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班級:姓名:學習目標○知道商品的含義○了解由物物交換到以貨幣為媒介交換的必然性○知道價值和使用價值是商品的基本屬性○理解貨幣的本質○理解貨幣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兩個基本職能○了解價格的含義○知道貨幣還有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理解紙幣的含義及其優點○知道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聯系人們對貨幣的不同看法,從貨幣的本質和基本職能等角度,說明應當如何對待金錢重難點:○商品的含義及其基本屬性○貨幣的本質及其基本職能○紙幣的含義及紙幣流通規律自主學習一、商品商品是用于的,它具有和兩個基本屬性。二、貨幣1、產生:貨幣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2、含義:貨幣是從中分離出來充當的商品。3、本質:。4、職能:⑴兩個基本職能:和①是貨幣具有的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的職能叫。②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需要的貨幣;在執行流通手段時必須用的貨幣。⑵一般職能: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在償還、支付、、、、定金時貨幣執行的是支付手段職能。5、貨幣的發展:金銀條塊———電子貨幣。三、紙幣1、含義:紙幣是由發行的、的。2、本質:。3、紙幣的發行量: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4、通貨膨脹:是指經濟運行中出現的、的的現象。紙幣發行量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導致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之一。5、通貨緊縮:表現為物價、的,通常伴隨著出現。人想要他用象牙付賬,經過打聽,他得知有個叫沙里布的人有象牙,但沙里布想用象牙交換布料,他又打聽到有布料的人想用布料換針,幸虧這位旅行家帶有銅針,于是他就用銅針換來布料,再用布料換來沙里布的象牙,經過一番周折,最后再想把象牙交付給船主時,船主應經走了。情境三:人們就是在無數次商品交換實踐中,逐步認識到,某一地區的市場上,人們比較樂意接受某一物品,人們就先拿自己的商品換回該商品,然后再拿該商品換自己所需要的商品,這樣,這種商品就成了商品交換的媒介。我國最早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之一就是貝,因此許多與商品交換有關的漢字都有貝字作偏旁,如:貧、賠、賺、賒、帳等。情境四:馬克思曾說:“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1、情景二中旅行家的遭遇說明了什么問題?人類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2、如何理解馬克思的話?為什么貨幣天然是金銀?3、根據材料,結合課本知識,簡要概括貨幣的產生過程。探究四:判斷下列活動中貨幣所執行的職能1、胖東來商場中一雙耐克籃球鞋標價888元2、小王購買了在胖東來商場中購買了一雙耐克籃球鞋,支付了888元3、為應對紙幣貶值,小王購買了一些生肖金條用作儲備,以防止財富縮水。4、小王向房東交納了當月房租1000元。探究五:1、思考:國家可以隨意發行紙幣嗎?為什么?2、查閱資料請從含義、實質、表現、影響、解決措施五方面對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進行分析比較。3.張老師采用銀行按揭的辦法買了一套25萬元的新房,首付現金5萬元,然后在10年內付清銀行貸款20萬元以及利息5萬元。其中5萬元首付現金、25萬元房價、5萬元利息體現了貨幣的哪些職能()A.流通手段、價值尺度、支付手段B.價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貯藏手段D.支付手段、價值尺度、流通手段4.紙幣,是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這就是說()①在一定時間內發行多少紙幣是由國家決定的②紙幣的面額是由國家決定的③每種面額的紙幣發行多少是由國家決定的④紙幣的購買力是由國家決定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假定一定時期內,在市場待售商品量、商品的價格水平不變的前提下,滿足流通需要的紙幣發行量為1000億元,但由于各種因素貨幣的流通速度減少一半。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這時的1元相當于原有貨幣購買力的,可能出現。()A.不變通貨膨脹B.2倍通貨緊縮C.2倍通過膨脹D.不變通貨緊縮總結反思啟迪智慧:不說“不可能”三個字。第一課第一框答案1-5.DBAA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