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1.3饅頭發霉了學案學科科學課題3. 饅頭發霉了 課型問題解決課共2課時主備教師教材分析本課按照“觀察現象――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證據――得出結論――拓展延伸”的順序進行編排,主要教學內容有四個部分:一、觀察,認識霉有不同形態。二、設計并進行控制變量的探究性實驗,研究物體發霉的條件。三、運用研究成果,探討防止霉變的方法,四、霉的作用,害處,尤其是抗生素。導學目標1、能利用顯微鏡觀察物品上的霉。 2、能夠設計有控制變量地探究性實驗,研究物體發霉的條件。 3、能夠用圖和文字表示顯微鏡下霉菌的特點。 4、指導霉菌也使微生物的一種。 5、知道霉菌對人類有正反兩方面地作用。 6、知道發霉的原因,了解防止發霉的方法。 導學重點探究在什么情況下物體容易發霉。 導學難點設計有控制變量地探究性實驗。學法指導觀察法、對比實驗法課前準備(師生)教師準備:學生顯微鏡、鑷子、載玻片、大燒杯、饅頭 學生準備:發霉的食物(饅頭)導學過程設計(第課時)教學環節(時間)學案教師行為期望學生行為修改或補充 5分6分10分5分6分8分 一、用肉眼和放大鏡觀察,了解到霉有顏色差異。 二、用顯微鏡觀察,認識到霉有形狀差異。 三、探討發霉的條件。設計實驗進行研究。四、展示霉菌生長情況,比較得出:溫暖潮濕的環境中最容易發霉。 五、討論食物和其他物品防止發霉的辦法。 六、霉的功與過。1、出示發霉的饅頭,請學生觀察。 2、請學生借住放大鏡進行觀察。 3、分發顯微鏡,要求仔細觀察,用圖畫畫下所看到的霉菌樣子。 4、師給于肯定,提出質疑:這些霉菌在什么情況下最容易產生呢?根據是什么? 5、讓學生做出預測,請各小組根據自己的預測設計實驗。比一比誰最快發霉,發霉最多? 6、師分發同樣對的同一時間生產的饅頭。 4、教師到小組中巡視,具體指導有困難的小組完成實驗。 1、請同學們出示各小組地饅頭發霉情況,比較生霉的多少。 2、師小結:霉菌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最容易滋生與生長。 3、引發討論:那么我們該怎么來防止發霉? 4、介紹其他一些防止生霉的方法:真空包裝、放干燥劑、低溫保存太陽曝曬。 5、這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意義? 6、霉菌在生活中經常可見,我們有時要運用它,有時要避開它。介紹霉的功與過。(制醬、做腐乳、生產農藥、發酵飼料、弗萊明-青霉菌-青霉素,使食物霉變) 1、學生觀察帶來的發霉食物,比較其顏色,認識到顏色多樣:黃、綠 等 2、匯報發現:在放大鏡下看到的霉成顆粒狀或則絲狀等等。 3、按小組進行觀察,邊看邊畫,師給于指導。然后匯報。 4、引發學生的討論。 溫暖潮濕?溫暖干燥?寒冷潮濕?寒冷干燥? 5、學生根據預測,小組討論如何實驗。1、小組展示并介紹饅頭是在什么環境中。 2、進行記錄。 3、討論得出:寒冷、炎熱、干燥的環境中都不易發霉。 4、黃梅天氣后曬衣服,食物的存放等等。 5、學生自學。21世紀教育網--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