取信息、
分析資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快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培養學生加強
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③情感目標:


通過對本節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同時滲透開放性的話題,組
織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求異思維。通過組織競賽活動,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團結協作精神,并
加強了語言表達的能力,通過師生互動,創建一種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師生關系。讓學生切切實實感受到現在學習的是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是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3、重點和難點
重點:(1)認識海陸面積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輪廓——要求落實在地球儀和地圖上
難點: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關系。
二、說教法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學不是向學生灌輸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幫助者、引導者和組織者,教
學過程的導演,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是教學的中心,所以必須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
的原則。
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我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討論教學法、利用多媒體電腦直觀演示法和氣氛高漲的知
識競賽法,先學后教,啟發式教學(教師給學生提供資料,包括圖片、文字等,讓他們通過閱讀材料、觀察圖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分
析理解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這
樣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落實教學目標。
三、說學法


在當今的新課程改革中,提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所以本節課采用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的學習方式。因此要加
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對于本課的基礎知識,以學生的自學為主。培養學生閱讀地理課文和地理插圖的習慣和能力,正確掌握閱讀
插圖的步驟和方法。對于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要采用學生自己動手做演示、教師指導、課件播放、練習體會等綜合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樂于探究,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在帶著目標的學習過程中逐漸有針對性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從“
學會”發展到“會學”,
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
四、說教學過程


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我把本課教學過程設計了六個環節: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課件演示
設計意圖
(一)
創設情景
導入本課
4分鐘


創設“地球還是水球 ”的問題情景導入新課。
師:地球是我們生活的家園,早已廣被接受,但宇航員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卻是一個蔚藍色的美麗的星球。他說:“我們給地球起錨了名
字,它應叫做水球。”“那么到底應該叫
地球還是水球 ”
教師提問:同學們你認為是地球還是水球
1、觀察地球儀和動畫演示
2、學習小組討論:是地球還是水球
3、學生發言交流不同的觀點
地球動畫和圖

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
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通過對問題的討
論和交流,讓學生發表見解,培養語言表達的
能力,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營造寬松的學
習環境。
(二)
動手觀察
探究新知
7分鐘
1、師:引導學生旋轉地球儀,開展“擁抱地球”活動,觀察任何半球是陸地大,還是海洋大 最后統計學生
的擁抱結果,從而得出結論。
(海洋比陸地大)
2、師:這個結果對于我們現代人來講是很容易的,而古代人認識海陸分布有沒有那么容易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認識幾位著名的探險家和他們
為人類認識世界所作的貢獻吧。
3、師:看看陸地主要集中在哪個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哪個半球 圖中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分別是海洋還是陸地
1、隨機地用雙手擁抱地球,
看看他們的右手大拇指所指的地方是海洋還是陸地。
2、觀看展示
3、觀察不同的地圖
d、學生踴躍回答問題
1、展示著名探險家和他們為人類認識世界所作的貢獻
2、世界海陸分布圖
3、世界海陸面積比較圖
4、水、陸半球圖
5、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海陸分布圖

活動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和提高
學生讀圖的能力,使學生在使用地球儀、世界
地圖中,培養學生分析資抖、提取信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快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讓學生體會人類的認識世界是
需要不斷的探究和拼搏的。
(三)
觀察思考
深入自學

5分鐘
1、師:無論是哪個半球,
海洋面積總是比陸地大,接下來請學生在圖中找出海洋有幾種表示方式 (海、洋、海峽)
2、師:看完海洋,找們一
起來看我們熟悉的陸地吧。(引導學生區別大陸半島、島嶼和大洲)
學生看圖鞏固:
陸地和海洋的各種表現形式,并回答問題。
l、“大陸、半島、島嶼與海洋”素描圖
2、世界地形圖

讓學生提取信息、分析資料,學會運用地圖
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洋、海和海


(四)
師生互動
突出重點
20分鐘
1、師:在地球的廣大的海洋和陸地我們可以用六個字含蓋全部。
(七大洲四大洋)
2、教師指導并和學生一起
找七大洲四大洋
“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太大印北”
3、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各大洲的輪廓及分布特
l、請一位同學帶領全班學生認識七大洲、四
大洋。
2,讓全體同學根據世界地圖,說出主要大洲
的分界線。
3、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繪制各大洲的輪廓和四大洋相對位置(大多數學生可以完成,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向組長和老師求助)
1、大洲、大洋的分布圖
2、各大洲大小比較示意圖
3、亞洲與歐洲、非洲分界圖
4、各大洋大小比較示意圖
5、“一筆畫世界

組織學生深入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對新知
識的理解能力。通過師生互動,創建一種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師生關系,一起突破難點,突出重點。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從“學會
”發展到“會
學“,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
(五)
競賽話動
鞏固練習
6分鐘

1、設置搶答題:
(1)七大洲面積由大到小排序如何
(2)亞洲和歐洲的界線是什么?
(3)七大洲的輪廓大致有什么特點
(4)赤道橫穿哪幾個洲
(5)哪些大洲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 那南半球呢 ……
_2、對各組的表現作點評以小組為單位參加競賽活動,以搶答形式為主(各組每一成員都可搶答,答對的為本組得分).

