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班級:姓名:學習目標知識目標⑴ 識記 ○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系統的含義與特征。⑵ 理解 ○系統優化的方法。○綜合性思維。⑶ 運用○ 舉出實例,運用相關原理,組織學生討論如何才能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最優目標。○運用所學知識,剖析生活實例,說明如何掌握系統優化方法,培養和鍛煉綜合性思維,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力目標⑴ 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具有用全面的、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⑵ 使學生初步具有堅持和把握整體與部分辯證關系的能力,初步具有運用系統優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學習和生活的能力。情感目標⑴ 樹立整體意識,培養全局觀念;⑵ 堅持統籌兼顧,培養合作精神、樹立集體主義意識。學習重點、難點重點: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掌握系統優化的思維方法難點: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學法指導討論法探究法講授法知識鏈接《老子》第十一章說:“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你知道這段話的意思嗎?它蘊含著什么樣的哲學道理呢 整體居于地位,整體著部分,具有部分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發展過程中處于地位,部分和于整體。⑵整體與部分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①整體是由構成的,離開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整體的功能,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作用。②部分是的部分,離開了,部分就不成其為部分。整體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到部分。2、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⑴我們應當樹立,立足,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從而達到整體功能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狀態。⑵同時,必須重視的作用,搞好,用的發展推動的發展。二、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1、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和的關系。2、系統是由和的諸要素構成的。3、系統的基本特征:、和內部結構的。4、如何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P59,理解)5、系統優化方法的方法論意義:我們要用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要著眼于事物的,從出發,把各個、各個聯系起來考察,統籌考慮,優化組合,形成關于這一事物的的認識。互動探究探究一:閱讀課本第57頁方框中的內容,思考:黃筌為什么無法改動吳道子的畫?其中反映出什么哲學道理?探究二:請你查閱資料,給大家講述一下《太子丹贈手》的故事,并說出其中的哲學道理。探究三:閱讀第58頁方框中的內容,請根據木桶和短板的爭論,說說整體和部分的關系。探究四:閱讀第59頁第一個方框中的內容,思考其中兩種學習方法中包含了什么哲學道理?探究五:星期天,小明在家幫媽媽做飯,擇菜要用5分鐘,洗菜要用3分鐘,淘米要用2分鐘,切菜要用4分鐘,用電飯煲煮飯要用30分鐘,用煤氣灶炒菜要用18分鐘。請問,怎樣安排最省時合理?至少要用多少時間?這一安排給你什么哲學啟示?(C級)3.國家環保總局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和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各項工作要求開展工作。這是因為()A、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是我國當前的中心工作B、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C、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部分服從整體D、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B級)4.北京城市發展將改變過去以城區為中心,向外擴展的發展格局,而是規劃建設通州、順義、亦莊等11個新城。新城的發展可以疏解中心城區人口,集聚新的產業,帶動區域發展,成為集就業、生活、娛樂功能為一體的新區,使北京城市建設有利于首都功能的發揮,有利于成為“宜居城市”。上述規劃蘊含的哲學道理是()A.正確的認識來源于人們對事物各要素的科學分析B.人們思想認識的變化對事物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C.部分以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有利于整體功能的發揮D.整體與部分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A級)5.“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這句話說明()A.事物的聯系是具體的B.事物之間的聯系是有條件的C.處理問題必須重視各個局部D.認識、處理問題必須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聯系(B級)6.“100—1=0”被一些管理學家奉為定律,意在提醒人們防止因1%的錯誤導致100%的失敗。“100—1=0”蘊含的哲學道理是()①部分決定整體,整體的性質決定于部分的性質②整體決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決于其在整體中的地位③整體與部分相互制約,關鍵部分的功能關系整體的成敗④整體與部分相互聯系,部分的作用有時大于整體的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A級)7.下列說法與“牽一發而動全身”包含相同哲理的是()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B.一著不慎,滿盤皆輸C.愚者千慮,必有一得D.天下難事,必作于易(B級)8.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其特征是()①整體性②有序性③復雜性和多樣性④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勢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A級)9.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不是簡單的多種點什么,少種點什么的問題,而是要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優化農村區域布局。這一觀點主要體現了()A.系統具有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特征B.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C.實踐是認識的基礎D.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B級)10.我國礦產資源開采集約化、現代化的程度偏低,浪費現象嚴重,需要優化結構、創新技術和加強管理。“優化結構”體現的哲學道理是()A.一切從實際出發B.實踐決定認識C.優化系統內部結構,整體功能就會大于部分功能之和D.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B級)11.所謂協調發展,是指社會系統內部各個子系統以及社會系統與自然、人等其他系統之間,在發展速度、比例、順序等方面需要有一個合理的安排,既要有側重點,又要兼顧各方面,做到統籌兼顧。這告訴我們()A.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與要素之間的關系B.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體C.做任何事情都要以系統優化的方法代替其他科學方法D.要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和優化趨勢(C級)12.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同志指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格局,是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現代化建設全局出發作出的總體戰略部署”。請根據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說明我們在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過程中為什么要促進中部地區的崛起。知識框架與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