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12張PPT。2017年中考歷史命題研究(懷化專版)2017年中考歷史命題研究(懷化專版)2017年中考歷史命題研究(懷化專版)2017年中考歷史命題研究(懷化專版)2017年中考歷史命題研究(懷化專版)2017年中考歷史命題研究(懷化專版)2017年中考歷史命題研究(懷化專版)2017年中考歷史命題研究(懷化專版)2017年中考歷史命題研究(懷化專版)2017年中考歷史命題研究(懷化專版)2017年中考歷史命題研究(懷化專版)2017年中考歷史命題研究(懷化專版)專題九 大國關系2015年8月9日,俄法德三國首腦舉行電話會議,并呼吁在烏克蘭自9月1日實施全面停火。解說:法國、德國和俄國意欲通過三國的努力使烏克蘭的政局進一步穩定,大國關系對世界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本主題梳理了法德關系、英法關系、美日關系、美俄關系,以便對歷史上的大國關系有個全面的掌握。,知識梳理一、法德關系 敵對狀態(1)1870年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被迫向德國割地賠款,德國成為歐洲大陸的最強國;(2)19世紀晚期,法國企圖向德國復仇,德國則想進一步削弱和遏制法國,法德矛盾十分尖銳;(3)20世紀初,兩國分別加入協約國與同盟國,雙方均加強軍備競賽;(4)一戰中,英法軍隊在西線聯合對德作戰,西線成為一戰的主戰場;(5)巴黎和會上,法國極力主張削弱德國,會議簽訂了《凡爾賽和約》,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參與瓜分德國海外殖民地;(6)20世紀30年代,英法對德意法西斯侵略擴張共同采取“綏靖政策”;(7)二戰初期,在德國入侵下,法國敗亡;(8)二戰后,法國與美、英、蘇分區占領德國走向聯合1951年,法國、聯邦德國等6國在法國簽署《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該組織于1967年發展為“歐共體”,20世紀90年代發展為歐盟。兩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了兩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二、英法關系合作階段(1)1856年—1860年,英法聯軍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搶掠和焚毀了圓明園;(2)1900年,英法均參加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3)一戰期間,英法加入協約國,共同對同盟國作戰;(4)一戰后,英法與其他戰勝國共同對戰敗國的殖民地進行瓜分;(5)二戰前,英法對德、意的法西斯暴行采取綏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6)二戰中,兩國加入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共同對法西斯國家作戰;(7)二戰后初期,英法和戰勝國共同對軸心國進行軍事審判(紐倫堡審判),并與美蘇兩國對德國進行分區占領;(8)1949年,兩國都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蘇聯對峙對立狀態歐洲一體化開始后,英國試圖加入歐共體,但當時的法國總統戴高樂由于“英美特殊關系”會妨礙其主張的“戴高樂主義”而兩次拒絕了英國加入歐盟,直到戴高樂下臺,通過反復談判,英國最終于1973年加入歐共體走向聯合作為歐洲的兩個大國和歐盟的主要成員國,英法兩國逐步走向聯合,兩國關系進一步密切三、英德關系18世紀末19世紀初在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時期,英、普、奧組成反法同盟,共同對付法國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1)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德國經濟發展迅速并超過英國;(2)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由于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激化,英德矛盾成為最主要的矛盾。最終形成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和以英國為首的協約國;(3)一戰中,英德交戰。1918年11月德國投降。一戰后巴黎和會上,反對過分削弱德國,采取扶持德國抑制法國的政策,瓜分德國海外殖民地(委任統治)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中期二戰爆發前對德國推行“綏靖政策”。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英法對德宣戰,“綏靖政策”走向失敗。1940年6月,法國投降。1941年,英國挫敗了德國的不列顛空戰。1942年1月英國加入國際反法西斯聯盟。1945年5月8日,德國向盟軍投降,歐洲戰爭結束20世紀40年代后半期以來英國參加對德分區占領。支持成立民主德國,積極參與德國戰后重建。英德關系得到改善。英德同為北約國家和歐盟國家四、美日關系時間特征史實19世紀中期侵略1853年美國用武力打開了日本閉關鎖國的大門(黑船事件),強迫日本簽訂不平等條約,日本面臨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機,促使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擺脫了民族危機,美日關系改善20世紀初勾結1900年美日均參加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一戰中后期,美國、日本等國家也先后加入協約國集團,贏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一戰后到二戰沖突一戰后,參加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華盛頓會議制約了日本在中國的勢力,便利了美國在中國的擴張二戰中,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的海軍基地珍珠港,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擲原子彈,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二戰后占領二戰后初期,美國對日本實行軍事占領,推行非軍事化政策20世紀50年代扶植50年代,出于“冷戰”需要,轉而扶持日本。朝鮮戰爭期間,在日本大量采購軍用物資,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20世紀七八十年代競爭由于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國,美國實力相對削弱,沖擊了美國經濟霸主的地位,美日在經濟領域展開激烈競爭,日本不再唯美國馬首是瞻,轉而謀求政治大國地位,成為牽制美國稱霸世界、促進世界格局多極化的重要力量21世紀伙伴經濟上,日本是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兩國經濟相互依賴;政治上,美國在處理許多重大國際問題等方面,依然需要日本的支持與幫助。