1、所提的問題和答案
2、世界地形圖競賽版

中學生好勝心強,用競賽的方式,引發競爭意
識,這樣能使學生增強自信心,激發學習熱情,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落實教學目標。
(六)
小結本課
布置作業
3分鐘

1、師:“本節課你學習了哪些 ”引導學生總結,并以板書形式將重、難點內容用彩筆表示出來,鞏固本節知識。
2、布置作業:
地理填充圖冊p12-13
1、總結并記錄重點難點
2、記錄作業內容并做作業

板書和作業內容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通過書面作業對所
學知識加以鞏固。
五、評價分析:

本節課以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為指導思想,在對教材處理中,創設教學情景,化抽象為具體,并提出富有啟發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引導
學生分析歸納,以以化解教學重點、難點,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同時通過討論、課堂練習競賽活動等一系列教學活動,使學生動口動
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和理解,增強學生的交流合怍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嘗自主學習的樂趣。本節讀圖較多,難度并不大,我特別注意在
提問時問題的目的性明確,盡量避免重復、羅嗦,把能由學生完成的盡量讓他們來做。注意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
的機會,多使用鼓勵性語言,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不足之處在于有些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部分學生缺少自己的創見。
附板書設計:

第一節大洲和大洋
一、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二、世界海陸分布不均
三、七大洲和四大洋
l、四大洋
(1)洋、海和海峽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七大洲:
(1)大陸、半島、島嶼
(2)七大洲: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3)各大洲的分界線:
①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



















大高加索山(黑海)l和土耳其海峽
②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③南、北美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④亞、北美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出處:21教育名師】
《人類與海洋》說課稿
開場白:我今天說課的主題是“人類與海洋”這堂課的一些成敗得失。我主要從教材處理、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和教學得失四部分來分析這堂課。21
cnjy
com
一、
教材的處理:
1、課堂的定位:
《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設計主張創新的模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對世界性課題的探討和回答,體現著課程綜合化的基本理念和趨勢,主要體現在目標設置的整體性、目標實施的綜合性和目標遞進的層次性。本課程標準所提供的“工”字型課程模式,是試圖完全走出學科體系的整合方式,如下圖:
我在設計“人類與海洋”一課時,正是根據這一設計思路。
關于海洋的內容屬《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世界:人類共同生活的區域》中第一課《大洲和大洋》的最后一框關于海洋的內容。此內容在教材中比重相對較輕,課本中只簡單地涉及海洋的資源及個別著名海峽的介紹。但是我發現,關于海洋的知識不管從內容上來說,還是從深淺程度來說都是多種多樣的。對于如此大的知識量只靠教師的傳授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還是要培養學生自我探究的精神和發展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因此,我把這堂課定位于綜合探究課。只是探究的過程不僅僅是在課堂上,更多的是在課外。我根據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略微地調整,把關于海峽的知識點放在前一部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教學內容之中,而本課只集中于“海洋與人類的關系”為中心問題。
事先,我與全班學生共同討論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關于“人類與海洋”的很多議題,主要是靠大家共同收集的問題,包括:海洋的形成、海洋的分布、海洋資源、海洋污染、海洋災害、海洋奇觀等等問題。并共同進行刪選,主要考慮學生興趣和學生原有知識的掌握程度,最后定下四塊內容:
(1)
什么是海洋?
(2)生命起源于海洋
(3)海洋中的資源
(4)海洋所受的污染
并自發組織小組選一個議題
( http: / / www.21cnjy.com )進行調查,此時正逢國慶長假,所以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課外調查活動。并隨時與我進行電話、郵件、QQ等其他網絡方式聯系。在上課之前指導小組的調查匯報。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地球的海陸分布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同時體會所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
技能目標:培養學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引導學生交流與合作;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海洋、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讓學生學會團體合作和經驗交流
難點:如何在海洋這個大主題下的眾多問題中選擇側重點,使課堂內容豐富卻不雜亂。

