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班級:姓名:學習目標知識目標識記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能力目標通過對社會歷史主體理論的學習,明確社會歷史首先是物質生產發展的歷史,形成自覺堅持用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看待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情感目標堅定群眾立場,堅持群眾路線,自覺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培養尊重勞動,熱愛人民的情感。重點與難點重點、難點: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學法指導討論法探究法講授法知識鏈接人民的勝利——淮海戰役淮海戰役是軍事上的勝利,更是一場“人民的勝利”。解放軍指戰員在前方浴血奮戰可歌可泣,而廣大人民群眾奮勇支前更加動人心弦。中原、華東、華北三大解放區人民全力支援前線,在戰役期間,江蘇、山東、安徽、河南四省共出動民工543萬人,擔架20.6萬副,大小車輛88萬輛,運送到前線的糧食4.34億斤。到了戰役的第三階段,參戰兵力與支前民工的比例高達1:9!這是我軍取得淮海戰役勝利的重要保證。1、人民群眾的含義(1)人民群眾是指對社會歷史起____________作用的人們,既包括______________,也包括_____________。(2)人民群眾是一個,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具有不同的內涵,但不論怎樣變化,________________都是人民群眾的主體部分。(3)我國現階段人民群眾的范圍。在我國現階段,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都屬于人民群眾的范圍。2、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1)人民群眾是社會_____________的創造者。廣大作為物質生產的承擔者和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創造了人們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資料。他們的_______________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從事物質資料生產、推動物質生產發展的_______________,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_____________。(2)人民群眾是社會_______________的創造者。①人民群眾的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切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_________。②人民群眾的實踐為精神財富的創造提供了必要的________________。③人民群眾還了豐碩的社會精神財富。(3)人民群眾是______________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在任何時期都是社會變革的____________。實現方式:人民群眾通過推動______________的發展而不斷創造和改變,從而不斷推動社會歷史的進步和發展。二、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2)基本內容黨的群眾觀點的基本內容是:相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心全意_________________,一切向____________________,虛心向_____________________。2、群眾路線(1)地位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基本內容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意義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我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_______________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成功地建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保證互動探究探究一:有人認為: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劇中人”,英雄人物是歷史的“劇作者”。你如何看待這種觀點?探究二:閱讀課本第93頁方框中的內容,思考其中問題。探究三:有人說,“文化是由文化工作者創造的”。你怎樣看待這種觀點?探究四:列舉事例,說明人民群眾在推進改革中的作用。2.魯迅說:“田園詩人陶淵明如果沒有勞動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沒有酒喝,而且沒有飯吃,只能餓死在東籬下,哪里還會吟出什么‘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呢。”可見()A.社會的發展進步可以離開腦力勞動者,但不能離開體力勞動者B.體力勞動者比腦力勞動者對社會的貢獻更大C.人民群眾創造了物質財富,為精神財富提供了物質前提D.一切精神財富都是人民群眾直接創造的3.我國古代的《齊民要術》和《農政全書》等農業科技著作,都是總結( http: / / www.21cnjy.com"\o"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勞動群眾的農業生產經驗編寫而成的。這說明()A.勞動群眾直接創造了物質財富B.知識分子都是勞動群眾C.人民群眾的實踐是科學文化發展的唯一源泉D.勞動人民群眾的生產實踐是科學工作的基礎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民有三個偉大創造:一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二是鄉鎮企業異軍突起,三是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實行農村自治。這“三個偉大創造”說明()A.勞動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B.人民群眾的生產實踐為精神財富提供了物質前提C.人民群眾在社會變革中起主體作用D.農民是中國改革的主體5.2006年3月4日,胡錦濤同志在參加政協分組討論會時,提出了以“八榮八恥”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其中,“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的哲學理論依據是()A.只要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能推動事物的發展B.人民群眾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C.只有進行理論創新,才能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D.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影片《公仆》真實地反映了“認認真真訪民情,誠誠懇懇聽民意,實實在在幫民富,兢兢業業保民安”的縣委書記谷文昌的感人事跡,展現了當代共產黨員的崇高精神境界。據此,回答6~7題。6.“認認真真訪民情,誠誠懇懇聽民意,實實在在幫民富,兢兢業業保民安”反映了谷文昌()A.堅持實踐第一的原則B.堅定地走群眾路線C.尊重客觀規律,利用客觀條件D.解放思想、實事求是7.下列行為表現出“走群眾路線”的是()①某市公安局倡導警民聯防以搞好社會治安②國家就春節鐵路提價問題舉行聽證會③全國人大廣泛征詢人們對修訂《婚姻法》的建議④奧組委向全國征集奧運歌曲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8.胡錦濤同志指出:“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下列不屬于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分歧的是()A.是否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B.是否承認人民群眾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決定作用C.是否承認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D.是否承認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9.上題材料表明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A.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B.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C.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D.堅持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10.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建黨八十五周年的講話中指出,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必須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黨始終與人民群眾共命運。”他重申:“努力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上述要求的哲學依據是()A.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B.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的主體和歷史的創造者C.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D.物質資料生產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知識框架與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