日本還企圖通過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謀取一席之地五、美俄關系時間史實20世紀初期(1)一戰中,美國對包括俄國在內的協約國進行援助;(2)一戰后的巴黎和會上,美國與英法等國共同策劃反蘇20世紀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中期(1)二戰前,美國支持英法等國的“綏靖政策”,企圖把法西斯這股禍水引向社會主義國家蘇聯;(2)二戰中的美蘇是戰時同盟關系;(3)美、蘇、英、法、中等26國于1942年初在華盛頓發表宣言,組成國際反法西斯聯盟;(4)共同召開國際會議,如德黑蘭會議(1943年)、雅爾塔會議(1945年),協調反法西斯同盟一致行動,如美英等國開辟歐洲第二戰場,蘇聯對日作戰等;(5)支持、倡導成立聯合國(1945年),共同發揮大國主導作用20世紀40年代中后期到50年代中期 (1)對德國的分區占領;(2)1946年3月,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揭開“冷戰”序幕;(3)以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出臺為標志,美蘇“冷戰”開始;(4)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49年)和華沙條約組織(1955年)成立,兩極格局由此形成20世紀5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1)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優勢在美國一方,典型事件:古巴導彈危機(1962年);(2)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優勢在蘇聯一方,典型事件:蘇聯出兵占領阿富汗(1979年);(3)80年代前期,優勢在美國一方,典型事件:美國提出“星球大戰”計劃(1984年開始實施);(4)80年代中期以后,蘇聯逐步放棄爭霸政策;(5)1991年底,蘇聯解體,美蘇“冷戰”結束1991年至今1991~1993年,為美俄關系的“蜜月期”,1993~1999年底,美俄之間分歧與摩擦多于協調合作,1999年底至今為美俄嘗試建立新型關系時期。美俄進入了一個由冷變熱、時冷時熱、冷熱不均的新階段,專題訓練1.歐洲眾多國家的發展歷程,給我們很多啟示,尤其是英法兩國,其關系的發展變化更是令人深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長期對立】材料一 自由女神像是法國為紀念曾經的美法聯盟贈送給美國的禮物,于1874年~1884年建造,1886年10月28日正式矗立在美國紐約市海港內的自由島的哈德遜河口附近,被譽為是美國的象征,見證著那一時期兩國的友誼。(1)法國贈送美國自由女神像是為了紀念歷史上的哪一事件?此時的英法關系如何?答:美國獨立戰爭;英法對立。 【狼狽為奸】材料二 作家雨果說:有一天兩個強盜闖入了夏宮,一個動手搶劫,一個付諸一炬……這個勝利者把口袋裝滿……(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事件?此時兩國對中國發動的戰爭給中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答: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進一步加深中國的民族危機,使地主階級掀起了自救的洋務運動。 【同舟共濟】材料三 如圖展現的是二戰期間發生在法國境內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作戰行動。(3)請寫出這一行動的名稱。分析這一行動的直接結果。答:諾曼底登陸;法國光復。 【走向聯合】材料四 在我們的時代,大量的貿易、國際共同事業、沒有國界之分的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交通、頻繁的旅行等等。所有這一切都推動歐洲各民族向著這個方向邁進。因此,我的政策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歐洲國家的協調,以便發展各民族之間的各種聯系,來擴大它們的團結。——這種演變的結果就能使它們聯合起來。——戴高樂《希望回憶錄》(4)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的什么事件驗證了他的設想?答:1967年,歐共體的成立。 (5)結合英法兩國的關系發展史可以看出,當今國際關系發展的主要趨勢是什么?答:國與國之間交流與合作越來越密切。 2.它們曾經是稱霸世界的最強對手,它們也曾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攜手聯盟,它們之間關系的變化對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閱讀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 蘇聯的一枝獨秀和它所采取的“計劃”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極大興趣。20世紀30年代西方人士紛紛前往蘇聯取經。美國的一名記者從蘇聯回國后告訴國人:“我看到了未來,它行得通。”一時之間,“計劃”成為最時髦的名詞。(1)材料中的西方人士為什么紛紛前往蘇聯取經,這種取經成功的事件是什么?答:經濟大危機下蘇聯受其影響很小;羅斯福新政。 材料二 歷史表明,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能夠聯合起來,共同對付人類生存與發展所面臨的挑戰。(2)請用二戰期間的史實對材料二的觀點加以說明。答:1942年1月1日,蘇聯、美國與英國等26個國家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形成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共同反抗法西斯。 材料三 (1946年)丘吉爾提出“一個明確而實際的行動建議”,號召英、美結合特殊的“兄弟聯盟”,共同壟斷“制造原子彈的秘密”,“配備一支國際武裝力量”,聯合使用兩國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聯合國機構之外聯合起來對付俄國。(3)材料一中“丘吉爾號召英、美聯合起來對付俄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軍事方面它采取了什么重大舉措?答:社會制度的根本不同,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材料四 1947年,蘇聯在參加馬歇爾計劃的討論時,指責該計劃使“歐洲各國必將落下被監督國家的地位”,因而拒絕接受。1991年,蘇聯領導人卻公開呼吁美國等西方國家對蘇聯實施“新的馬歇爾計劃”,甚至連國內的經濟改革和發展計劃也邀請美國等國家幫助制定。(4)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蘇聯發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馬歇爾計劃的實施對西歐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蘇聯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的惡化;“斯大林模式”嚴重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 (5)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回答二戰后美蘇兩國關系的變化對世界格局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答:形成了以美蘇爭霸為主要特征的兩極格局,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九.ppt 專題九 大國關系.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