我的主要任務是怎樣來突破這些重點和難點。這就要談到教法和學法。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主要體現在重點和難點的突破上,這堂
( http: / / www.21cnjy.com )課的獨特之處是沒有學生必須要掌握的知識點,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的技能和互相交流的學習方法,我認為這要比傳授一兩個知識點更重要。基于這一點,我在教法上采取如下方法:
1、組織多于講授;
2、引導提問代替直接提問(促進交流),即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
3、課外指導多于課堂指導。
學法貫穿于課前、課中和課后:
課前以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為主要學習方法

課中以學生匯報交流調查結果為主

課后以學生自愿調查為主
不管是從教法、學法還是教學內容的處理上,都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更融入了課程統整的思想。21cnjy.com
三、教學過程:
現在我簡單地講一下整個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美文導入:從童話中的海洋到實際生活中的海洋

教師伴隨著海浪聲朗誦安徒生童話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的女兒》中對海洋的優美描寫,使學生從繁鬧的下課時間中適應過來,同時讓學生說說童話中的海洋是怎樣的,而通過調查學生發現實際的海洋又是怎樣的。從而自然地導入主題。www-2-1-cnjy-com
2、圖片導入:引出地球上海陸分布的特點
通過讓學生給地球重新取名的活動來說說地球上的海陸分布情況。
(二)、海國圖志:
1、小組1發言:海和洋的區別
該小組學生都不會制作POWERPO
( http: / / www.21cnjy.com )INT課件,所以,我根據他們小組所提供的資料代替他們制作了演講的課件,把他們收集的文字和圖片資料組織起來,當然是在共同商量情況下決定的。21
cnjy
com
小組發言預定在5分鐘左右。
2、四大洋地理位置的回顧
由演講學生向其他組學生提問,同時回顧四大洋的地理位置。
(三)、海底尋寶

1、小組2代表發言:海洋資源介紹
2、其他小組提問并補充知識
(四)、保護海洋

1、教師展示一則關于海洋污染的新聞,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2、小組3代表展示他們對“赤潮”的調查結果
(五)、教師總結:(包括對小組的評價、教學內容的總結)
(六)、知識的拓展:
(設置各個學科領域的有關問題,要求學生課后根據興趣進行調查探究。并提供了一些有關的網址。)21·世紀
教育網
世界最大的洋
──太平洋
正在裂開的洋
──大西洋
熱帶的洋
──印度洋21世紀教育網
千里冰封的洋
──北冰洋
最古老的海
──地中海
紅色的海
──紅海
世界第三大陸緣海
──南海
海冰有多咸?
皮球能在浪里漂多遠?
南極魚類有什么與眾不同?
海洋是怎么形成的?
什么是“厄爾尼諾”災害?
(四)、教學得失:
這堂課我自己覺得還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不管是課內還是課外都以學生為中心,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備課過程中,既考慮了教材的處理,又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和他們原有的知識水平,做到了既備教材又備學生。
2、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教學的基本取向:參與性、個性化、活動型、合作式。21世紀教育網
3、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抓住此課程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點,即這是一門實施公民教育的綜合文科課程。本課程不是獨立于現有學科課程之外的新的學科課程,也不是某些學科群體的統稱,而是在現有學科課程的基礎上,經過整合之后形成的新的學科。所以在處理教材時,重點不是放在傳授哪些知識點,而是放在如何組織教學內容使學生更多地參與進來,更有利于學生掌握自我學習的方法方面。
我不滿意的方面主要集中于對課堂的控制方面,對于出現的一些事件的處理和預期沒有做好。
結束語:
雖然這堂課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也不是一堂成功的課,但是這堂課,包括課前的準備、課堂過程及課后的反饋,對于我和學生都是受益非淺的。學生能親身參與到課堂的設計、進行和評價的整個過程,并使學生認識到知識是無限的,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去獲取知識、發展知識。而對于我,從這堂課中深深體會到要進行一堂真正的綜合探究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很多方面還需要繼續的努力學習和積累經驗。
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华市| 洛川县| 云浮市| 方城县| 新巴尔虎左旗| 万全县| 桐庐县| 昌乐县| 江西省| 安泽县| 玉田县| 正镶白旗| 锡林郭勒盟| 哈密市| 乐清市| 贡嘎县| 滨州市| 莫力| 蕲春县| 濮阳市| 南城县| 左贡县| 三江| 荔波县| 西畴县| 曲松县| 兴仁县| 天等县| 杂多县| 贵州省| 桓台县| 林西县| 景东| 克山县| 连平县| 康乐县| 霍州市| 石楼县| 正定县| 阿拉善盟| 寿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